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政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644
颗粒名称: 第五章 政权
分类号: D625
页数: 36
摘要: 主要从民国时期政权机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政府工作纪略等方面介绍了双堡镇的政权。
关键词: 双堡镇 政权 机构

内容

第五章 政权
  第一节 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安顺县建县共分6道、3里、108寨。民国3年(1914),贵州省政府将安顺划为一等县,设9个团区局,实行军事管制,时双堡镇属第四区、第五区。民国6年(1917)改9个团防区局为区公所。民国19年(1930)后,推行地方自治,区以下设乡、镇,即百户以上的村和不满百户的集市设联乡。乡机关为乡公所,设乡长1人,另有文化、户籍、警卫、干事各1人,民国24~25年(1935~1936)间实行保甲制,废乡、镇公所,设联保办公处,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以及文化、户籍、警卫干事各1人。至民国29年(1940),增设民政干事1人。民国30年(1941),推行新县制,撤联保办公处,复置乡、镇公所,乡镇下辖保。乡公所设正、副乡长各1人,另设经济、民政、文化、户籍、警卫干事或书记各1人,乡丁2人,共8人,直至1949年11月止。历任双堡乡乡长:李重清、全正乌、宋书明、潘金略。
  双堡乡,所辖各保村寨
  第一保,双堡、姨妈寨、石门、大双堡、大井、海马湾、大拉坡。
  第二保,张官、小堡、八角儿、麦腊、荡上堡、左官。
  第三保,塘山、下窝、塘卓。
  第四保,应当、上所、下所、蒙档、斗蓬寨。
  第五保,高官、李戈山、两架山。
  第六保,新寨、沙窝寨、克瓦、朗其、大庆。
  第七保,金官屯、吕官、小屯。
  第八保,西屯、姨妈墩、对门坡、坝上、洋昌坝、石山、柏枝林。
  第九保,东屯、湖坝坡、地鼠坡、湾后。
  第十保,桥头、陈家堡、河湾、小寨、大坡脚。
  第十一保,上马牛、仡佬、高堡、毛旗、青龙山、连屯。
  第十二保,平寨、江西平寨。
  第十三保,水塘、落水、大坝。
  民国19年(1930)以前,安顺县各村寨未有官方明确的组织形式,而由民间形成自然领袖或寨主,多为本地有权势、有威望、辈份高者担任,以统领、协调或决定本地重要事务。民国19年(1930),贵州省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安顺县在乡公所下设坊、闾、邻,每5户为1邻,5邻为1闾,5闾为1坊,数坊为乡。坊、闾、邻首领由国民推举担任。为官方承认的基层社会组织形式,民国24年(1935)起,安顺县对基层组织进行整编,废坊、闾、邻而设保甲,规定10户为1甲,设甲长1人,10甲为1保,设保长1人,民国25年(1936)整编结束,各保保长采用委任制。民国33年(1944)至民国38年(1949年),保长由国民选举产生。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一、江平乡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从1953年至1990年5月,江平乡共召开十届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9月至1956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府召开过2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乡人民政府(1955年9月后改称人民委员会)及正、副乡长。
  1956年9月,江平乡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上届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选举出安顺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乡人民委员会委员,正副乡长。
  1958年3月,江平公社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上届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选举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及正、副乡长,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12月,江平公社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席安顺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3月,江平公社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安顺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11月,江平公社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公社正、副社长和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召开过人民代表大会。
  1980年4月,江平公社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和委员。
  1984年8月,江平乡召开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长1人,副乡长1人,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5月召开江平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上届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
  1990年5月,召开江平乡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上届《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
  二、所坝乡及塘山人民公社代表大会
  1953年9月,召开所坝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
  1956年9月,召开所坝乡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委员、正、副乡长,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8年3月,所坝乡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上届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选举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及正、副乡长,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次大会召开后,所坝乡改称为塘山乡人民政府。
  1961年8月,塘山乡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正、副乡长各1人。
