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种田发展山区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0693
颗粒名称: 坚持科学种田发展山区生产
分类号: S3-33;S5-33;S3-33
摘要: 中仓大队位于一千八百米的无量山区,六个生产队,旱地作物面积达一千五百亩,水稻面积四百六十亩,茶地二千亩。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一起抓,大队建立了农科站,六个生产队建立了科技小组,针对山区旱粮为主的特点,按照“八字宪法”,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一九七四年以来,粮食连年夺得增产。
关键词: 科学种田 高产优质

内容

我们中仓大队位于一千八百米的无量山区,六个生产队,旱地作物面积达一千五百亩,水稻面积四百六十亩,茶地二千亩。
  几年来,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一起抓,大队建立了农科站,六个生产队建立了科技小组,针对山区旱粮为主的特点,按照“八字宪法”,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从一九七四年以来,粮食连年夺得增产。一九七六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七百五十斤。其中,包谷一千一百九十一亩,单产达五百四十六斤,复种小麦一千一百一十亩,平均亩产三百零五斤。近两年来,我们针对山区以旱粮为主的特点,大搞包谷杂交优势利用,就地制种,就地繁殖,就地推广。包谷杂交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巳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面积大为增加,夺得空前的高产。
  去年,第五生产队种植“云杂三号”八十九亩,平均单产八百零一斤,一季旱粮过《纲要》。我们大队农业生产有一个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和科学种田活动。我们的主要体会有:
  一、排除“四人帮”的干扰,狠抓农科站、组的建设。开始,我们只抓生产队的科技组,但总是各自为战。后来,我们狠抓大队农科站的建设,形成上下连成线,左右连成片的科技网。大队党支部抽一人专门负责农科站的工作,生产队由副队长担任科技组长。农科站和科技组都要种好“三田”(种籽田、试验田、样板田), 并且指导好群众性科学种田,充分发挥科技组的作用。
  二、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做到“大田出题目,小田做文章;小田做示范,大田跟着干;小田摸规律,大田创高产”。为了大面积提高产量,农科站一建立首先抓了包谷杂交优势利用的试验和推广。同时,对过去粗放的耕作技术实行一系列改革:包谷种植上改原来的耕牛点、撒播为开沟、打塘点播,改肥料撒施为沟施、塘施;改稀植为合理密植;改老品种为一代杂交种的“四改”;小麦种植上推广良种、开墒条播和软管喷灌等技术措施。通过这些改革,在提高粮食单产上收到明显效果,使大家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推广一项新技术时,要求大田学小田必须一丝不苟。例如在推广“云杂三号”和“嵩杂二号”两种杂交包谷时,为了收到增产效果,我们狠抓攻苗、攻穗的“二攻”措施,即播种时一律要用氮素化肥配五四O六菌肥或四合一肥料拌种;在打"窝叶”时,重追氮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发挥增产效果。
  四、加强对科技队伍的思想建设。科技组是由干部、老农和知识青年组成。农科站和科技组坚持认真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著作,大批修正主义,大干社会主义,树立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同时,在上级派来的农业技术员的帮助下,经常进行技术辅导,不断提高科技组成员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农民技术员。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