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7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分类号: F203.9
页数: 4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商行政管理经历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解放初期,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促使私营工商业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工商 行政 管理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商行政管理经历了一条曲折前进的道路。解放初期,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促使私营工商业朝着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1956年,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由于私营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行按行业归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范围缩小,基本上只管理集市贸易和打击机投机倒把两项工作。1957年以后,由于受“左”的影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削弱,1960年冬,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又有所加强,经过多次演变,于1963年3月成立安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随后在双堡设置了工商行政管理所, (以下简称双堡工商所)。设置的双堡工商所属安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下属单位,负责双堡辖区内的市场管理、工商企业登记、打击投机倒把等工商管理工作。双堡工商所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农村集市贸易、打击投机倒把、管理合作商店(小组)、办理工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但是,由于当时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仅仅作为经济战线上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除了市场管理、打击投机倒把受到重视外,其他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开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双堡工商管理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又才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为“四化”建设服务这个中心上来,工作重点是:支持生产,促进流通,活跃市场、方便群众。1982年,国务院明确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经济监督,保护合法经营,取缔非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生产,活跃流通,保证国家计划的实现。
  一、工商企业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境内无工商企业。1965后,辖区内的部分生产队兴办了“小集体”企业,主要是加工农副产品、生产小型农用工具和一些日用小商品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的企业才逐步发展起来。到2002年,双堡镇境内共发展了企业13户,从业人员176人,资金1051.2万元,其中国有企业7户,股份合作制企业2户,集体企业2户,私营企业2户,其中作为双堡镇辖区内最大的国营企业——山京畜牧场曾在鼎盛时期为双堡镇的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
  二、个体工商户管理
  民国时期,境内的个体经济是以个人或家庭劳动为基础,生产资料和劳动所得(产品及劳动收入)归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当时的个体小商业主要以走村窜寨、短途运销、“赶转转场”为主,有手提肩挑、沿街叫卖的小贩。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后,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开始,个体小商贩分别加入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有的还“升级”过渡到国营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当职工。1956年底,社会主义对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境内的个体经济所剩无几,并且经营品种单一,服务项目减少,服务质量下降,营业时间缩短,传统的手提肩挑、走村窜寨、服务上门的经营方式也几乎消失,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此后对个体经营严加“限制”,并颁布了“七不准”,即“不准批发业务,不准任意增加网点,不准增加人员,不准违犯国家的价格政策,未经批准不准到市场上和外地采购”。当时的农兼商(谓之弃农经商)、副业、手工业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并严加禁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境内所有个体工商户被取缔。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出现了“吃饭难”、“做衣难”、“修理难”等情况,加剧了许多事没人干、许多人没事干的矛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发展个体经济的方针、政策,境内的个体工商户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到2002年,双堡镇的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56户,从业人员达287人,注册资金49.48万元,其中,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86户,从业人员116人,注册资金18.33万元,制造业43户,从业人员119人,注册资金25.89万元,服务业7户,从业人员52人,注册资金5.26万元。这些个体工商户的发展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衣、食、住、行的需要,为促进双堡镇经济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2年8月,成立双堡镇个体劳动者协会,协助工商所开展工作,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会员排忧解难,并组织会员参与活动,组织个体工商业主进行法制教育等。
  三、市场管理
  民国及民国以前,政府对集市贸易实施管理只管收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发挥市场的辅助、补充作用,开展市场管理工作。1953年后,市场管理主要围绕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维护国家计划和取缔投机违法,限制资本主义发展而进行。主要进行粮食和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取缔私商贩运、禁止弃农经商,于是出现农副产品不准上市、多种流通渠道变为独家经营、市场管严、商品流通渠道不畅、生产下降、供应紧张。1962年后,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市场管理“开笼放鸟”,允许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的经营活动恢复集市贸易,市场又趋于活跃,生产恢复发展。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使市场管理工作混淆正常经营和投机倒把界限,集市贸易被当作走资本主义而严加限制、取缔,造成商品供应紧张。
  1979年根据国务院(1979)102号《关于把传统市场和习惯场期恢复起来》的文件精神,安顺市着重抓了农村集市贸易走村窜寨零星摆摊的状况。1984年元旦,中央1号文件,号召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变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商品经济。为进一步搞活流通,国务院把统购的商品由21种减少到12种,放宽了农村上市商品的的范围。为适应双堡经济的发展,满足广大农民的各种消费需求。20世纪80代初,境内的军马场集贸市场重新起用,1981年5月又恢复了平寨集贸市场的使用,1991年由双堡镇政府、双堡村、双堡工商所三方共同投资,完成了双堡集市贸易市场的维修和改扩工程。为保护合法粮商的合法权益,打击不法粮商的违法收购粮食行为,双堡工商所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条例》,加大对粮食市场的巡查监管力度,严格粮食经营主体的准入,深入开展了“一打击”、“两规范”的执法行为,规范了双堡镇的粮食经营秩序。
  双堡工商所自成立后,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个体经营行为和市场秩序,对假冒伪劣商品和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近年来,境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渠道畅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综合执法
  根据《贵州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综合执法实施方案》要求,从2001年起,双堡工商所全面实施综合执法,就是以经济户管理为基础,以市场巡查为基本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责任明确、指挥统一、调度灵活、办事高效、全面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体系,通过实施综合执法体系,推行综合、联动、动态的监管模式,对辖区内各类市场主体及其经营行为进行综合、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从而达到把好市场入门关、当好市场运行的裁判员。
  2001年,根据黔工商(2001)9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双堡工商所深入辖区内的市场、村寨,对市场主体变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一户一卡”的标准建立企业经济户口18户,个体经济户244户,注销个体、死亡档案51户;2002年,在辖区内开展市场巡查380多次,对市场从静态、动态两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并建立完善“3.15”投诉受理工作体制。到2002年,双堡工商所设立了7个投诉点,4个举报箱,并公开投诉电话,方便了消费者进行投诉。
  五、工商所建设
  为认真执行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硬、软件设施建设的要求,西秀区工商局于2001年拨款18万元对双堡工商所办公楼进行全面改建,使工商所面貌焕然一新,进一步提高了工商所在广大经营户中的形象。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