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1.族源、族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592
颗粒名称:
1.族源、族称
分类号:
K280.73
页数:
3
摘要:
主要介绍了双堡镇内布依族的族源、族称。
关键词:
人口
民族
布依族
内容
(1)族源
布依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中的“骆越”人,双堡镇境内是其聚居区之一。
《布依族简史》称:“布依族的族源,据现有汉文史籍记载和民族学资料的综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越人”。《贵州古代史》又说:“布依族与’骆越’有密切的历史渊源”。“骆”是越族的别称和最早名称。《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曰:“骆者,越别名”,戴裔煊先生在《僚族研究》中说:“越人本来称别应为骆”。可见,骆越的族称是以越和骆互为别称的。百越人在殷商时期已大量活动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故《史记》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苯八千里,百粤(越)杂处,各有种姓。”其中之骆越分布于今广西中西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贵州及越南北部。《唐书、地理志》说:“牂牁江,俗称郁江,即骆越水也,亦名温水,古骆越地也。”因族而获江名、地名。《异物志》记载:“有一山,在海内小而高,似系船筏,俗称越王牂牁。”明确指出牂舸为越人之地,镇境亦在其中,其中含双堡镇。“骆”、“越”或“骆越”、“夷越”是先秦以前的称谓,汉、晋以后则谓之为“僚”,《后汉书、西南夷传》称“夷僚”。
唐宋时期,牂牁国、罗甸国及普露静王领地交错于黔中和黔西南。其居民,史籍皆以“蛮”称之,《旧唐书》说:“武宗会昌中二年,牂牁蛮遣使入朝”。又《新唐书》载:“鬼主阿佩内属。会昌中封其别帅为罗殿王,世袭爵。其后又封别帅为滇王。皆牂舸蛮吏。”此时期,又以归附较早而纳赋役者称之为“番”,蛮者,僚也。戴商煊先生在《僚族研究》中说:“旧唐书又不以僚称之东谢蛮、西赵蛮、牂牁蛮。东谢蛮在黔州之西数百里,南接守宫僚。其文化有若干最显者之特点,如依树为层巢而居,用铜鼓,赏有功者以铜鼓,度燕聚则击铜鼓。此等特点,即与《魏书僚传》称僚人所居之’干兰’及所用之’铜’相同,’铜’即铜鼓讹传。为赵在东谢之南,其所居地方至东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西越之风俗与东谢略同,牂舸之风俗与东谢略同。又宋史所载抚水蛮、广源州蛮,其俗亦同,广源蛮即新唐书之西原蛮,皆僚族”。以上所述之“僚”随后之“诸蛮”的活动范围,就是先秦时期“骆越”的住地。今镇境在其间。
宋、元之际,布依族从“僚”、“蛮”中分化出来,成为单一的民族,称为“仲家部”或“仲家”。《元混一方舆胜览》记住安道宣慰司有“钟家部”即“仲家部”。这里指居住在滇黔连接的南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是故,《读史方舆纪要》卷121说顶营长官司“元置顶营寨,……疏果四时不乏,然多烟瘴,不可居,惟土著仲家居焉。”明确指出:“仲家”为贵州西南部的土著民族。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均沿此称,或曰仲家,或曰仲家苗,或曰仲夷、夷家、夷族等等。
综上所述,双堡镇境内布依族和其他地方布依族一样是从先秦时期的“越”、“骆越”,汉、晋时期的“僚”和唐宋时期的“蛮”衍变和分化而来,并保留了汉、晋以来僚族中的某些习俗,如“好楼居”、“贵铜鼓”、信“鸡卜”、“能为细布,色至鲜净”等。
(2)族称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是“人”或“民族”之意,“越”、“依”是古越人对自己的称谓。史籍记载的族名“越”、“俚”、“也”、“伊”、“夷”等都是“依”的汉语译音。故有“夷家”、“夷族”之称,又有“布纳”、“布依”、“布笼”之别。“仲家”、“夷家”、“布纳”、“布笼”等都是对布依的不妥称谓。根据布依族人民的意愿,1953年8月24日至28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在贵阳花溪召开仲家族更正民族名称代表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赞同用本民族的自称“布依”为民族名称。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以民(53)字第77号文批复:废除对布依的其他不妥称谓。明确统称“布依族”的确切族称。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