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6003
颗粒名称: 十三、勤工俭学和劳动教育
分类号: G527
页数: 2
摘要: 双堡镇各所学校,在对学生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关键词: 教育 教学 学习

内容

双堡镇各所学校,在对学生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和道德品质培养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品质,养成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在20世纪50~60年代,学校的勤工俭学和劳动训练主要是围绕拾稻穗、捡茶籽、种天麻、搞建校劳动(诸如挖土、挑土、平整场地)等进行。“文化大革命”时期,各校遵照毛泽东学工、学农、学军的“五·七指示”精神,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和进行劳动锻炼。此后,围绕艰苦创业,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净化育人环境这一主题,各校每周都要组织学生进行半天的劳动,诸如挖土、挑土、平整场地、植树造林、种花种草等建校劳动。劳动成为各所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逐步成为双堡镇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良传统。如:1991年,双堡小学全体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每周的劳动课,将410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打成水泥地皮,仅用了水泥和沙子的成本价15000多元,而按当时的市场价(包工包料,每平方米米10元左右计算,至少要开支41000元)。仅此一项,就给学校减少开支26000元。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全体师生自己动手,以当时的情况,学校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完成这项工程。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