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自然 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48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自然 地理
分类号: X21;K926
页数: 18
摘要: 从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山峰、溶洞、矿产、土地土壤和植物动物等几方面介绍了双堡镇的自然与地理情况。
关键词: 双堡镇 自然 地理

内容

第一节 地质 地貌
  一、地质构造概述
  境内在大地构造分区上,处于川黔经向构造体系。在地质史上的地壳运动中,不仅受到东西挤压力的作用,也受到北东—南西向及北西—南东的扭力等联合地应力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形成西北高、中平、东南低,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形迹。南北向的经向构造体系中,褶皱多数倒转的向、背斜呈长条形分布,如东北—南西向沿鹁鸽村—塘山村一线为界,北东—东南向沿长顺县安乐村—所坝村—塘上村为背斜地貌,以及山京向斜及烂坝断截倒转背斜等平行褶皱的不同地貌形迹。
  粉砂质泥岩、红色角砾岩的出露地点主要在鹁鸽、塘山村,硅质页岩夹煤层的出露地点主要在水塘、落水村,灰岩夹少量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燧石灰岩、砂页岩、硅质层夹劣质煤、纯灰岩、灰岩及白云岩,灰岩夹少量页岩在双堡、双青、石门、花恰、山京、下苑、塘上、张官、左关、许官、大坝等村都有出露。
  二、地势
  境内地势为西北高,中平,且较为平坦,东南低,海拔高度为:西北部1259~1472米,中部1240~1330米,东南部1207~1310米,最高点在西北部黄土坎后山大坡,海拔高度为1472米,最低点在塘上村新屯下游河口,海拔为1207米,境内相对高差265米。
  三、地貌概况
  境内位于贵州省中部安顺市西秀区的东南郊,距市区37公里,东经106° 03′~106°14′,北纬26°05′~26°11′。东面双青村与东屯乡相接,东南面所坝村与长顺县交界,南面花恰村与杨武乡接壤,西南面许官村与鸡场乡相接,西面落水村、水塘村与宁谷镇为邻,北面左官村与旧州镇相邻。
  由于地质构造所形成的地表格局形态及地层岩石出露的状况,以及山脉、河流顺地质构造发育并受其严格控制等因素,构成境内以溶蚀地貌为主,其次是浸蚀、堆积地貌,岩溶地貌与非岩溶地貌相间发育的特征,地层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丘陵、峰丛、盆地、洼地相间分布。
  境内属云贵高原地区的黔中丘原地,按地貌形态属东部丘陵盆地地貌区,地势较为平坦,以西北面高,多为丘陵盆地,中部较高但地势较为平缓,东南面低而多峰丛、洼地山地形成不同地貌。
  东南部低峰丛地貌区:
  东南部以东屯乡、杨武乡交界为丘峰盆地地貌,岩溶丘陵、峰丛、孤峰、盆地相间。这类地貌的基石露头多,地势高低不平,植被覆盖率低,耕作较为困难。该类地貌以双青、双堡、塘山、塘上、花恰、山京、下苑等村较为突出。在地理平面分布上,由于地域地形、岩石—母质的差异以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呈现断盆地铝硅质黄壤、砂黄泥土、砂黄泥田组合和紫红色砂岩丘陵砾质紫红色土、红色砂土、红色砂田组合。土壤多为铝硅质黄壤、硅铝质黄壤、砂黄泥土、砾质紫红色土、红色砂土、砾质紫色土、紫砂土相间。
  中部平坦地貌区:
  中部较为平坦,起伏不大,多为孤峰,亦有洼地和盆地交错分布,平缓处多为古风化壳发育形成的大泥土、黄泥土、坡地多发育成土质黄色石灰土。该地貌区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益耕性好,是山京畜牧场的优质茶叶种植基地。
  西北部丘陵盆地地貌区:
  西北部的仡佬、毛其、上马牛、水塘、平寨、大坝、落水岩等村,地形起伏小,洼地和盆地相间分布,多为土坡,亦有少量砂页岩、页岩丘陵交错其中,土层深厚,植被覆盖率高,土壤多为硅铝质黄壤、大泥土和壤土质黄色石灰土,丘陵下部多为大泥田土、黄泥土。是双堡镇经济林、果林的主要种植地区。
  第二节 气 候
  一、气温
