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参考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0924
颗粒名称: 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参考资料
分类号: D652;A41
摘要: 我赞成迅即由中央发一个指示,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党中央于一九五七年八月八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
关键词: 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

内容

我赞成迅即由中央发一个指示,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据毛主席的建议,党中央于一九五七年八月八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向全体农村人口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指示》。《指示》提出:“在目前农村中,有必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教育。教育的中心题目是:第一,合作社优越性问题;第二,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统购统销问题;第三,工农关系问题;第四,肃反和遵守法制问题,等等。教育的方式是:利用生产间隙和休息时间,在全体农村人口中就这些中心题目举行大辩论,提问题,提意见,摆事实,讲道理,回忆、对比解放前后和合作化前后农民生活的变化《指示》说:“对于这些问题的辩论,实质上是关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辩论。” 中央要求,通过辩论“有力地批判富裕中农的资本主义思想,反对一切不顾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使爱国、爱社和爱家的观念在群众中统一起来,并普遍地养成勤俭办社勤俭持家的风气。”《指示》指出:“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和其他坏分子的反动的煽动言论必须及时地有力地给以反击”,“对于群众的误解和错误意见,都必须采取很好的态度加以解释和说服,对于富裕中农的错误言论的态度,也应该这样。” 各农村党组织,贯彻执行了中央这个指示,从一九五七年八月开始到一九五八年初,在全国农村中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场运动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和乡社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纠正了党内的右倾思想,发扬了正气,压倒了邪气。
  .....“全民性的大辩论。苏联在二十年代曾经发生过(同托洛茨基等人辩论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苏联的关于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发生在一九二四年——一九一二六年。一九二四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快告终结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即在资本主义各国延迟爆发的情况下,苏联能否在一国内建成社会主义。托洛茨基否定俄国农民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认为俄国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仅会与资产阶级发生敌对冲突,“而且会与那些协助过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广大农民群众发生敌对冲突”,因而提出了他的臭名昭著的“不断革命”论,荒谬地认为工农之间的矛盾,“只有在国际范围内,在无产阶级世界革命舞台上,才能求得解放。”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被俄国当时的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所吓倒,提出"如果国际革命不来拯救我们,那我们就会因我国技术经济落后而不能克服内部困难”的荒谬主张,他.们还攻击列宁的“一国胜利”是什么“民族狭隘性”。布哈林则提岀了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发财吧”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口号,同列宁、斯大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相对抗。
  斯大林捍卫和发展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写了《论列宁主义基础》、《十月革命与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向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论列宁主义的几个问题》等重要著作,尖锐地批判了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的机会主义理论;深刻地论述了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的问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胜利,无产阶级可以利用苏联内部力量来解决工农矛盾,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在国际无产者同情和赞助下,无须他国无产阶级革命预先胜利,便能利用这个政权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斯大林同时又指出,这还不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获得的完全的最终的胜利。
  要获得完全的最终的胜利,需要打破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包围,以完全保障免除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危险,而这就需要至少几个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斯大林发动和领导了全党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大辩论。这个大辩论以反对派的完全失败而告终。
  (以上各条见《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 (原载《人民日报》)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