  1963年3月,塘山乡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选举出席安顺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11月,塘山乡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正、副社长和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召开过人民代表大会。
  1980年4月,塘山公社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和委员。
  1984年8月,召开塘山乡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选举出席安顺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5月,塘山乡召开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上届人民政府工作,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
  1990年5月,塘山乡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上届《人民政府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正、副乡长各1人。
  三、双堡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953年9月双堡乡召开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及正、副乡长。
  1956年9月双堡乡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审议上届人民政府的工作,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乡人民委员会委员,正、副乡长。
  1958年3月,双堡乡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上届人民委员会的工作,选举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及正、副乡长,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年12月,双堡公社召开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出席安顺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3年3月,双堡公社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安顺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11月,双堡公社召开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公社正、副社长和公社管理委员会委员,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化大革命”期间未召开过人民代表大会。
  1980年4月,双堡人民公社召开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公社管理委员会正、副主任和委员。
  1984年4月,召开双堡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正、副镇长各1人,选举出席安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7年5月,召开双堡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正、副镇长。
  1990年3月,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届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和镇人民政府镇长、副镇长,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镇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1991年4月召开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应到会代表39人,实到会28人,补选副镇长2人,会议听取了《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1991年的工作安排。
  四、建镇、并乡、撤区后双堡镇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1992年1月16日至18日,召开双堡镇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出席会议代表52名,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选举了双堡镇第一届人大主席团成员、主席、副主席,选举了双堡镇镇长、副镇长,审议通过了《关于筹建双堡镇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筹建双堡镇选举工作报告》。
  1993年4月19日,双堡镇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9名,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财政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会议选举双堡镇第三届人大主席团成员、主席。会议选举了镇人民政府镇长1人,副镇长3人。
  1996年1月18日,双堡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9名,其中,中共党员38名,占64.4%,少数民族代表15名,占25.4%,妇女13名,占23%,会议审议通过《政府工作报告》、《财政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选举产生镇长1名,副镇长3名。
  1999年1月19日,召开双堡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9名,其中,中共党员39名,占代表总数的68%,妇女代表14名,占25%,少数民族代表16名,占28%,国家干部17名,占代表总数的29.8%,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名,占5.3%,高中、中专文化20名,占35%,初中文化26名,占45.6%,40岁以下的27名,占代表总数的47%,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双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财政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人大主席、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3名。
