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1036
颗粒名称: 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分类号: D220
摘要: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我国科学史上的这次空前盛会,是华主席亲自提议召开的。今年一月六日,华主席为大会作了亲笔题词:“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华主席的题词,极大地鼓午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
关键词: 华国锋 科学大会 北京市

内容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亲自主持下,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
  我国科学史上的这次空前盛会,是华主席亲自提议召开的。今年一月六日,华主席为大会作了亲笔题词:“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华主席的题词,极大地鼓午着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
  大会在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举行。主席台上并排悬挂着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采色画像和英明领袖华主席的釆色画像。画像两侧是十面红旗。两条红色巨幅标语横贯大会会场,一幅是;“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另一幅是:“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 当华主席和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付主席笑容满面地登上主席台,并在前排就座时,全场欢腾起来,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在主席台前排就坐的还有党和国家其他领导人郭沫若、韦国清、乌兰夫、方毅、纪登奎、苏振华、吴德、余秋里、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耿颷、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陈慕华、赛福鼎、王震、谷牧、康世恩,以及中央军委负责人粟裕、罗瑞卿。
  下午三时,华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全体起立,奏国歌。
  中共中央付主席、国务院付总理邓小平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了重要讲话。
  他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根据华主席的提议,党中央决定召开这次全国科学大会,目的就是动员全党全国重视科学,制订规划,表彰先进,研究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的措施。
  邓付主席接着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对科学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邓付主席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指出,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连带要答复一个问题:怎样看待科学研究这种脑力劳动?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是不是劳动者呢?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无产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了。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毛主席曾经指出过,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有一个依附在哪张 “皮”上的问题。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中,始终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知识分子面前,始终存在着依附在哪张“皮”上的问题。但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
  邓付主席说,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谈到第二个问题时,邓付主席指岀,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要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
  他说,这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对又红又专要有正确的理解、合理的要求。毛主席提倡知识分子又红又专,鼓励大家改造资产阶级世界观,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世界观的根本问题是为谁服务。一个人,如果爱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自觉自愿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应该说这就是初步确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按政治标准来说,就不能说他们是白,而应该说是红了。
  社会主义事业是有分工的。各行各业的同志在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的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这不但不是脱离政治,而且正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具体表现,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表现。
  邓付主席在具体分析我国科技队伍的情况时指出,从政治立场这个基本方面来看,绝大多数科学技术人员应该说是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的。
  这样的革命知识分子,是我们党的一支依靠的力量。他们不应当自满,不能就此停步不前,而要继续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都要不断求得新的进步。
  邓付主席谈的第三个问题,是科学技术部门中怎样实现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他说,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地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他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发展时期的需要,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工作作风也都应当有相应的转变。今天,在进一步清除“四人邦”的流毒、继续深入开展思想战线政治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全党都要认真地抓紧现代化建设,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伟大的政治的和经济的革命,伟大的科学技术的革命的任务。各级党委应当学习大庆和大寨,真正做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
