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跃进、人民公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664
颗粒名称: 四、大跃进、人民公社
分类号: D625
页数: 3
摘要: 1957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发动人民讨论四十条纲领》。安顺县制定了《十年农业规划指示》,发动全县农村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兴的农业生产高潮。
关键词: 政权 政府 公社

内容

1957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发动人民讨论四十条纲领》。安顺县制定了《十年农业规划指示》,发动全县农村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兴的农业生产高潮,1958年2月,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干部全部参加县组织的到金沙县学习,并在全乡贯彻县四级干部会议提出的“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精神,提出“学金沙、赶金沙、超金沙”的口号,各农业社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指标,并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在乡人民政府及后来的人民公社组织领导下,黄土坎水库、左关水库、渔塘水库以及其他村寨的山塘得以修建完成。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联乡并社、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设营、连、排,组织行动军事化,生产搞“大兵团”作战,以营为单位办集体食堂,群众的自留地、牲畜、大型农具、林木、果树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收归集体所有,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精神,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县普遍制定了钢铁计划产量和粮食计划产量高指标,1958年10月,全县掀起大炼钢铁,大办工厂热潮,据统计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共抽2000余人到梅旗铁厂“大炼钢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由于大量伐木烧炭,使大部分林木被毁,农户被迫将部分金属、锅、瓢捐交作为废钢铁捐献支援“大炼钢铁”工作,在农业生产方面,公社组织“大兵团”战三秋,1958年10月初,学习推广安顺县二铺区小红山试验种小麦“卫星田”的做法,一时间各公社、营(大队)以及单位迅速效仿,白天支援“钢铁元帅”,晚上挑灯夜战搞深耕。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搞深耕1120亩,即由乡组织各生产大队抽调劳动力集中起来劳动,在双堡、山京、张西、塘山、山京马场等地,分配深耕任务到各队组织进行。
  各生产大队也分别搞样板田(卫星田),将耕田深挖三尺,将肥土层深埋地下,黄土翻上来,小面积内施用大量肥料,播撒大量种子,预计亩产要达到1万至5万公斤,由于耕作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最后深耕均以失败告终。
  1958年11月,为了使“大跃进”的局势持续开展,县市委部署“拔白旗、插红旗”运动,浮夸风盛行。到11月,双堡管理区、江平管理区、塘山管理区共计办了57个食堂,由于铺张浪费严重,加上当时粮食减产约30%左右,1959年初,市委发文废止放开肚皮吃饭的办法,但粮食短缺极严重,4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做好当前人民生活工作中的几项紧急通知》,安顺市在缺粮的困境中对集体食堂允许“大集体、小自由”。允许社员带私菜进食堂吃,也允许社员打饭回家吃。后来,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各地食堂只得把每天的定量粮发给群众,让他们拿回去掺和代食品充饥,6月,70%的食堂散伙。
  1959年9月,在党内开展“反右倾”运动,批判部分干部的“右倾思想”,贯彻“反右倾、鼓干劲”指示,层层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市委组织工作队,下乡督促整顿和恢复公共食堂。“反右倾”助长了个人专断作风,干部群众不敢讲真话,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又一次出现。各生产大队的粮食产量又一次出现“跃进”式上升,在高指标高征购下,1960年初恢复的农村食堂面临停火断炊,在虚报浮夸风的影响下,想办法提高“出饭率”,即要求1斤大米要做出5~10斤饭,但实际上办不到。为了做到高“出饭率”,干部及食堂的工作人员只有暗地里加进更多的大米,才能达到要求。
  1959年粮食再次减收,这样未能达到年初的计划指标,缺粮形势越发紧张,为维持食堂的存在,公社管理区干部一再压缩社员粮食标准,先压到人均每天10两(十六两称),继而8两、6两、4两,社员只有采梧桐、皂角、洋槐等树的叶子、树皮掺饭吃。12月,市委号召城乡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称之为“瓜菜代”运动,群众纷纷上荒山野地挖蕨菜根及其他树皮草根代替粮食充饥,很多人出现浮肿和中毒,至1961年,农村食堂解散为止,累计双堡、江平、塘山管理区因饥饿造成的死亡人数达760余人。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