  境内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带,属于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境内年平均气温最低为14.5℃,因受地貌变化影响,阴天多于晴天,阴天日数多年平均为236天,占全年天数的65%。光照条件较差,平均年实际日照为1373.2小时,日照百分率为14.53%,秋季和冬季日差较小,在春季冷暖气流激烈交替时,乍寒乍热现象时有发生,气温变化较大,春季和秋季,日平均气温变化亦较大,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一般以2月份开始回升。全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为3.3℃~4.6℃,最热是7月,平均气温21.2℃~22.5℃。年气温变化特点是冬寒不甚,夏暑不酷,春温高于秋温,升降都很迅速。平均初霜日在11月23日,终霜日在次年的2月5日,平均无霜期269.9天。境内属温暖地区。一年中,气温小于或等于零度天数在14~25天。
  二、光照
  境内日照时数为:1月59.9小时,2月63.1小时,3月104.0小时,4月130.0小时,5月116.1小时,6月106.8小时,7月163.7小时,8月161.1小时,9月125.0小时,10月92.0小时,11月78.0小时,12月55.4小时。全年日照1254.8小时,平均月日照104.6小时。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多在7和8月份,冬季日照时数最少。太阳辐射总量累年值界于88~89焦耳/平方厘米之间。
  三、四季
  农业四季是指按气候平均气温划分的,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22℃以上为夏季,10℃和22℃之间为春季或秋季。春季113天,夏季27天,秋季104天,冬季121天,具有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典型山区气候特点。
  春季:3月下旬至6月下旬,气温回升较快,月平均气温由3月份的11℃升到4月份的15.5℃,5月份升到18.2℃以上。虽然气温回升较快,但冷空气活动仍然相当频繁,气候乍暖还寒,冷暖多变,且风大,常出现倒春寒、干旱、冰雹等灾害性气候。给农作物生长造成极大的影响。
  夏季: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空气温度大,气温也较高,月平均21.7℃以上,极端最高温32.2℃,此季降水量集中,平均降水量在686.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0.4%。
  秋季:从8月下旬至11月下旬,入秋以后,气温迅速下降,且下降幅度大,日平均气温下降到7.6℃,降水量也明显减小,平均降水量为265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6.9%,天气以阴天为主,日照减少,常出现秋风,绵绵细雨等灾害性天气。
  冬季:从12月初到次年3月,降水量少,有部分降水以冻雨、冰雹等形式出现,阴雨天多,日照少,气温较低,平均气温在3.9℃~6.4℃,平均日照百分率为1.9%,平均日照时数为181.3小时,仅占全年日照时数的14.2%,是日照时数最少的一个季节。
  境内具有四季明显的春迟、夏短、秋早、冬长的山区气候特点,春迟给农作物播种带来明显不利,夏短造成喜温作物所需热量不足,秋早气温下降严重影响水稻抽穗扬花。当地把公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
  四、农业界限温度
  1.根据《安顺市志》原市各乡镇≥0摄氏度积温表显示,境内每月积温为:1月130.2℃,2月168.0℃,3月341.9℃,4月465.0℃,5月554.2℃,6月609.0℃,7月685.1℃,8月669.0℃,9月573.0℃,10月458.8℃,11月312.0℃,12月198.4℃,年平均积温在5174.3小时。
  月平均温度为:1月4.2℃,2月6.0℃,3月11.0℃,4月15.5℃,5月18.2℃,6月20.3℃,7月22.1℃,8月21.6℃,9月19.1℃,10月14.8℃,11月10.4℃,12月6.4℃,年平均温度14.1℃。
  2.据《安顺市志》原各乡镇≥10.0℃积温表显示,境内的初日是在3月25日,终日是在11月11日,持续日期232天,积温4230.9℃,光照积温3903.9℃,辐射量在27.05万焦耳/平方厘米,生理辐射7.26焦耳/平方厘米。
  根据温度的初终积温数据可知:
  1.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平均初日为1月31日,终日为第二年的1月14日,平均日数为353天,积温多年平均为5115.9℃。
  2.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的初日一般稳定出现在3月3日,终止于12月9日,间隔日数年平均283天,积温较多年平均为4726.9℃。气温稳定通过5℃,小麦即进入分蘖盛期,低于5℃,小麦进入抗寒时段。
