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猪饲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816
颗粒名称: 1.生猪饲养
分类号: K826.3
页数: 2
摘要: 双堡镇的生猪饲养体制和方法。
关键词: 双堡镇 畜牧 养殖

内容

(1)饲养体制
  民国时期,生猪饲养以私养为主,农户一般饲养1~3头,多为自养自食或上市出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把畜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计划,鼓励广大农户多饲养生猪。1956年贯彻“私有、私养、公助”,帮助提供猪源,扶持养猪。1958年贯彻执行“公养为主、私养为辅”大办养猪场,1959年严令禁止社员私养生猪,各村养猪场由于饲料不足和管理不善,生猪大批死亡、掉膘。1960年至1961年9月,大部分集体养猪场倒闭,1961年1月,国家调整生猪政策,鼓励私养,平价供给部分饲料,提高肥猪收购价,发放预售定量和奖售粮。1962年后生猪存栏率回升,1966年提倡“公养和私养并养,以私养为主”,形成户户养猪局面,户均1头,公社、大队、生产队恢复养猪场,但只为应付上级检查,无实际效益。1967年以私养为主,1970年后,执行“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社员养猪”方针,划给社员饲料地,户均1~2分,母猪每窝猪崽市价售粮10公斤,生猪存栏数上升。1974年发动公社、大队、生产队大办养猪场,但发展缓慢,企业事业单位为解决肉食供应,也大力发展养猪,自养自食。1976年,国家大力扶持集体养猪场,抓出一批典型,组织各地学习、参观。1979年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集体大部分养猪场解散,至1981年,集体养猪数量下降,社员家庭养猪存栏上升,三级办场养猪名存实亡,此后,由于饲料资源的增加和配合饲料的推广,绝大部分农户以养猪作为家庭副业,逐渐出现以养猪为主的养猪专业户和重点户,少则10头左右,多则40~50头。1985年5月,安顺市取消生猪派购,境内肉食市场放开,实行议购议销。1989年,饲料价格猛涨,养猪受影响。1998年养猪存栏达8885头,其中繁殖母猪465头,年出栏生猪7762头。截至2002年统计全年生猪饲养量24000头,年末存栏14500头。
  (2)饲养方法
  境内农村家庭养猪,由于基础设施差,大多数都是猪牛同圈,只有极少数专门分关猪圈。双堡镇范围内家庭养猪均实行熟食喂养,母猪大多喂粗饲料,只在哺乳期间喂较多的精饲料。育肥猪分三个阶段喂养,小猪和肥猪阶段以精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喂养;中猪称“吊架子”以粗饲料为主,加少许精饲料喂养,推行科学饲养后,部分农户以生饲料为主,主要注意讲究饲料配方与讲究卫生清洁,养殖户家中一般按猪只大、中、小三种规类分栏喂养。
  民间有养“过年猪”的习惯,饲养周期为1~1.5年,肥猪出栏体重100~200公斤,主要以玉米、酒糟、揽豆育肥的猪肉质好,后来推行科学饲养后,一般6~8个月出栏,体重100公斤左右。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养殖技术的提高,一般把饲养周期控制在3~4个月,体重100公斤左右。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