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七节 食品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946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食品购销
分类号:
F727
页数:
3
摘要:
从收购、销售等方面介绍了民国时期到2002年双堡镇的食品购销情况。
关键词:
销售
商贸
经济
内容
一、收购
民国及民国以前,境内的肉食、禽蛋生产购销由市场调节供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逐步对食品实行派购政策,境内的生猪收购由双堡区供销社负责组织收购。1966年,成立双堡食品站,接管食品经营业务。
1956年以前,肥猪收购随行就市。1956年,猪肉经营纳入国家计划,执行议购议销至1962年。1963年至1970年,收购肥猪与优先供应部分工业品挂钩。1971年至1979年执行“购五留五”的派购政策,执行此政策后对收购执行“调留各半”。
1973年,肥猪收购采取“毛斤定等、毛斤计价”办法,不扣饱食大肚。双堡食品站按上级食品公司分配的收购任务分别落实到公社,再由生产队组织交售,不允许私自卖肥猪。集体养猪场交售肥猪实行“购六留四”。1974年以后,改坐等收购与上门看猪、预约收购相结合。对饱食大肚肥猪由收购员与调猪员民主协商合理扣除饱食,仍实行“毛斤定等、毛斤计价”的收购办法。1978年5月起,普遍实行“出肉率高、毛斤计价”的收购办法,1980年1月以后,肥猪派购任务从“购五留五”转向大包干。双堡食品站组织力量,在各公社党政配合下,与生产队签订派购合同,落实肥猪收购计划。社队之间、个人之间可以调剂肥猪交售,但不允许私人屠商套购肥猪。食品站收购的肥猪,绝大部分由农民单个交售。1985年取消生猪派购政策。
1978年双堡公社交售肥猪695头,重91045斤;江平公社交售473头,重61963斤;塘山公社交售533头,重69823斤;1979年,双堡公社交售肥猪650头,江平公社420头,塘山公社410头。
在鲜蛋、家禽方面,鲜蛋同样执行派购政策,每个农民1.5~2.5公斤。“文化大革命”时期,派购任务没有认真落实。1977年以后重新纳入议事日程,但双堡食品站由于以经营肥猪为主。鲜蛋购销未成为经常性业务,只根据上级安排,结合中心任务和节日供应,实行突击收购,家禽收购亦如此。
二、销售
20世纪50年代初,境内赶场天除当地个体屠商设摊销售猪肉外,也有部分农民将猪肉在市场上出售。此后,市场肉食供应既有国营食品部门,也有公私合营、小贩。1958年,肥猪经营由供销社“一根鞭经营”,国营食品部门负责计划收购、供应,供销社搞议购议销,市场肉食供应较为紧张。双堡食品站成立后,食品经营由食品站负责。1968年至1978年5月,肉食供应由食品站独家经营,按有关供应标准定量供应:非农业人口每人每月供应0.25公斤;国庆节、元旦节分别供应0.5公斤;春节每人供应1公斤。对镇内的农业人口只限于产妇、病号供应,产妇供应鲜猪肉2公斤,生猪油1公斤;病号供应鲜肉0.5~1公斤。产妇采取一次供应,传染病人、重病人可供应三个月。销售价按国家牌价执行。1975年后取消对农村产妇和病号的猪肉供应。1978年9月以后,农民完成派购任务可凭“交售单”、“税票”及社队证明在市上出售猪肉。1985年以后,肥猪派购任务取消,购销价格随行就市议购议销,农民不再负担差价补贴。私人屠商和专门经营家禽、鲜蛋的个体摊贩重新出现,缓解了市场上肉禽供应紧张的状况。但供应的主要来源仍为食品站。双堡食品站逢农历节日和场天在双堡、平寨市场上设摊敞开供应猪肉。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