  2002年1月22日,双堡镇召开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出席会议代表59名,其中,中共党员32名,占代表总数的54%,妇女代表12名,占20%,少数民族代表10名,占17%,国家干部15名,占2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代表5名,占代表总数8.5%,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5名,占2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39名,占66.5%,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双堡镇人民政府工作报告》、《财政工作报告》、《人大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人大主席团主席,镇人民政府镇长1名,副镇长4名。
  五、历届人大主席团部分成员名录。
  双堡镇第一届人大主席团名单:
  主 席:段仕荣
  副主席:林开富
  成 员:梁昌智、班正文(布依)、王安邦、柏怀忠(布依)、杨大福
  双堡镇第二届人大主席团名单(1993年2月至1996年1月):
  主 席:段仕荣
  成 员:梁昌智、斑正文(布依)、王安邦、陈前智、王权贵、朱先碧
  双堡镇第三届人大主席团人员名单(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
  主 席:王安邦
  成 员:梁昌智、班正文(布依)、陈支前(布依)、段仕荣、冯和平、陈前智
  双堡镇第四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名单(1999年1月至2002年1月):
  主 席:王安邦
  成 员:班正文(布依)、龚文忠、班光芬(布依)、王胜富(布依)、张开富、蒙友国、杨大福、林开元
  双堡镇第五届人大主席团成员名单(2002年1月~):
  主 席:王安邦
  成 员:班正文(布依)、张开富、柏怀忠(布依)、冉顺才、冯和平
  第三节 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至1950年6月,今双堡隶属于旧州区,1950年7月从旧州划出双堡乡、杨武乡等地建立第九区(双堡区)辖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等7个乡。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双堡镇、江平乡、塘山乡合并,定名为双堡镇。
  一、江平乡人民政府
  1952年,设江西平寨乡、乡政府驻地仡佬寨,辖仡佬、落水、大坝、水塘、平寨、膳马牛、毛旗7个生产大队,乡公所设正、副乡长各1人及公安、民政、武装干事或助理干事各1名。1958年12月,江西平寨乡改为江西平寨管理区,管理区机关管理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1人,秘书、武装部长及公安、民政助理各1人。
  1961年8月至1962年12月,安顺市将原9个人民公社(时称大公社)63个管理区划为9个区43个公社(小公社),江平公社隶属双堡工作委员会下辖的1个小公社。公社机关称管理委员会,设正、副社长、文书各1人,武装部长1人,统计1人、勤杂1人,总共编制9人。
  1963年1月,撤安顺市恢复安顺县,撤双堡工作委员会,设置双堡区。江平公社属双堡区所辖。
  “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公社革命委员会取代,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数人。公社行政机构人员10~15人。
  1984年6月,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乡(镇),江平管理委员会改为江平乡。
  乡人民政府正、副乡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1991年12月,撤销原江平乡,建立新的双堡镇。
  二、所坝乡和塘山人民公社
  1949年11月,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后,1952年设立所坝乡,乡政府驻塘山村,设乡长1人,副乡长1人,乡文书1人,时塘山乡辖所坝、塘山、鹁鸽、塘上、猛弄、塘寨等村,1956年6月,将按序号编的区级行政单位改为所在地名称,将部分乡合并,梅旗乡并入所坝乡,属双堡区所辖。设正、副乡长各1人,民政、公安和武装干事各1人,时所坝乡辖塘山、所坝、猛弄、塘寨、塘上、鹁鸽、梅旗、市梅、山旗、扁山、八番11个生产大队。
  1958年7月,建立安顺市,将安顺县、市的9个区并为9个人民公社,下辖63个管理区,所坝乡改为所坝管理区,隶属双堡人民公社,管理区委员会设正、副主任1人,文书、武装部长及公安、民政助理各1人。
  1961年8月,所坝管理区改建为公社时称塘山人民公社,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设正、副社长及文书、公安、武装、勤杂各1人,编制10人。
  1963年2月,从塘山公社划出梅旗、山旗、扁山、市梅、八番5个生产队成立梅旗乡。
  “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管理委员会被公社革命委员会取代,设主任、副主任及委员数人,公社人员10~15人。
  1980年5月,从塘山公社划出猛弄、塘寨两个大队属猛邦公社管辖。时塘山公社辖塘山、塘上、所坝、鹁鸽4个生产队,28个自然村。
  1984年6月将塘山管理委员会改为塘山乡。1991年12月,撤销塘山乡合并为双堡镇。三、双堡乡1949年至1950年6月,双堡乡属旧州区,1950年7月,从旧州区划出双堡乡、杨武乡等地建立第九区(双堡区)双堡乡隶属双堡区。1956年8月,将部分乡合并,撤顺河乡,原顺河乡、张西、许官、山京、下苑、花恰5个生产大队并入双堡乡、设正副乡长各1人,民政、公安和武装干事各1人,时双堡乡辖双堡、双青、张官、左官、石门、花恰、山京、下苑、许官、张西10个生产大队。
  1958年7月1日,撤县建市,将原安顺县、市9个区改为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建立双堡人民公社,各乡改为管理区隶属人民公社,双堡乡改为双堡管理区,隶属双堡人民公社。管理区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1人,文书、武装部长及公安,民政助理各1人。
  1961年8月,恢复区的建制,各管理区改为人民公社,双堡管理区改为双堡人民公社,公社称公社管理委员会,设正、副社长及文书、公安员、武装委员、会统、勤杂各1人,编制10人。
  1966年3月,县、市分设,双堡区范围建置未变动。“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委员数人,公社行政机构人员10~15人。
  197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公布。根据有关规定,取消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1月,恢复乡(镇)人民政府建制,时安顺县辖35个乡,7个乡级镇,双堡镇是7个乡级镇其中之一。依法产生镇长1人,副镇长2人。
  1989年4月,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镇选举组成10个村民委员会。从此,原人民公社的“大队”、“生产队”、“社员”等称谓便废止了。
  1991年12月,撤销原双堡镇、江平乡、塘山乡,合并建立新的双堡镇。
  四、建镇、并乡、撤区后双堡镇人民政府