  3.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一般稳定出现在3月29日,终日为11月9日,间隔日数为225天,积温多年平均4170.3℃,10℃以上持续天数以及其积温可用来评定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期的长短,还可作为鉴定喜温作物能否在该地区种植的主要依据。
  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的初日一般稳定出现在5月7日,终日为10月5日,间隔日数153天,积温3036℃。稳定通过15℃的初终日期可作为水稻移栽和小麦播种的下限温度指标。
  5.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0℃初日一般稳定出现于6月25日,终日为8月26日,初终间隔日数为63天,积温平均1379.9℃。稳定通过20℃,水稻才能安全齐穗,玉米才能成熟,是一个很重要的温度指标。
  五、灾害性天气
  1.倒春寒(农谚:三月冻桃花天气)
  倒春寒常伴有阴雨和持续性低温,引起烂秧和影响油菜现蕾开花,小麦孕穗,给农作物和果木的生长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出现倒春寒为每年的3月中旬占70%,下旬占33%,4月上旬为39%,中旬占26%,从低温的持续天气看,平均每次周期有6~7天,并以3月中旬最为严重,低温期间,极端最低气温为0.6℃。
  2.秋季低温
  秋季低温以8月上旬发生最少,大约在3次左右,中下旬比较多,约在7~8次。上旬日平均气温持续17℃,极端最低气温15.6℃,中旬日平均气温16.6℃,极端最低气温14℃,下旬日平均气温13.9℃,极端最低气温11.6℃。
  3.干旱
  (1)冬季旱:冬春旱发生在每年的2~3月。据安顺气象台1951~1980年资料统计,30年中有21年发生,频率为70%。
  (2)春旱:发生于每年的4~5月,据气象统计资料,4月中旬降水量一般少于38毫米,中下旬降水量在60毫米左右。
  (3)夏旱:发生于每年的6~8月。以7月、8月出现的频率最高,6月份出现的频率最低。
  4.冰雹
  冰雹一般发生在春季,年降冰雹频率最大在4月,大约占70%,其次是3月、5月和6月。境内主要冰雹路线:从境内北面的水塘、毛其、平寨等村入境,经山京畜牧场、左关村、石门村、双青村、双堡村,从花恰、山京、下苑村出境。
  2000年5月境内突降冰雹,时值油菜、小麦收割和烤烟大田移栽期间,降雹持续20分钟,雹粒最大为50克。全境不同程度受灾,以花恰、双青、双堡、石门、山京、下苑等村最为严重,受灾总面积2010余亩,给双堡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次年成立人工增雨防雹站后,有效地抑制了自然灾害。
  5.暴雨
  境内暴雨一般发生于每年的5~7月,以7月份最多,其次是6月,百年来最大降雨量为1991年7月,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近年境内最大降雨量为75毫升/平方厘米,除少量河沿地带和低洼田受到山洪冲刷、浸泡外,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6.秋季绵雨
  秋季绵雨主要发生于每年的9~11月,平均开始日期为9月1日,最迟可延到11月9日。在发生的秋季绵雨中,轻级占15%,中级占30%,重级占19%。出现的天数平均每年为24天,最长42天,一次秋绵雨可持续7~8天左右,最长为28天。秋季绵雨常与秋季低温同时并发,影响秋收及秋种。
  第三节 水 文
  境内由于受大断裂构造的影响,地形切割严重,地下水深埋,水位变化大,洪枯流量变化大,地表水不发育,河流短小,河床狭窄,渗透严重,洪水季节流量大,枯水季节流量小,地下水补给小,径流分布不均,利用比较困难。
  一、地表水
  境内属北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雨量相对充沛,平均年降雨量在1360毫米左右。其特点是降雨年际变化小,月季变化大,干湿季节分明,季节分配上,春季降雨占年降水的19.15%,冬季降雨最少,只占4.5%;夏秋季降雨集中,占76%,并且多出现夜雨及暴雨。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虽然总降雨量不少,但旱涝灾害仍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93.1天,雨季平均开始日期为4月28日,平均终止日期为10月10日。往往由于雨季开始的日期变化大,不少年的雨季较迟,春旱时有发生。境内有3条主河流,3条支流,5条小溪,3条人工渠道,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地表径流受降雨、地形、地质、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径流深在550~700毫米。
