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植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764
颗粒名称: (三)种植结构
分类号: F302.2
页数: 13
摘要: 民国时期,秋粮在粮食作物面积的比重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秋粮占粮食作物面积在79%左右,而夏粮在21%左右。
关键词: 农业 粮食 产量

内容

民国时期,秋粮在粮食作物面积的比重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农业合作化时期,秋粮占粮食作物面积在79%左右,而夏粮在21%左右。
  1962~1982年间,双堡公社夏粮占比重最少的一年是1966年,比例为8.7%,最高的一年是1982年,比例为36.3%,此期间,江平公社夏粮比例最少年是1965年和1969年,比例为9.1%,最高的一年是1962年,比例为72.8%。塘山公社在此期间比例最少的一年是1966年,比例为13.6%,最高的一年是1976年,比例为30.8%。
  1978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夏粮比例有所提高,一般在23%左右,秋粮比例在77%左右。
  1991年撤、并、建后,夏粮面积比例提高到28%左右,秋粮比例在72%之间。
  经济作物在境内历来占的比例都很小,解放以后,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作物在总的农业种植面积上的比例一般在2%到10%之间。随着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油菜、小麦开始下田,境内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在整个农业种植面积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91年以后,境内开始大力发展烤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95年为最低年,经济作物面积比例为19%,1997年为最高年,比例为48%。
  民国时期,境内养地作物较少,在总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5%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业合作化时期,养地作物占农作物面积的比例稍有增加,在4~7%之间。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一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在此期间,养地作物的种植起浮不定,徘徊在2~20%之间。双堡公社最低的是1972年,比重2.2%,最高的一年是1977年,比重为23.7%;江平公社在此期间最低一年是1974年,比重2.3%,最高年是1963年,比重为33.2%;塘山公社最低年是1970年,比重为0.7%,最高年是1965年,比重为24.6%。1980年以后,境内各地都在推广一年两熟制和旱地分带轮作,也就是调整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种植方式,促进了油菜、蚕豆、蔬菜、绿肥等养地作物的发展,养地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比重也在不断增大。1991年,双堡镇养地作物的种植面积为16128亩,占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33.6%,1996年面积为2767亩,比重为38%,2002年面积为31317亩,比重为46.6%。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