  1991年,根据黔府通(1991)158号文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建镇、并乡、撤区工作,撤销原双堡镇、江平乡、塘山乡。1991年成立双堡镇工作委员会,负责建新的双堡镇,1992年1月18日至20日,召开双堡镇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人民政府镇长、副镇长,政府下设政府办公室、经科办、文卫股、民政股、武装部、计生股等多个工作部门。1996年机构改革,将党委办与政府办合并为党政办,民政股改为民政办,计生股改为计生办,撤销经科办、文卫股,建教科文卫办公室。镇人民政府下辖塘山、塘上、鹁鸽、所坝、双堡、石门、张官、左官、花恰、双青、山京、下苑、张西、许官、平寨、大坝、落水、水塘、仡佬、毛旗、膳马牛21个行政村,125个村民组,居委会1个即双堡居委会。
  五、历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录
  双堡乡政府(1952年3月~1958年12月)
  乡 长:王德昌(苗族)(1852年3月~1958年12月)
  副乡长:王陈忠(苗族)(1952年3月~1958年12月)
  常正忠(苗族)(1956年6月~1957年3月)
  双堡管理区(1958年12月~1961年8月)
  主任:王胜尧(1958年12月~1960年8月)
  王德昌(苗族)(1960年9月~1961年8月)
  副主任:张仁美(1958年12月~1961年8月)
  双堡人民公社(1961年8月~1966年5月)
  社 长:王陈忠(苗族)(1961年8月~1962年6月)
  邱世祥(1962年6月~1966年5月)
  副社长:田锦秀(1961年8月~1964年3月)
  张德聪(苗族)(1962年6月~1964年3月)
  刘贤珍(女)(1962年6月~1966年5月)
  江西平寨乡政府(1952年3月~1958年12月)
  乡 长:朱文有(1952年3月~1958年12月)
  副乡长:刘少文(1952年3月~1954年3月)
  王明先(苗族)(1954年3月~1958年12月)
  江西平寨管理区(1958年12月~1961年8月)
  主任:杨运昌(苗族)(1958年12月~1961年8月)
  副主任:凌开贵(1958年12月~1961年8月)
  江平人民公社(1961年8月~1966年5月)
  社 长:杨干成(苗族)(1961年8月~1962年6月)
  朱文有(1962年6月~1963年2月)
  单志忠(1963年2月~1966年5月)
  副社长:杨运昌(苗族)(1961年8月~1966年5月)
  所坝乡政府(1952年5月~1958年12月)
  乡 长:陈开明(布依族)(1952年5月~1956年12月)
  卢金国(布依族)(1956年12月~1958年12月)
  副乡长:刘永荣(1952年5月~1954年3月)
  肖志国(1954年3月~1955年11月)
  胡维凡(1955年11月~1956年6月)
  刘兴文(1956年6月~1958年12月)
  所坝管理区(1958年12月~1961年8月)
  主任:卢金国(布依族)(1958年12月~1961年8月)
  副主任:伍德明(1958年12月~1961年8月)
  塘山人民公社(1961年8月~1966年5月)
  社 长:陈绍有(1961年8月~1963年1月)
  陈开明(布依族)(1963年1月~1966年5月)
  副社长:卢金国(布依族)(1961年8月~1963年2月)
  双堡人民公社管委会(1966年6月~1968年2月)
  社 长:邱仕祥(1966年6月~1968年2月)
  副社长:刘贤珍(女)(1966年6月~1966年7月)
  双堡公社革命委员会(1968年3月~1976年10月)
  主任:柏常贵(布依族)(1968年3月~1972年4月)
  田锦文(1972年4月~1976年5月)
  单志忠(1976年5月~1976年10月)
  副主任:王陈忠(苗族)(1968年3月~1970年3)
  陈前勇(1968年3月~1970年3月)
  王德昌(苗族)(1968年3月~1970年4月)
  邱仕祥(1970年4月~1972年9月)
  柏常贵(布依族)(1970年4月~1976年10月)
  单志忠(1972年9月~1976年5月)
  王立秋(1972年9月~1975年4月)
  胡维凡(1975年4月~1976年10月)
  江平人民公社管委会(1966年6月~1968年3月)
  社 长:单志忠(1966年6月~1968年3月)
  杨运昌(1966年6月~1966年12月)
  江平公社革命委员会(1968年3月~1976年10月)
  主任:龙运江(1972年1月~1975年4月)
  刘绍武(1975年4月~1976年10月)
  副主任:戴仲奎(1968年11月~1971年12月)
  王金华(苗族)(1968年1月~1976年10月)
  单志忠(1968年3月~1971年12月)
  朱文超(1968年3月~1968年11月)
  熊华文(1968年3月~1971年12月)
  田应坤(1972年1月~1976年10月)
  塘山人民公社管委会(1966年6月~1967年12月)
  社 长:陈开明(苗族)(1966年6月~1967年12月)
  塘山公社革命委员会(1968年1月~1976年10月)
  主任:王陈忠(苗族)(1972年5月~1975年9月)
  何文祥(1975年9月~1976年10月)
  副主任:班仲香(布依族)(1968年1月~1972年7月)
  胡国光(1968年1月~1973年7月)
  王兴贵(布依族)(1968年1月~1972年4月)
  胡德先(1972年7月~1976年10月)
  肖廷林(1976年5月~1976年10月)
  双堡公社革委会(1976年10月 1979年10月)
  主任:单志忠(1976年10月 1979年2月)
  胡俊明(1979年2月 1979年10月)
  副主任:柏常贵(布依族)(1976年10月~1979年2月)
  胡维凡(1976年10月~1979年1月)
  邱士和(1979年2月~1979年10月)
  叶仆儒(1979年8月~1979年10月)
  双堡公社管委会(1979年10月~1984年3月)
  主任:胡俊明(1979年10月~1980年11月)
  徐增辉(1982年6月~1984年3月)
  副主任:叶仆儒(1979年10月~1984年3月)
  董登才(1982年6月~1984年3月)
  双堡镇政府(1984年3月~1990年3月)
  镇 长:黄学林(1984年4月~1987年4月)
  梁昌志(1987年5月~1990年3月)
  副镇长:段盛荣(1985年4月~1986年5月)
  方开玉(1984年5月~1990年3月)
  梁昌智(1984年4月~1987年4月)
  伍发春(1989年5月~1990年3月)
  王永胜(1991年4月~1992年4月)
  陈支前(1991年4月~1992年4月)
  江平公社革委会(1976年10月~1979年10月)
  主任:刘绍武(1976年10月~1979年2月)
  段仕荣(1979年2月~1979年10月)
  副主任:田应坤(1976年10月~1977年8月)
  方定基(1977年8月~1979年10月)
  江平公社管委会(1979年10月~1984年3月)
  主任:段仕荣(1979年10月~1981年3月)
  柏继权(1981年4月~1984年3月)
  副主任:方定基(1979年10月~1981年3月)
  赵发志(1981年8月~1981年11月)
  谢明星(1981年11月~1984年3月)
  凌荣方(1980年10月~1982年7月)
  江平乡人民政府(1984年3月~1990年3月)
  乡 长:王安邦(1984年3月~1987年5月)
  黄学林(1987年5月~1989年5月)
  史贤胜(1989年5月~1990年3月)
  副乡长:赵华芬(女)(1984年3月~1987年5月)