  1.罗补董河
  罗补董河系格凸河支流,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中南部的鸡场乡,发源于境内许官村,流经顺河堡、十二茅坡、干沟、三岔河、猛棚等地,至新河出口入紫云县境,流向由北向东,流域面积为239.7平方公里,主河道长8.5公里。河源海拔高为1280米,河口高为1135米,高差145米,实测最枯流量为0.2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4.25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达598立方米/秒。该河由于地处镇界边境,水资源利用较少。
  2.大屯河
  大屯河系格凸河的源流,发源于长顺县的石燕河,流经东屯乡、双堡镇、杨武乡,至杨武乡落水洞出口入紫云县境,流向由东向西再转南直下。流域内有新屯河、马鞍山河及杨武河等支流汇入。河源海拔高程为1310米,河口高程为1150米,高差160米,流域面积为287.3平方公里(包括外县汇入的62.5平方公里)。主河道长45.5公里。实测枯流为0.03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5.2立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达532立方米/秒。该河位于境内东面,从东屯乡八番村入境,流经塘山、塘上两村,从塘上村出境,境内河长5公里。补给支流有所坝河、蒙档河、鹁鸽村河(又称马鞍山河)、花恰河。
  3.所坝河
  所坝河位于所坝村上所坝村民组东面,源头在水井冲,四季不枯,流经上所坝—大地头—下所坝,后汇入大屯河塘上段,全长3公里。
  4.蒙档河
  蒙档河位于蒙档自然村南面,河流发源于长顺县安乐村龙井水库,流经龙井—万马河—孟档,后汇入大屯河塘上段,全长3.5公里。
  5.花恰河
  花恰大河位于花恰村东面,源头在左关村六荡大屯,四季不枯,流经左关大坝—麦腊—姨妈寨—石门—花恰—火把寨—躲牛洞—老广寨,在塘上村白岩坡交大屯河,全长8公里。
  6.鹁鸽村河(又称马鞍山河)
  鹁鸽村河位于鹁鸽村西面,源头在东屯乡梅旗村东面山间,流经梅旗—鹁鸽—马鞍山—塘卓,后汇入大屯河塘上段。补给支流有石浪河,境内该河流长3.8公里。
  二、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资源受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的严格控制,岩溶地下水多沿断层破碎带出露,多数岩溶地下水呈管道状或树枝状,贮存在中、上石岩统的黄龙群及马平群的灰岩节理、裂隙及断层中。随着裂隙及空间的大小,其地下水量也不一样,一般是构造越发育复杂,地下水越丰富,且汇水条件好,一般埋深5~20米,水量为5~30升/秒,如花恰、山京、石门、张溪四个村一带,地下水资源就比较丰富。但在北片区,由于降水补给小,地下径流也小,并受季节和地形的控制,地下水虽然丰富,但埋深大,出露的位置也很低,地下水位变化大,洪枯流量变幅也大。
  三、水质
  根据地下水的水质取样分析,多属钙、镁离子水及硫酸根离子水类型,即碳酸盐岩层中出露的岩溶地下水,富含钙、镁离子,属偏碱性水,碎屑岩类地层(煤系地层)中出露的地下水,富含硫酸根离子,属偏酸性水。其他的有害元素含量都不超过饮用水的标准。境内大部分水质没有受工矿企业的污染,按照分级评价法,水质可达1~3级,适合人、畜饮用以及渔业、农业灌溉用水标准。
  四、水利设施
  境内地势较高,地形起伏不平,是严重的缺水地区,“望天田”比重较大。境内有电灌设施28座,沟渠9800米,有黄土坎和双海两个小(一)型水库,总库容水量980万立方米;有大鸣、落水岩、龙堰、左关、鱼塘5个小(二)型水库,总库容量187万立方米。各类水库主要是解决下游的大部分农田用水、抗旱和自流灌溉。电灌站设施由于年久失修,以及近年来水利设施的建设,现大部分已不再使用。
  第四节 山峰 溶洞
  一、山峰
  境内山峰多为灰岩及白云岩山体,山体凌厚、险峻,植被裸露,但海拔高度较低,多分布在境内东南面,主要有花恰村的黄帝大坡、大扁山、斗蓬冲大坡、张家大坡;山京村的后山大坡;塘山村的大井后山大坡,穿洞山;塘上村的背娃娃坡、白奖坡、水井坡、老尖坡;张溪村的九头山、屯坡、坟山、马鞍岩;下苑村的砂锅林大坡、石马冲大坡、比架山。
  二、溶洞
  境内探明的溶洞有塘山村的穿洞、大井洞,花恰村的躲牛洞、神八仙洞,上马牛村的海子洞;另外还有石门村的犀牛洞,平寨村的大洞,张溪村的朝天洞、麻兰洞,山京村的响水洞。
