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93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商业
分类号: F727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境内的商业为一家一户的半农半商,进入21世纪后,境内的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关键词: 市场 商贸 经济

内容

民国时期,境内的商业为一家一户的半农半商,个体经营无固定的经营店铺,所开展的经营活动主要是通过人挑、马驮“赶转转场”的方式进行,经营的种类有食盐、燃料、棉布和日用工业品等,其中经营的布匹多数为自产自销。境内有手工业、商业、家庭织布180户,织布机数百台,所织品种有粗布、细纱布,每匹幅宽1.2尺,总长42尺,以粗纱小布最为牢实,产品销往杨武、东屯、鸡场、旧州、宁谷、广顺等地,手工织布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国家对粮棉实行统购统销,国家便组织手工业者组成互助组进行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上级的精神贯彻“城乡自助,内外交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组织工商业恢复生产经营活动,对市场进行了整顿。20世纪50年代初,为使经济得到发展,市场稳定繁荣,工商界于1952年开展了“五反”运动。1956年,掀起了对个体、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根据行业不同特点,以经销、代销、代购代销等形式分别组成合作商店(小组)。“大跃进”时期,根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商业系统开展了“反右”、“双反”运动学习,掀起了商业“大跃进”。1960年至1962年,市场商业供应紧张,1963年至1965年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后,境内的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物资特别是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1963年肉食供应量有所增加,凭票购买的16种主要商品敞开供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境内的商业户受到批判,有的被抄家和没收物资、商品,视为“投机倒把分子”处理,许多新产品被当作“封资修”停止销售。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不断深入,境内的商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繁荣”的改革政策以来,物资集散地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国家、集体、个体商业一齐上,商业网点大幅度增加。
  进入21世纪后,境内的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02年,境内从事商业批发的个体户5户,从业人员14人,从事商品零售的个体户375户,从业人员725人。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