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566
颗粒名称: (一)族源
分类号: K280.73
页数: 2
摘要: 双堡镇汉族进入贵州境内,始于春秋时期,而大量迁居,则是明洪武年间。
关键词: 人口 民族 汉族

内容

汉族进入贵州境内,始于春秋时期,而大量迁居,则是明洪武年间。据《贵州通志、地理志》载,秦王赢政十六年(公元前205年)后,秦始皇派武臣通五尺道,派兵进入贵州,在夜郎地区一度设置官吏。但秦汉时期,在今贵州境内,虽有郡县之设,委有流官,但因贵州地处边陲,山重水复,路途遥远,此种“边郡”设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当地土酋势力很大,大部分地区仍为土酋当政。安顺宁谷、平坝天龙、毕节黔西、威宁、赫章等多达数十处汉墓及汉墓群、汉窑及汉遗址之发掘和大量秦五尺道(古驿道),足以佐证春秋时期汉代职官及兵马曾居于安顺。《续修安顺府志》载:历晋、隋、唐、宋、元诸朝,或置郡、或置州、或置路,以资统治。既曰讨,必以兵;既曰置,必以官,是则历代汉族之往来于其间者非少数。然此等汉人,多视安顺如逆族,公毕即返中土;少数留居者,亦以形单势孤,习俗移人,久居与土著同化。故曰安顺氏族者,鲜知有明以前之汉人。至明洪武时,为长治久安计,徙江南巨族号称20万入云、贵两省,是为今曰云、贵两省诸氏族之始祖。
  史有称汉人为“客家”,这些“客家”来源不同,籍贯各异,时间有先后。民国《镇宁县志》中《民凡、民族》中记载:“汉族……其中以江西、江南籍等占多数,四川(辗家子)次之,闽、浙、豫、鲁、皖、鄂等又次之。其移徙来源,最早者为明洪武初年征南屯田戌边之军队(多为苏、赣籍),次为明、清两代游宦之文、武官吏及其部属佐杂暨遭遣戌者,再次为因经商及做工至县落籍者(盛于清未及民国川、湘)。故称汉人为“客家”。盖喻为远来作客也”。抗日战争时期,或战乱、或灾荒、或经商,又有汉人由两广、福建、江西等地迁入。双堡境内之汉族,究其渊源,上述诸种情由兼而有之。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