  第五节 矿 产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地质部门探明的有煤、大理石、方解石、褐铁矿、冰洲石、硅石、铝土矿、汞矿、高钙石灰岩等。近年还发现细微粒型金矿。
  一、煤矿
  境内煤矿主要分布在落水村天院冲和水塘村的大湾田、六稿林、老豆冲、索衣冲、老苗冲等地,煤质较好,但因不具备开采条件,多为当地村民人工挖掘,所用枕木以及工棚等其他用料都系就地砍伐所得,给当地森林资源及土壤质量造成了极大破坏,并严重影响了矿业监管秩序。经镇政府长期治理,现已全部炸封取缔。
  二、大理石
  境内大理石矿主要分布在花恰村、石浪村民组、沙子关等地。
  花恰矿点距城40公里,海拔1280米,矿点属石灰系下统摆佐组,岩性为深灰色厚层块状灰岩及白云灰岩,白云质多呈白色淡肉红色网络格状和条带状分布。理论蕴藏量为225万立方米。
  石浪村民组矿点位于镇东南面7公里处,海拔1250米,属新生界第三系的角砾岩。该矿经加工成品后,花纹别具特色,矿点宽500米,长700米,厚10米,理论蕴藏量为35万立方米。
  沙子关矿点位于镇北面3公里处,海拔1280米,属石炭系摆佐组及大塘组,岩性为灰色白云质条带的灰岩,部分含方解石细脉,经加工成品后,泽明亮,矿点范围宽150米,长2000米,厚20米,理论蕴藏量600万立方米。
  三、其他矿产
  1.境内高钙石灰岩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塘山、塘上、花恰、石门、双堡、左关、大坝村。岩性为致密性块状石灰岩,该矿杂质少,钙的含量高,经地质部门化验含氧化钙56.3%,氧化镁0.23%,二氧化铁0.28%。
  2.金矿
  金矿分布在花恰村躲牛洞、许关村、双青村的水故冲及上马牛村的豆豉寨等地,经地矿局在躲牛洞勘查、试采,矿石品位为2克/吨左右。
  3.褐铁矿
  境内有褐铁矿主要分布在双堡村、平寨村等地,矿石含量为:铁52%,硫0.07%,磷0.07%,锌0.07%,钾0.07%。多属风化淋漓型“鸡窝状”褐铁矿。
  4.另外有少量方解石、冰洲石、硅石、铝土矿、贡矿分布于境内各地。
  第六节 土地 土壤
  一、土地
  (一)土地资源
  境内土地总面积为13661.75公倾,合204926.25亩,人均占有土地6.48亩。
  (二)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境内土地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地层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以溶蚀地貌为主,次为侵蚀、堆积地貌,丘陵、峰丛、盆地、洼地各地相间分布。境内西北地区海拔较高,但地势较为平坦,多为黄色石灰土丘陵田、土坡和半土坡,土层较厚,肥力较好;东南片区虽然海拔较低,但多为石灰岩和白云岩峰丛山地,土层浅薄,植被稀少,裸露石山、沙石地较多,土地利用相对困难。
  (三)土地资源状况
  据土地调查资料统计:
  1.耕地:全镇耕地面积91338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44.5%;耕地中灌溉水田1303.3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1.40%;望天田2215.02公顷,占36.38%;旱地2535.18公顷,占41.63%;菜地35.61公顷,占0.58%。
  2.园地:园地面积421.97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3.09%;园地中果园3.70公顷,占园地面积的0.88%;茶叶416.34公顷,占98.67%;其他园地1.93公顷,占0.46%。
  3.林地:林地2761.65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0.21%;林地中有林地1743.83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3.31%;灌木林182.85公顷,占6.62%;疏林地323.16公顷,占11.7%;未成林造林地511.81公顷,占18.53%。
  4.牧草地:牧草地面积1229.55公顷,占全镇土地的9%,全为天然草地。
  5.其他农用地面积:其他农用地面积581.27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4.25%。
  6.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367.33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7%;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中,城镇22.13公顷,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6.02%;农村居民点246.75公顷,占67.2%;独立工矿用地27.61公顷,占7.52%;特殊用地70.84公顷,占19.29%。
