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田赋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唯一号: 250935020230000013
作品名称: 安平田赋论
文件路径: 2509/01/object/PDF/250910020230000005/001
起始页: 0686.pdf
责任者: 知县刘祖宪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4
主题词: 中国文学-古典文学研究

作品简介

安平田赋②有二种:一曰屯,每田三亩八分,额粮米一石;一曰科,每田一亩,额粮米五升四合。屯田为官所给,科田则民所自垦,故赋之轻重殊焉③。二田册籍,原无可考,康熙九年(1670),卫守备卢奉旨勘丈屯、科田亩,每户绘图,备载田形四至及弓口广袤,为屯为科,了如指掌。康熙四十五年(1706),前令谢以黠猾之徒改屯作科,复作《田赋清册》,于粮数、地名柱下,逐一详载钤印,不数十年而册多残毁。前令王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辑谢公清丈册稿为一册,首列屯田,次附科田,注明实征粮额、田名四至及现存故绝各户。此皆有功于田赋者也。惜原丈清册久已无存,宪于道光七年(1827),右四民人黄大甫控告李上仁缩粮案内,据呈原丈册稿查勘,田形四至及粮额弓口一一符合,两造帖然,益叹原丈清册其功为不小也。再四访探,只柔东、西民人尚存其半,县署及左、右、中、前、后五所,无一存者,是以历任听断,第据王令所修《田赋清册》。然田形弓口既无可稽,凭册丈量往往大相悬绝。如道光五年(1825), ①明,原作“朝”,误,据贵阳文通书局版《犹存集》改。 ②赋,清道光《安平县志》卷四、常恩咸丰《安顺府志》卷四十六无。 ③殊焉,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均作“悬殊至于如此也”;下文个别字词亦有与二志略异处,如影响不大,不再出校。履勘李毓贵等互控八番冲屯科田亩,查乾隆二十八年(1763)册,载苗阿总八番冲屯田,大小四十六丘,东、南俱抵坡,西、北俱抵沟,额屯粮米六石;又载黄老李耕种八番冲科田二十六丘,东至真冲,南至坡,西自山,北至关口,额科粮米五斗三升六合二勺。四至昭然,屯科各别,及登场履勘,惟山坡与关口宛然在目,所谓西、北俱抵沟,东至真冲者,则绝无形迹,而亩数、丘数,十数倍于旧册,屯科额粮,皆飞洒于后十百户。欲彻底根究,已人经五六代,田易八九手,终难得其始行舞弊之人;即其人果得,而以高、曾之罪,坐及数世之子孙,于法未合。设子孙而富,尚不妨责令赔偿,俾屯额复旧;若赤贫如洗,无可追赔,纵予笞杖,而八九易手之人,累累待质,盖有不胜其仰屋者矣。如云现业者不应承买官田,中间八九易手之人,皆为误买,将专罪现业者乎?抑并八九易手者而俱罪之乎?设易手者皆贫皆富,尚可一律科断,苟贫富不等,将何以处之乎?吾知其术立穷,亦徒见其累民而已。①论者谓当执均田之法,不论屯、科,概为丈量②,计亩摊粮,以为平赋。殊不知科田之价十数倍于屯田者,正以粮轻故耳。若屯、科均摊,则原价百金之科田,转售时即减价数倍,买科田者又何其不幸也!若谓科田皆为屯田所改,均摊无害,然岂无本属科田者乎?名曰平赋,而不平实甚。③然则改屯作科,将听其混乱耶?是又不然。盖前此改屯作科之田,以二三年来所睹记,计粮不过一百余石,宪已于捐买书院、义学田亩时,估计此田出谷之数,以半数给耕者工食,以半数改为官租,官自变解,则贫民不至大累。其有未经变改之田,各为清出,如此户今岁原额屯科若干,至明岁减纳若干,即追究买主,令其过割入户,是屯是科,各无弊窦,庶刁猾者无所施其奸,而讼狱亦因以日少。但此法新行,多有未能周知者,后之君子,苟不以愚言为谬,饬令户吏,毋惜一时之劳,年为登记,民之幸 ①此句原文为“立知其术必穷,民徒累而已”,据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改。 ②概为丈量,原缺,据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补。 ③此二句原文缺,据道光《安平县志》、咸丰《安顺府志》补。欤!而民少讼狱,粮易完纳,抑亦官斯土者之幸也。【王公例言云:原丈册①备载弓口广袤,琐屑②难稽。盖乾隆中叶,原册尚有在者】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机构

知县刘祖宪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