  他说,党委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同时,是通过计划来领导,要抓好科学研究计划,要知人善任,把力量组织好。还必须做好后勤保证工作。
  科学技术的业务工作,应当放手让所长、付所长分工去做。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必须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展开自由的讨论。在科学技术工作中,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是使我们少犯错误,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这是我们科学研究机构党委实行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付总理、国家科委主任方毅在会上作了报告。报告共分三部分:一、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新阶段;二、树雄心,立壮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三、全党动员,大办科学。
  方毅付总理说,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确定了我们在本世纪内的奋斗目标,决定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华主席亲自提出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把科学技术工作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进入了一个兴旺发达旳新阶段。
  方毅付总理概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科学技术是ー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的教导,追溯了建国以来科技战线的斗争历史。他指出,尽管有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和干扰,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始终是在毛主席、周总理、华主席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发展的。建国二十八年来,在科学技术战线上,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始终占主导地位。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方毅付总理在报告中对《一九七八至一九八五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作了说明。他说,我们的规划应该是一个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服务的规划,一个高速度发展的规划,一个先进的规划。他说,八年规划纲要(草案),对自然资源、农业、工业、国防、交通运输、海洋、环境保护、医药、财贸、文教等领域和基础科学、技术科学两大门类的科学技术研究任务,做了全面安排,从中确定了一批研究项目作为重点。八年规划纲要(草案)还要求把农业、能沅、材料、电子计算机、激光、空间、高能物理、遗传工程等八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放在突出的地位,集中力量,做出显著成绩,以推动整个科学技术和整个国民经济高速度发展。他说,实现了这个规划,就可以使我国部分重要科技领域接近或达到七十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
  方毅付总理说,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场伟大的技术革命。我们党的各级组织,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以下一些工作:整顿科学研究机构,建成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材;建立科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晋升、奖励的制度;坚持百家争鸣;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保证科学研究工作时间;努力实现实验手段和情报图书工作的现代化;分工合作,大力协同;加快科学技术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做好科学普及工作。
  邓小平付主席的讲话和方毅付总理的报告,不断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直属机关和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工业部门,近六千名代表。他们当中有来自各条战线的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技术革新能手,科学种田的模范,忠诚于党的科学事业的干部,包括二十四个民族,年令最大的达九十岁高令,最小的只有二十二岁。代表中共有八百多个先进集体的代表和一千多个先进个人,他们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辛勤劳动,做岀了卓越的贡献。今天,代表们欢聚一堂,亲聆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早日实现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发出的伟大号召,受到极大的鼓午。他们看到主席台上悬挂的郭沫若同志为大会题写的《全国科学大会》的横幅,读了聂荣臻同志为大会开幕写的《攀高峰争朝夕》的诗篇,心情无比激动。
  今天在主席台上就坐的还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和国防科委的负责人,大会领导小组成员和大会秘书处负责人:马文瑞、王诤、王猛、王殊、王磊、叶飞、冯铉、吕东、刘伟、刘西尧、江一真、孙敬文、苏静、李昌、李强、李葆华、杨勇、杨立功、杨静仁、吴冷西、吴庆彤、宋任穷、宋振明、张珍、张震、张平化、张劲夫、张香山、张爱萍、张耀词、陈国栋、罗青长、周子健、赵苍璧、胡绩伟、胡耀邦、钟夫翔、段君毅、袁宝华、顾明、柴树藩、钱之光、唐克、黄镇、梁必业、梁灵光、曾涛、蒋南翔、韩光、程子华、童小鹏、马仪、马玉槐、马继孔、王群、王一伦、王庭栋、卢嘉锡、刘夫生、苏羽、李启明、李耀文、杨岩、杨超、杨东生、吴南生、何康、闵豫、邹家华、沈新发、宋洁涵、张承先、张建国、张淮三、张震寰、陈伟达、武衡、苗春亭、林一心、郁文、周吉一、周培沅、赵东宛、赵茂勋、胡宏、洪学智、姚依林、袁晋修、顾卓新、高沂、高启云、高富有、高登榜、贾承让、贾那布尔、郭献瑞、黄作珍、黄知真、韩哲一、童大林、戴苏理;老、中、青科学工作者、工农兵代表和其他有关人士:马宾、马大猷、马杏垣、马海德、王大珩、王文舟、王应睐、王淦昌、贝时璋、毛守白、尹赞勋、叶篤正、史绍熙、冯康、冯秉铨、冯德培、毕德显、朱光亚、朱物华、伍献文、任新民、华罗庚、刘允中、刘应祥、江泽民、孙纯玉、严东生、严济慈、苏步青、李熏、李光庆、李国豪、杨石先、杨君劲、杨廷宝、杨钟健、杨澄中、吴公良、吴仲华、吴吉昌、吴桓兴、吴征镒、何广乾、汪徳昭、沈鸿、张维、张文佑、张文裕、张光斗、张孝骞、张钰哲、张稼夫、陆孝彭、陈箎、陈仁甫、陈中伟、陈永康、陈世骧、陈宗基、陈景润、茅以升、林巧稚、金善宝、周天孝、周廷儒、周惠久、郑万钧、赵宗焕、赵炳南、赵锡武、胡含、胡克实、胡汉泉、柳大纲、柯召、侯祥麟、施汝为、姜圣阶、姜泗长、祝榆生、姚士昌、姚永炀、贺秉章、顾功叙、钱三强、钱令希、钱学森、钱宝钧、高士其、高尚荫、高济宇、郭栋材、唐敖庆、诸福堂、涂光炽、黄昆、黄文东、黄秉维、黄汲清、黄家驷、黄潼年、梁守槃、梅世蓉、彭士禄、程有志、曾呈奎、童第周、赫崇本、蔡翘、蔡竹青、蔡祖泉、裴丽生、潘菽。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华国锋
相关人物
叶剑英
相关人物
邓小平
相关人物
汪东兴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韦国清
相关人物
乌兰夫
相关人物
方毅
相关人物
纪登奎
相关人物
苏振华
相关人物
吴德
相关人物
余秋里
相关人物
张廷发
相关人物
陈永贵
相关人物
陈锡联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