  7.交通用地:交通用地43.9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32%。
  8.水利设施面积:境内水利设施面积122.67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0.9%。
  9.未利用土地面积:未利用土地面积2044.18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4.96%;未利用土地面积中荒草地91.55公顷,占未利用土地的4.48%。
  (四)土地适宜性状况
  1.水田适宜性状况:全镇水田3522.65公顷,其中:一等田面积667.84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9%;二等田面积636.03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8%;三等田面积667公顷,占水田面积的19%;不适宜类水田1551.78公顷,占44%。
  2.旱地适宜性状况:全镇旱地面积2793.33公顷,其中:一等旱地182.12公顷,占旱地面积的6.5%;二等旱地2353.42公顷,占旱地面积的84%;三等旱地43.13公顷,占旱地面积的1.5%;不适宜性旱地214.65公顷,占7.6%。
  3.园地适宜性状况:境内园地面积421.97公顷,全部为适宜类园地。
  4.林地适宜性状况:境内林地面积2761.65公顷,其中:一等林地1035.6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7%;二等林地945.56公顷,占林地面积的34%;三等林地780.48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8%。
  5.牧草地适宜性状况:境内牧草地面积为1229.55公顷,其中:一等牧草地548.34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45%;二等牧草地236.18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19%;三等牧草地182.66公顷,占牧草地面积的15%;不适宜性牧草地262.37公顷,占21%。
  (五)土地资源利用潜力
  双堡镇地处黔南州与安顺市交接地带,属长顺、紫云县与西秀区结合部,区位自然条件较好,境内007县道、双杨公路、关双公路、双乐公路纵横交错,穿镇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风景秀丽的九龙山森林公园就座落在镇东西向的007县道旁。境内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开发。
  1.耕地面积较大,占土地总面积的44.79%,有利于发展种植业生产,是近年来安顺市重要的烤烟生产基地之一,平均年产烟叶2.4万担,产值1050万元,财政收入128万元,已成为富民兴镇的支柱产业。
  2.耕地中:水田面积大,占耕地面积的57.54%,有利于发展水稻和油菜种植,是近年安顺市主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之一,现有“双堡大米”、“双堡香米”等优质大米远销安顺、贵阳等地。集镇小区里构筑了榨油一条街,年加工油菜籽在200吨以上的达39家,其中两家已成为投资50万元以上初具规模的食用油加工厂,所产食用油色好味香,远销贵阳、清镇、遵义、昆明等地。
  二、土壤
  (一)土壤的基本特征
  土壤主要由砂页岩和砂页岩形成的地带性硅铝质黄壤,黄泥土和砂黄泥土外,在石灰岩山坡多发育成黑黄色石灰土和大土泥、大泥土,盆地和洼地多发育成黄泥土和灰砂大泥田由紫色岩类发育的紫色土在边缘地带呈宽条状、带状分布。出露地层较全,由泥盆系列第四系各类地层岩石均有。土壤土层一般在60CM左右,土壤肥力较高,一般有机含量在2%以上,氮、磷、钾化比例协调,耕性好,适应性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二)土壤种类
