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生防疫保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6019
颗粒名称: 三、卫生防疫保健
分类号: R19
页数: 3
摘要: 民国时期,农村无卫生防疫保健机构,人民的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各种传染疾病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顺县政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
关键词: 卫生 医疗 保健

内容

民国时期,农村无卫生防疫保健机构,人民的生命安全经常受到各种传染疾病的威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顺县政府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派人指导卫生部门开展农村卫生防疫保健工作,采取“四苗防六病”的方针(即卡介苗、白百破、脊灰三侪苗、麻疹疫苗,防治小儿结核、白喉、白日咳、破伤风、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疹),对农村各种传染疾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
  (一)地方流行病防疫
  1.伤寒病。1978年,境内许官村发生伤寒病,发病25例,双堡卫生院配合县防疫人员,医治半个月,病人全部恢复健康。1985年,山京村也发生伤寒病人273例,县卫生局防疫站派医务人员进驻疫点,协助区医院精心治疗,疫情得到迅速控制,死亡28人,其余全部恢复健康。1987年,镇内火连井村、应当村和大井村同时发生伤寒病,火连井村发病24例,应当村发病22例,大井村发病6例,经医治后全部恢复健康。
  2.麻疹。1955年,境内发生麻疹,预防无特殊方法,只以隔离为主控制发病率。1983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重新组合防疫人员,季节性接种“三苗”,对8岁以上,4岁以下儿童普种一次麻苗,7岁实行加强复种免疫,达到了有效控制。
  3.白喉。白喉是历代传染病,传染性强,患病人死亡率高,卫生院每年都对儿童全面开展白喉病毒预防注射。
  (二)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的防治
  此种病由食物缺碘所致,防止这种病的发生,主要手段是在食盐中加碘。宣传动员群众食用加碘盐,让病区儿童育龄妇女、碘缺乏病人服用碘滴丸。
  (三)计划免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双堡镇配齐了防疫专干,在21个村建立了卫生室,每年对儿童进行疫苗预防接种。从1987年接种卡介苗,实行“四苗”防“六病”冷链运转,每年不少于6次,接种率上升到85%。1991年接种各种苗接种率达90%以上,“四苗”覆盖率达85%以上。1992年实行计免保偿、有偿服务,计免工作经常抓,使儿童常见的疾病不再流行和扩散。
  (四)农村水改
  境内历来农村用的水井都达不到卫生要求,导致了很多疾病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双堡镇政府带领村民改水建井,修建排水沟和护井设施,有效地控制了传染病的发生。到2002年,境内的双堡、石门、姨妈寨、张官、下苑等村已安装了自来水。对山京村、水故村、毛粟哨等村的水井也进行了改造,解决了这些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受益人口达13000人,大牲畜9000头,使双堡镇大部分村的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水,有效地控制肠道传染病的传染。
  (五)妇幼保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接生站,培训了接生人员,进行孕妇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开展妇女病防治和普查工作。妇幼保健部门在开展文明礼貌活动中,大力宣传普及妇幼保健知识。农村妇幼保健重点是推行新法接生,培训农村接生员,号召广大妇女接受新法接生,教育妇女在孕前、孕期及产后正确的生活方式。完善村级卫生室,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业务水平。幼儿保健,每年组织各村儿童进行体检,进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接种率在90%以上。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