  王安国(布依族)(1987年5月~1990年3月)
  杨国才(苗族)(1986年3月~1990年3月)
  塘山公社革委会(1976年10月~1979年10月)
  主任:王陈忠(苗族)(1976年10月~1978年10月)
  何文祥(1978年10月~1979年3月)
  朱启荣(1979年3月~1979年10月)
  副主任:胡德先(1976年10月~1978年3月)
  塘山公社管委会(1979年10月~1984年3月)
  主任:朱启荣(1979年10月~1980年5月)
  肖廷林(1980年6月~1984年3月)
  副主任:梁应洪(1983年6月~1984年3月)
  塘山乡人民政府(1984年4月~1990年3月)
  乡 长:班正文(布依族)(1984年4月~1990年3月)
  副乡长:胡增学(1984年4月~1990年3月)
  潘轩龙(1989年3月~1990年3月)
  双堡镇第一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单(1992年1月~1993年2月)
  镇 长:班正文
  副镇长:龚文忠、童应林
  双堡镇第二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单(1993年4月~1996年1月)
  镇 长:班正文
  副镇长:龚文忠、范介林
  镇长助理:班光芬
  双堡镇第三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单(1996年1月~1999年1月)
  镇 长:班正文
  副镇长:范介林、陈仕贵、班光芬
  镇长助理:杜春学
  双堡镇第四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单(1999年1月~2002年1月)
  镇 长:龚文忠
  副镇长:范介林、舒永邦、杜春学
  科技副镇长:曾常玉
  双堡镇第五届人民政府成员名单(2002年1月~)
  镇 长:龚文忠
  副镇长:杜春学、罗勇、陈忠安、黄金龙
  第四节 政府工作纪略
  一、民国时期工作纪略
  民国19年(1930)省政府开展地方自治,调整行政区划,县以下设区,区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设闾,邻坊。民国24年(1935)民国政府取代军阀统治,废邻、闾、坊而设保甲,保长具体负责地方事务。
  民国时期,乡公所及地方保、甲长主要任务是“抓丁派款”,即根据上级的要求和任务,将应抓去服兵役或其他劳役的人数,以及各项税收及临时摊派任务,经过层层加码,最后由甲长召集所辖的住户,或按人头户数,或按贫富情况分派到各家各户头上,限期完成。
  二、乡、人民公社及镇工作纪略
  (一)军事管理制及建立新的基层政权
  1949年11月22日,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后,11月23日,派员分赴各区、乡接管,实行军事管制,宣传《共同纲领》和人民政府有关政策,宣传对旧职人员“包下来”的政策,时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没有留旧职人员,各保甲长暂时留用。
  1953年8月,将原设置的10个区下辖的乡划为87个乡镇,双堡乡、所坝乡、江西平寨乡等基层政权组织也先后建立。
  (二)土地改革
  1950年初,安顺县抽派武工队(或称文工团)深入农村,开展发动群众,挨户调查,筹建农民协会,进行查田定产等工作。
  武工队(文工团)入村后,采取歌谣等形式宣传发动群众,例如,当时文工团教给群众普遍传唱的:“穷人家,真是难,无地又无田,讨地主家几分田,讨田种,真是苦,一石谷子得二斗,吃菜也不够;供一石,还三石,利高无法还,封建社会不合理,穷人生活难。共产党,到这边,穷人把身翻,组织农会来清算,减租查黑田”和“清河水,哗啦啦,穷人当了家,赶快起来反恶霸,把土匪搞光化。农会枪,掌握好,对恶霸,呱呱叫。一定保存好,别让生锈了。各个村,团结起,对恶霸要凶狠,共产党到这边,穷人把身翻,组织农协来清算,减租查黑田”。两首歌谣揭露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同时也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武工队(文工团)宣传发动群众的同时,开展了减租退押查黑田等工作。实行“三五”、“六五”(俗称“二五”)减租办法,即佃农租种地主一石租田,减除六斗五升,交给地主租三斗五升。对地主拥有的土地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为开展土地改革打基础。1950年,在武工队(文工团)的直接领导下,各村首先成立农协小组,紧接着成立农民协会,由农会主席、委员等人负责村级行政事务,对双堡乡下辖双堡、石门、张官、左官、双青等5个农民协会,江平乡下辖大坝、落水、平寨、仡佬、水塘、膳马牛、毛旗等7个农会,塘山乡下辖塘山、鹁鸽、塘上、所坝、猛弄、塘寨等6个农民协会。
  1951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完成土地改革作为本年的中心工作。在经过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安顺县7月5日至10月初,全面铺开土地改革工作。上述农民协会先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但各农民协会人均土改面积不同,有两个按人均1石4斗常年产量,有三个按人均2石1斗常年产量,土改运动结束后,以上这些农民协会总户数为912户5660人。
  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及其多余的粮食和房屋,征收富农出租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贫雇农。分配土地时以乡为调剂单位,村为分配单位,中农受到保护,不受侵犯,地主家庭,按人口分给农民相等的土地,令其自食其力。
  在进行土地改革的同时,在县人民政府的号召下,积极踊跃支持“抗美援朝”,农村每户捐赠粮食(稻谷)平均达3市斤(十六两称),共计捐赠稻谷9000余市斤支持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期间,原江平乡、双堡乡、塘山乡共有83人参加抗美援朝,有8人在战斗中受伤,有57人回乡支援生产。
  三、农业合作运动
  1951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2年上半年安顺县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时安顺县第九区,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先后建立生产互助组,截至1954年9月止,经过对互助组的整顿、巩固、提高、累计,三个乡共建常年互助组54个,共计1890户。
  1954年9月,安顺县经过试办初级农业合作社之后,建社工作大规模开展,宣传教育农民,进行土地、农具入社、建立组织、制定生产计划和措施,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所辖各村先后建立31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
  1954年9月至1957年2月,在建立初级社的过程中根据中共安顺县的指示,不断地对初级社进行整顿和提高,逐步将部分初级社转为高级社,至1957年2月全部初级社转为高级社,农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基本完成。
  四、大跃进、人民公社