  境内成土母岩,母质类型较多,有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和紫色砂页岩风化的残坡积物及第四系古老残积、冲积物及古湖潮沉积物。由于成土母岩的结构和成岩矿物的风化方式不同,风化物的土壤形成程式成土作用强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土壤,使之在境内呈现镶嵌分布特点。境内土壤在地理平面分布上,由于地形、岩石—母质的差异,以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呈现出一定区域性组合特征。
  (1)丘陵盆地硅铝质黄壤、黄泥田、潮泥田组合
  境内毛旗、上马牛、仡佬、平寨等村,地形起伏小,土壤多为硅铝质黄壤,山顶为硅铝质黄棕壤,盆地西部为溶蚀洼地,石灰岩丘峰土壤为壤土质黄色石灰土,并与石质地呈复区分布,石灰岩缓坡大都是旱作土,为大泥土,洼地农田多为大泥田。盆地东部为砂质岩丘陵洼地,丘陵下部多为大泥田、黄泥土,上部为灌丛草坡,土壤为硅铝质黄壤,洼地或冲谷多为黄泥田,村寨附近为小黄泥田,局部因侧流水作用有的胶泥田。土壤从上至下依次呈:紫色土—紫泥田—紫色土—紫大泥田—泥灰土—紫泥田—潮泥田—深脚烂泥田—潮泥田—紫色土。
  (2)断陷盆地铝硅质黄壤、砂黄泥土、砂黄泥田组合
  境内属于此种类型的有双堡、张官、左官、石门等村,这些地区因岩溶发育,土壤分布特点为河沟两侧为灰砂大泥田,砂质页岩上都是草坡,为铝硅质黄壤,中部旱作土为砂黄泥田,垦作农田为砂黄泥田,熟化度高者为油砂黄泥田。盆地两侧分别为石质山地或铝硅质黄壤。在双堡盆地北偏东80度横断面上,土壤从上至下依次呈:石质山地—铝硅质黄壤—砂黄泥土—硅铝质黄壤—砂黄泥田—灰砂大泥田—油砂黄泥田—砂黄泥田—砂黄泥土—油砂黄泥田—砂黄泥田—铝硅质黄壤。
  (3)紫红色砂岩丘陵砾质紫红色土、红色砂土、红色砂田组合
  境内属于该类型的多分布在塘上、塘山、鹁鸽等村,如塘山村紫红色砂页岩丘陵,海拔多在1250~1350米之间,坡度10~20度,石浪河横贯其间,冲谷处有水源,垦为农田,山坡多为人工松杉林。在塘山村北偏西78度横断面上,土壤从上至下依次呈:砾质紫红色土—烂泥田—红色沙土—砾质紫色土—紫砂田—紫砂土。
  按土壤类型分,境内有4个土壤,10个亚类,22个土属。(1)黄壤类:黄壤亚类有硅铝质黄壤土属、铝硅质黄壤性土属、漂洗黄壤亚类有铝硅质漂洗黄壤土属;黄泥土亚类有砂黄泥土土属、白泥土土属;(2)石灰土类:大土泥亚类有岩沙土土属;(3)紫色土类:酸性紫色土亚类有酸性紫色土土属;紫红色土亚类有紫红色土土属、砂砾紫色土土属;(4)水稻土类:淹育型水稻土亚类有灰泡泥田土属、黄泥田土属、大泥田土属、血泥田土属、潴育型水稻土亚类有潴育黄泥田土属、大眼泥田土属、淤泥田土属;潜育型水稻土亚类有马粪土田土属、烂泥田土属;侧渗育型水稻土亚类有白胶泥田土属、有鳝泥田土属,灰砂泥田土属、灰砂大泥田土属。
  (三)土壤质量
  水稻土类:水稻土为境内最大土类,土壤熟化条件、土地条件、土层厚度、质地条件均比其他土壤好,土壤土属一般在60cm左右,土壤肥力较高,一般有机含量在3%以上,耕性好,适应性强。壤土和粘土占90%以上,具有良好的保肥和保水能力。经水耕熟化,其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均高于旱作土;全磷和速效钾略低于旱作土。水稻土的宜耕短,宜种性广,多数土种类型保水保肥,除少数类型有障碍断层外,主要限制因素是水源不足和培肥不足。
  黄壤土类:黄壤土土属较厚,大部分上土体在80cm以上,但质地多粘差,结构差、其旱作土壤养分平均含量除速效钾而外,其他含量较低,土壤反应为强酸性到微酸性。黄泥土亚类多数土种宜耕性差,但宜种性广,保水保肥能力较强,肥力较低的黄泥土、石砾砂土、灰泡黄泥土保水保肥弱。
  石灰土类:为典型的岩成土。土层厚薄不均,但质地结构好,土壤养分含量高,旱作土壤大土泥养分仅速效钾低于黄泥土,速效磷含量中等,有机质与碱解氮含量均比黄泥土高。土壤反应中性到微酸性,宜种性较广,宜肥性强,但裸岩大量出露,耕作困难,少数土种有障碍断层、限制强度不高。
  紫色土类:紫色土土体厚度一般成土块,因地形不同和侵蚀影响,部分土层厚薄不一,土质结构中等。矿质养含量丰富,但易流失,耕性良好,宜水宜肥性尚佳。该土类风化快、弱蚀重,局部地段的土壤呈幼年粗骨状态,影响熟化过程。
  菜园土类:菜园土类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剖面发育完整,结构良好,土体较为深厚。水肥气热条件都很理想。一般有机质含量可达3%以上,氮、磷、钾元素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各类蔬菜。
  (四)境内农业生产的土壤问题
  境内农业生产的主要问题是:(1)河流稀少,而且水量小,农田灌溉用水困难。(2)土壤质地砂性严重,结构差,漏水漏肥。水稻土耕犁后易淀浆板结。(3)稻田复种指数低,绿肥等养地作物面积小,因而低产田土面积大。(4)旱地面积多砂土,并有石芽露头,耕作困难。(5)坡耕地面积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6)由于长期使用化肥和地膜覆盖,致使土壤物理性质变差,黑土层变薄,有机含量降低,土壤容易板结。
