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蛟说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唯一号: 250935020230000015
作品名称: 伐蛟说
文件路径: 2509/01/object/PDF/25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688.pdf
责任者: 刘祖宪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4
主题词: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作品简介

蛟形似蛇,四足细颈,颈有白缨。其受孕成形,多在陵谷间,乃雉与蛇当春而交,遗精于地,闻雷声则入地成卵,渐下达于泉,积数十年,气候已足,卵大如车轮。其地之上,冬雪不存,夏草不长,鸟雀不集,土面赤色。有气蒸出,朝黄而暮黑,星夜视之,黑气上冲霄汉。卵既成形,闻雷声则自泉渐起而上,其地之色与气,亦渐益显明。未起三月前,远闻似秋蝉鸣,闷于手中,或如醉人声,此时蛟能动而不能飞,可以掘得;及渐起,离地面三尺许,声响渐大,不过数日,俟雷雨即出。 其刨掘之法,先于冬雪时,视其地围圆不存雪,又素无草木,复于二三月春夏之交,观地色赤有气,掘地三五尺,其卵即得。预以不洁之物或生铁、犬血镇之,多备利刃剖割之,其害可绝。又蛟畏金鼓 ①册,原缺,据道光《安平县志》补。 ②屑,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均作“碎”。 ③水,原作“山”,据咸丰《安顺府志》改。 ④原文未署作者名,据咸丰《安顺府志》补。及火。山中久雨,夜立高竿,悬挂明灯,可以避蛟。夏月田间,鸣锣伐鼓,以督农功,则蛟不起;如起而作波,多鸣锣鼓、发火光以拒之,水势即退。凡此,皆前人经验有据者,非臆说也。【嵩大中丞曼士,因镇远、松桃前被蛟患,淹没田庐,甚可悯恻,欲取古人伐蛟之说,遍示通省。方伯以下奉命采辑,颁发到县,亦司牧者所当遵行者也。知县刘祖宪记】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人物

刘祖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