  1957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发动人民讨论四十条纲领》。安顺县制定了《十年农业规划指示》,发动全县农村掀起了以兴修水利和积肥为中兴的农业生产高潮,1958年2月,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干部全部参加县组织的到金沙县学习,并在全乡贯彻县四级干部会议提出的“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精神,提出“学金沙、赶金沙、超金沙”的口号,各农业社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指标,并掀起兴修水利热潮,在乡人民政府及后来的人民公社组织领导下,黄土坎水库、左关水库、渔塘水库以及其他村寨的山塘得以修建完成。
  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联乡并社、建立人民公社,人民公社下设营、连、排,组织行动军事化,生产搞“大兵团”作战,以营为单位办集体食堂,群众的自留地、牲畜、大型农具、林木、果树以及其他生产生活资料收归集体所有,中共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精神,把“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全县普遍制定了钢铁计划产量和粮食计划产量高指标,1958年10月,全县掀起大炼钢铁,大办工厂热潮,据统计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共抽2000余人到梅旗铁厂“大炼钢铁”,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由于大量伐木烧炭,使大部分林木被毁,农户被迫将部分金属、锅、瓢捐交作为废钢铁捐献支援“大炼钢铁”工作,在农业生产方面,公社组织“大兵团”战三秋,1958年10月初,学习推广安顺县二铺区小红山试验种小麦“卫星田”的做法,一时间各公社、营(大队)以及单位迅速效仿,白天支援“钢铁元帅”,晚上挑灯夜战搞深耕。双堡乡、江平乡、塘山乡搞深耕1120亩,即由乡组织各生产大队抽调劳动力集中起来劳动,在双堡、山京、张西、塘山、山京马场等地,分配深耕任务到各队组织进行。
  各生产大队也分别搞样板田(卫星田),将耕田深挖三尺,将肥土层深埋地下,黄土翻上来,小面积内施用大量肥料,播撒大量种子,预计亩产要达到1万至5万公斤,由于耕作方法缺乏科学依据,最后深耕均以失败告终。
  1958年11月,为了使“大跃进”的局势持续开展,县市委部署“拔白旗、插红旗”运动,浮夸风盛行。到11月,双堡管理区、江平管理区、塘山管理区共计办了57个食堂,由于铺张浪费严重,加上当时粮食减产约30%左右,1959年初,市委发文废止放开肚皮吃饭的办法,但粮食短缺极严重,4月中共中央转发《关于做好当前人民生活工作中的几项紧急通知》,安顺市在缺粮的困境中对集体食堂允许“大集体、小自由”。允许社员带私菜进食堂吃,也允许社员打饭回家吃。后来,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各地食堂只得把每天的定量粮发给群众,让他们拿回去掺和代食品充饥,6月,70%的食堂散伙。
  1959年9月,在党内开展“反右倾”运动,批判部分干部的“右倾思想”,贯彻“反右倾、鼓干劲”指示,层层批判右倾保守思想。市委组织工作队,下乡督促整顿和恢复公共食堂。“反右倾”助长了个人专断作风,干部群众不敢讲真话,虚报浮夸和形式主义又一次出现。各生产大队的粮食产量又一次出现“跃进”式上升,在高指标高征购下,1960年初恢复的农村食堂面临停火断炊,在虚报浮夸风的影响下,想办法提高“出饭率”,即要求1斤大米要做出5~10斤饭,但实际上办不到。为了做到高“出饭率”,干部及食堂的工作人员只有暗地里加进更多的大米,才能达到要求。
  1959年粮食再次减收,这样未能达到年初的计划指标,缺粮形势越发紧张,为维持食堂的存在,公社管理区干部一再压缩社员粮食标准,先压到人均每天10两(十六两称),继而8两、6两、4两,社员只有采梧桐、皂角、洋槐等树的叶子、树皮掺饭吃。12月,市委号召城乡大规模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运动。称之为“瓜菜代”运动,群众纷纷上荒山野地挖蕨菜根及其他树皮草根代替粮食充饥,很多人出现浮肿和中毒,至1961年,农村食堂解散为止,累计双堡、江平、塘山管理区因饥饿造成的死亡人数达760余人。
  五、整风整社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广大干部群众开始都认为已经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但到年底,才发现理想中的共产主义迟迟未能实现,相反,竞连维持生命延续的食品也越来越缺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员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热情减退。社员的情绪已远不如前,消极怠工现象严重,大多数人出工不出力,认为“干不干、一天两顿饭”,部分基层干部也开始对公社产生怀疑。
  1959年2月,开展人民公社的整顿巩固工作,纠正对人民公社的错误认识,规定社员生活资料永远归社员所有,宅旁的零星树木、小农具、小家禽仍由社员保留,允许社员有“大集体、小自由”,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缓解了干部与群众的紧张关系,到8月份“反右倾”运动又开展起来,干部个人专断作风在党内盛行,层层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瞎指挥、浮夸风又一次重演。12月,双堡、江平、塘山管理区在中共安顺市委工作组的领导下,开展了整风整社工作。发动群众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矛头指向基层干部和部分社员,对他们进行批判、斗争,双堡管理区受到批斗的大小干部有39人,江平管理区有30人,塘山管理区有27人。
  1960年下半年,针对普遍存在浪费、干部多吃多占和个人专断作风,开展了“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发动基层干部相互检举,揭发和自己坦白交待问题。原领导“大办食堂”、“大兵团作战”的基层干部大多数被撤换。
  1961年3月,将有些核算单位过大、村寨分散、工作吃力、生产长期掉队、对群众生活困难的核算单位划小。7月贯彻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对粮食生产、购销和土地、生产资料,以生产大队为单位,推行“三包一奖四固定”,整风整社中受各种处分的干部分别进行复查、复议,部分减轻处分或撤销处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在这三次运动中被处分、批判斗争的干部落实了政策,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延续到1979年底。1980年以后,全面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六、四清运动
  1964年12月20日,双堡公社、江平公社、塘山公社的“四清运动”开始,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四清运动“前十条”,中共安顺县委调县机关干部到双堡公社、塘山公社、江平公社开展工作,1965年5月工作结束。9月,中共中央下发“后十条”,改变原来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开展运动的规定,强调发动群众解决干部中的问题。1965年初,中央又发出“二十三条”提出重点是整顿那些混进党内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安顺县又派出工作队到江平公社、双堡公社、塘山公社的生产队进行补课,解放大多数干部,取消包产到户到组,以上的四清运动称之为“面上四清”。
