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农副产品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880
颗粒名称: (四)农副产品加工
分类号: F127.73
页数: 3
摘要: 从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粉面加工、酿酒和豆制品加工等方面介绍了双堡镇的农副产品加工。
关键词: 乡镇 企业 工业

内容

1.大米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境内的碾米方式主要有人工和水碾两种,人工碾米主要集中在双堡、江平一带,加工程序首先用擂子先擂成糙米,再用碓舂成熟米,称为“碓角米”。水碾米主要集中在塘山一带,它主要是利用大屯河(又名塘山河)的水力推动而完成碾米操作的,每天能碾米1900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碾米业沿袭传统生产。进入20世纪60年代,由于科技进步,出现了小型打米机,部分村寨开办了集体加工房加工大米。1979年境内(包括双堡公社、江平公社、塘山公社)共有小型打米机39台,1985年发展到42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集体加工房逐渐减少,个体加工企业逐步壮大,境内的大米加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双堡粮油加工一条街。1999年,全镇从事大米加工的个体户达40户,年加工大米0.75万吨,从业人员80人。2000年31户,年加工大米1.7万吨,从业人员78人。2001年31户,年加工大米1.5万吨,从业人员75人,2002年加工大米1.25万吨,从业人员70人。
  2.植物油加工
  民国时期,境内共有小型榨油作坊2家,专门加工菜子油,年加工菜子油达5000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境内的植物油加工业得到一定发展。1970年,境内共有小型榨油机6台,年加工菜油20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双堡的植物油加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所产菜油远销六盘水市、云南昆明、曲靖等地区。2000年,全镇的植物油加工企业发展到36家,年产菜油5870吨,产值3350万元,从业人员达178人,2001年,产菜油5333吨,创产值3200万元,从业人员150人。2002年产菜油4280吨,创产值2568万元,从业人员146人。其中,年产值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7家。
  3.粉面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境内无专门从事粉面加工的企业,只有部分农户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作成的粉面,基本上是为了自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村寨办起了集体加工房加工面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集体加工房逐渐停止生产,只余部分个体户加工生产。2002年,双堡镇范围内专门从事米粉加工的个体户为3户,年加工米粉120吨,创产值12万元,,从业人员9人;从事面条加工的个体户4户,年加工面条180吨,产值32.4万元,从业人员达16人,从事剪粉加工的个体户2户,年加工剪粉7200斤,创产值6.48万元,从业人员5人。
  4.酿酒
  清末及民国时期,境内有酿酒作坊数十家,所酿白酒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少量用于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酒类实行专卖,产销纳入国家计划,严禁各地私自酿酒,境内的酿酒业基本停止生产。1978年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开放,境内的酿酒业又才逐渐恢复起来。1985年,境内从事酿酒个体户为9户,从业人员27人,年产米酒65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酿酒行业逐步壮大,专门从事酿酒的个体户逐渐增多。2000年,境内共有酿酒个体户16户,从业人员35人,年产白酒765吨,创产值170万元。2002年产白酒750吨,创产值225万元。
  5.豆制品加工
  20世纪80年代以前,境内的豆制品加工多为逢年过节各家各户以黄豆为主要原材料加工豆制品供自家食用,并不用作商品出售。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专门从事豆制品加工的个体户。加工的原料主要以黄豆为主,其他豆类为辅,加工的产品有干豆腐、水豆腐、豆浆、豆芽、豆豉、熏豆腐等。2002年境内从事豆制品加工的个体户有11户,从业人员25人,年产豆腐干16.2万块,产值19.44万元,生产豆芽10吨,创产值1.4万元。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