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便民仓详文①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唯一号: 250935020230000045
作品名称: 增设便民仓详文①
文件路径: 2509/01/object/PDF/25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725.pdf
责任者: 刘祖宪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4
主题词: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作品简介

刘祖宪 道光五年(1825)十月十七日,奉各宪札饬各府、厅、州、县随时劝谕士民,量力捐输,以厚积贮而备荒歉等因,由府转行下县。奉此,卑职卷查嘉庆二十五年(1820)案,奉本府孙、行奉贵西道何、转奉督部堂庆,札饬各府、厅、州、县,查看该地方情形,或捐廉量助,或劝富乐输,据实具覆核夺等因。 当经前升县徐玉章于道光元年(1821)起至四年(1824)秋止,共劝捐便民义谷九百四十余石,设立本城、姜家岩、猪槽堡仓四间,修贮九甲堡仓一间,钟灵山寺仓一间。卑职于道光四年(1824)七月二十一日到任,接准移交。伏思此项义谷,原为备荒及贫民历年籽种青黄不接而设。卑县周围三百余里,加以西堡十二枝离城百余里或二百里,前捐之谷不足以供借,即数足相给,而路途遥远,往返六七日,所有盘缠及挑脚,每石已费至五六斗,于民无益。惟数寨共为一仓,民无转运之劳,其便一也。义谷一石,取利谷一斗,往往有贪图轻利、混行告借者,向例令觅富户耽②保,所以杜民欠也。但道远应借之人,或以隔远无人认识,竟至向隅;或辗转求保,耽延时日,均非便民之意。惟数寨共为一仓,则果系应借,通寨咸知,举目亲邻,易于觅保,其便二也。所有头人,好义激③公,虽不取工值,而每石谷取利一斗,再除耗三升,耗费二三升外,实只得谷四五升,所以向例只准头人四五人于发借收谷之时先行约会,定期不过五日或六七日,所以省糜费也。但远者得信或后,而头人以非放借之期,有事 ①此文道光《安平县志》附在卷四,题作《知县刘祖宪为通饬遵照事》,咸丰《安顺府志》卷四十五题作《增设安平便民仓详文》。 ②耽,通“担”。 ③激,原作“负”,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外出,贫民守候耽延,势所不免。惟数寨共为一仓,随借随放,随还随收,民便而头人不劳,其便三也。若数十里只设一仓,仓一而借者千百,登簿认保,一日不能周到,拥挤争执,均所不免。况春耕忙急,彼此各欲先归,更难保无争竞之事;一至争竞,三四头人其能弹压乎?惟数寨共为一仓,除约会收放定期外,仍可随时散借,人无拥挤争竞情形,其便四也。其偶逢大歉、小歉之年,或当减价平粜,或当酌量散赈,皆所以赈恤贫民,而利之所在,各思冒混多借,弊端易启,争执易生。惟数寨共为一仓,极贫次贫,人所共知,应借不借,众所明悉,耳目易周,人沾实惠①,其便五也。至建仓愈多,则管理愈易;收放愈近,则民情愈亲。贫者既知此谷为已所仰赖,富者亦知济贫即所以保家。各共为守,各为其乡,稍有弊窦,众口交攻。头人之善者借此以尽友助之情,不善者亦因此而绝觊觎之念,其便六也。且建仓既多,必有经理得宜、积谷数倍者。人之欲善,各有同心,“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相观而善,知必有欣然共图久远者。即或头人不妥,一经禀报,亏欠无多,易于追偿弥补,不致此仓之竟废,其便七也。 有诸便利,卑职当即捐谷二百石,每逢因公下乡,亲为劝导,或联二三村寨为一仓,或联四五村寨为一仓,总以七八里及十余里者合为一处,并将某仓应借某村寨、不许别寨混借等语出示晓谕,以杜混争之弊。自去冬十月起至今秋七月止,共计捐谷五千余石,合前任劝捐九百四十二石零,共成六千余石,分作三十六处收贮。卑职劝令善民徐士魁等,独建龙场等处便民仓十七间;卑职捐修及鸠建、倡修三十八间,加旧存六间,共计建设便民仓六十一间,均已次第完竣。如积谷更充,再为另行择地议盖。所有善民徐士魁、褚廷璧、雷天爵、唐经邦、梁师陶、杨大发、刘玉佩、龙涟、杨永芳、王光远、吴廷纪、苏玉佩等十二人,独力建仓三间或二间,或捐地基,俱属可嘉。猪槽堡头人郑德嘉,原领便民仓谷二百石,实心办理,自捐工食杂费,尽数收放,销耗亦少。自道光元年(1821)起至五年(1825)止, ①人沾实惠,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均作“弊端易绝”。进息谷一百七十①石零,亦属急公可嘉。卑职均给与匾额,以示鼓励。兹据各头人禀报收竣,理合将捐户姓名、谷数、各处仓〓间数并头人收放各款,造册详报宪台,俯赐查核,批示饬遵②。 ①一百七十,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均作“一百二十七”。据道光《安平县志》卷四“积贮”载,猪槽堡便民仓二间“历年利谷一百二十七石六斗六升四合二勺”,故此句当作“一百二十七石”为是。 ②原文自此以下删去四百余字,皆上司批文。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祖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