  1965年9月22日,安顺县开展农村点上四清运动试点,称“面上四清”。
  江平公社、双堡公社、塘山公社为第一批开展工作的公社之一,公社设工作队,大队设工作组,省委、地委、行署和县机关都抽调干部参加,并在11月集中在安顺培训,培训的同时,各工作队派出先遣队,提前1个月入村,秘密观察农村动态,收集社、队干部材料。12月中旬,工作队入村,在大队、生产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公社机关腾出办公室接待,组织学习“二十三条”让干部联系思想和实际,揭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盖子,找问题,“梳辫子”,凡积极分子检举揭发干部的罪行,只可信其有,不可疑其无,要反复追查到底。这样一来,社队90%以上的干部都作了检查,反复多次不能过关。1966年2月,各生产大队学习云峰公社“双斗”(斗阶级敌人、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经验,纷纷召开贫下中农会,对干部的“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不清问题、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等问题进行检举、揭发、批判。此后,以公社为单位,各工作队把内定的“走资派”揪出来,批判斗争,持续1个多月,“双斗”告一段落后,对一般干部在“两条道路斗争中的表现,要求基层干部人人过关”。在“四清运动”后期,对农村的阶级成分重新评审,一些无辜群众被错划家庭成份,遭到批判,1966年7月“四清运动”结束。
  七、“文化大革命”
  1967年6月底,公社“造反派”夺取党委权力达一年之久,后双堡公社、塘山公社、江平公社的管理委员会均改为公社革命委员会,各生产大队亦为革命生产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掀起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高潮,1968年初,读毛泽东语录、唱毛泽东语录歌、跳“忠”字舞达到狂热程度,公社革委会机关,学校的墙上,办公室里,无不书写“三忠于”(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热爱毛主席、无限忠诚毛主席、无限崇拜毛主席、无限信仰毛主席)的永久性标语,农村住房墙上随处可见用红土等写成的“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等大幅标语。从1968年3月起,公社革委会机关及学校在集会、上课、上班、饭前必须面对毛泽东画像进行“早请示”,即背诵“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唱语录歌和跳“忠”字舞;下班饭前、下课及睡前同样表演一番,称为“晚汇报”;4月,多数人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文化大革命”中,根据公安部的“公安六条”叛徒、特务、走资派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等人不准参加“文化大革命”;1968年5月,“清理阶级队伍”即清理“十八种人”(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原国民党的军警、宪、特人员,反动社团骨干、新生资产阶级分子、阶级异已分子、新生反革命分子、资产阶级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对他们进行批判斗争,查抄家产,关押、遣送下乡或送“五七干校”劳动,时安顺地区在双堡公社沙子关开办“五七干校”,地区许多干部被送到此地劳动。
  1964年,毛泽东号召“农业学大寨”,安顺县开展以治山改水、推广良种为中心的农业生产工作,双堡公社、江平公社、塘山公社及所辖各生产大队纷纷办“样板田”。1966年上半年,开展兴修水利,修筑道路“加高加厚”田坎,坡土改梯地,推广优良品种的群众运动。1969年,又组织“农业学大寨”,近学张西。1972年后,双堡公社、江平公社、塘山公社生产大队普遍开办知青农场接纳城镇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1973年10月,“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进一步开展。1975年9月,安顺市、县组织“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双堡公社、塘山公社、江平公社开展路线教育,批判“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即只抓生产、不讲政治路线)”思想和“白猫黑猫”论。10月提出“大干苦干三、四年,建成大寨县市”口号。1976年1月开始,“反击右倾翻案风”、“农业学大寨”基本转为政治运动,将生产队核算改为大队核算,在大砍“资本主义尾巴”中铲除社员开荒地、自留地中的农作物,公社革委会派人堵截社员赶场,没收交易物资,限制社员养殖家畜。此时,很多大队都办起了集体林场、茶场、养猪场。这些集体林场、茶场、养猪场等在1979年陆续停办。
  1976年,中共安顺地委决定,张西、山京、仡佬、塘山等生产队部分旱地搞农业学大寨改土造田样板点,以大批判开路,组织双堡、塘山、江平公社的社员投入搞“万亩机耕大田”,组织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投入人力物力支持。到1977年未能实现“大寨县(市)目标”。
  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堡公社、江平公社、塘山公社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1980年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到1984年,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了稳定和巩固。
  1.放宽农业政策,调整生产队规模
  1980年1月至3月,根据安顺市、县人民政府文件,调整了生产队规模,将生产队规模由大划小,尊重和保护生产队的自主权,扩大社员自留地、饲料地、开荒地,鼓励农户发展工副业。1980年,经安顺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猛弄、塘寨两个大队划为猛邦公社,双堡境内由原来的23个生产大队划为21个,138个生产小队划为125个。
  2.推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和贵州省委关于放宽农业政策的文件,各生产队实行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双堡公社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有67个,以生产队统分的有4个;江平公社,实行包干到户的有51个,以生产队统收统分的有3个;塘山公社实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有37个,统收统分的有3个。到1981年春,普遍推行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2年初,绝大部分农户解决了吃粮问题,有的还自给有余,农民的人均收入有了提高。
  3.完善、稳定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2年初,安顺市、县集中力量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签订和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将粮食生产计划、粮食征购任务、承包面积、干部报酬、计划生育等一一落实到户,以合同形式明确农民的责、权、利。
  1984年初,为彻底解除农民怕政策变化的思想包袱,根据中央文件,将延长耕地承包期,提高生产力水平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土地承包15年不变。1984年底,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全得到稳定和巩固,改变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1996年根据中共中央有关政策,双堡镇人民政府又进行了土地承包合同续签工作。将土地承包期一定30年不变,认农民吃了“定心丸”,农业生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粮食总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在7%以上的增长速度。
  九、兴办乡镇企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堡镇、江平乡、塘山乡大力兴办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筹资兴办了双堡华新预制厂、双堡砖厂、朵牛洞金矿厂等乡镇企业,同时,鼓励个人筹资兴办各类企业。1980年,双堡建立机制砖厂,采用了机械化生产。至2002年,生产红砖达835万块,年产值达125万元,解决了5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之路,双堡、张官等村发展粮油加工。现已形成了双堡粮油加工一条街,所产粮油远销六盘水市、云南昆明、曲靖等地区。
  1992年,全镇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50万元,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720万元,1994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543万元,1996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746.7万元,1997年乡镇企业总产值4940万元,1998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为7236万元, 1999年,乡镇企业总产值9971万元,200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1915万元, 2001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3310万元,200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14637万元。
  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认真贯彻“三为主”,推行“三结合”,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1992年完成计划生育“四术”任务1086例;1993年完成1648例;1994年完成1116例;1995年完成1083例;1996年完成1304例;1997年完成1296例;1998年完成986例;1999年完成1021例;2000年完成890例;2001年完成826例;2002年完成812例。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2.5‰以下。
  教育工作:加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狠抓普教和农教,1992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6.76%,巩固率97.83%,毕业率97.32%;1993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6.84%,巩固率97.90%,普及率94.78%,毕业率98.06%;1994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6.91%,巩固率98.01%,普及率95.12%,毕业率98.46%;1994年新建山京小学学校。1995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7.02%,巩固率98.11%,普及率96.44%,毕业率99.03%;1995年,投入1.2万元,打双堡小学操场水泥地皮。1996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7.66%,巩固率98.14%,普及率96.89%,毕业率99.14%,修建双堡小学柏枝树脚土墙,校内花池、护栏。1997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8.06%,巩固率98.32%,普及率97.14%,毕业率99.46%,新建花恰、所坝小学教学楼。1998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8.32%,巩固率98.66%,普及率97.60%,毕业率99.79%,1998年,投入8.2万元修建双堡小学教学楼第三层,修学校花池,花台,护栏。1999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8.67%,巩固率98.74%,普及率97.84%,毕业率99.84%,1999年,新建双堡小学教师宿舍楼。2000年适龄儿童入学率98.89%,巩固率98.77%,普及率97.92%,毕业率100%;2000年,投入68万元新建双堡小学邓廷琨教学楼,张官、上马牛小学教学楼。2001年适龄儿童人学率99.14%,巩固率98.87%,普及率98.04%,毕业率100%,新建左官小学教学楼,扩建双堡小学围墙;2002年双堡小学添置200套桌凳,适龄儿童入学率99.22%,巩固率98.92%,普及率98.04%,毕业率100%。15周岁完成率95.67%,17周岁完成率85.44%。
  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镇建立公开宣传栏30块,建立健全各种职责制度。对财务、计划生育、土地审批、民政救济等按时向群众公布。
  科技兴镇工作,全镇90%以上的劳动力都能熟练掌握1~2门致富技术。
  农村广播通讯工作,2002年全镇有12个村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4个村开通了程控电话。
  医疗卫生工作,新建了卫生院大楼,建立了21个村级卫生室。2002年完成“四苗”接种任务,接种率达95.2%,单苗接种服苗为90%。
  民政优抚工作,认真开展民政救济,严格婚姻登记管理,办理结婚登记。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