  (五)土壤改良办法
  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对境内水库加强续修配套,完善管理,整修渠道,充分发挥现有工程效益。增修蓄水工程,逐步增加农田用水,扩大灌溉面积。
  2.合理轮作,培肥地力。对低产田土应以养为主,水稻推行水稻—绿肥或稻田分区轮作,旱地应扩种烤烟、花生、西瓜等经济作物。
  3.大力发展绿肥,实行秸秆还田。因土施肥,合理施用氮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4.对砂黄泥田、灰土田等低产田土,应该以养为主,增施磷、钾肥,巧施氮化肥。
  5.在抓紧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的同时,适宜发展油菜,核桃等水果类为主的经济林,建立油茶经济林商品生产基地。
  6.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提高森林覆盖率。山顶宜造用材林,山腰营造经济林,山下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大于25度坡度的耕地应退耕还林。
  第七节 植物 动物
  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贵州高原常绿阔叶林带,石灰岩植被多为次生和人工林。
  一、植物
  (一)用材林类
  银杏科有银杏(当地俗称白果树);松科有马尾松、华山松、云南松、火炬松;杉科有杉木、柳杉(孔雀杉)樟科有臭樟、大叶香樟、细叶香樟、檫木(当地俗称黄花楸);玄参科有紫色泡桐、白花泡桐;栋科有香椿;壳科有麻栎、青冈栎;冬青科有冬青;金缕梅科有枫香;杨柳科有白杨;五加科有刺楸;蝶形花科有刺槐(洋槐);梧桐科有中国梧桐;禾木科有兹竹(当地俗称钓鱼竹)、麻竹、苦竹、水竹、斑竹。
  (二)经济林类
  大戟科有油桐;芸香科有花椒;漆树科有漆树;胡桃科有核桃、山核桃;壳斗科有板栗、茅栗;杜仲科有杜仲;鼠李科有枣子(当地俗称龙爪、龙枣);桑科有桑树、枸皮树等。
  (三)果类
  果类主要有苹果、桃、梨、核桃、葡萄、樱桃、龙爪、柿等;野生果类有杨梅、刺梨、毛栗、棠梨、猕猴桃等。近年来引进科技苹果、梨、葡萄、桃等树苗3800株,种植面积55亩,镇水果产量可达24900公斤。
  (四)药材类
  境内药材有:玉竹、苦参、仙鹤草、刺五加、白头翁、龙胆草、天南星、朝天罐、鱼腥草、水盖花、水冬瓜、马蹄当归、透骨香、蜘蛛香、臭牡丹、地蜂子、千年粑、双肾草、肾经草、一枝箭、乱头发、田鸡黄、叶上果、土黄芪、糯米草、桐子树支、老鸹蒜、水葵花、响铃草等。
  (五)竹类
  境内竹类有:慈竹、麻竹、苦竹、水竹、斑竹等。
  (六)灌木类
  境内灌木类有:野蔷薇、火棘、刺五加、万年青。
  (七)蕨类
  蕨类植物有蕨菜、铁芒箕、凤尾蕨、石莲等。
  (八)藤本类
  境内藤本植物主要:鸡血藤、黄金银花、刺毛金银花,青藤、山葡萄、老鸹豆藤等。
  (九)野草类
  境内的草类植物主要有:五节芒、白茅、雀麦、鱼腥草、马耳朵草、野棉花、荠花、野蒿、蒲公英、野菊花、马鞭草、野胡萝卜等。
  (十)茶叶类
  境内茶叶主要有丛茶和苦丁茶。
  (十一)花卉
  境内花卉品种繁多,主要种类有牡丹、海棠、桂花、桃花、莲、蔷薇花、紫荆、映山红、杜鹃花、鸡冠花、菊、月季、水仙、吊钟、仙人球、胭脂花、牵牛花等。
  二、动物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及哺乳纲等。
  鱼纲及水族:主要有鲤鱼、鲫鱼、草鱼、鲢鱼、白条鱼、鳝鱼、细鳞鱼、谷桩鱼、泥鳅、花鱼、螺、蚌、虾、螃蟹等。
  两栖类动物主要有:青蛙、田鸡、石蚌、蟾蜍等。
  爬行纲类动物主要有:晰蜴、草晰、壁虎、四脚蛇、草蛇、翠花蛇、水蛇、玉斑绵蛇、乌梢蛇、竹叶青、菜花蛇等。
  鸟类有:野鸡、竹鸡、画眉、土画眉、大山雀、白颈鸦、灰鸦、啄木鸟、岩燕、相思鸟、鸬鹚、黄雀、鹰、八哥(有洞八哥和窝八哥)、大杜鹃、云雀、麻雀、斑鸠、鹞、猫头鹰、家燕、黄莺等。
  哺乳类主要有:田鼠、家鼠、松鼠、岩松鼠、穿山甲、狐、野兔、蝙蝠等。
  昆虫及其他动物:有蝉、蜻蜓、螂螂、蝗虫、蝈蝈(当地俗称叫鸡)、蜘蛛、地虱子、飞蛾、萤火虫、蚂蚁、蟑螂、蜜蜂、小马蜂、大马蜂、花脚蜂、大牛角蜂、小牛角蜂、小米蜂、苍蝇、绿头苍蝇、尖嘴蚊、麦麦蚊、老木虫、蚯蚓、蜗牛、滚山珠等。
  家畜类:主要有水牛、马、黄牛、猪、羊、兔等。
  家禽类主要有:鸡、鸭、鹅等。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录了安顺市西秀区双堡镇志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人口与民族、党派与群团、军事、农业、经济、畜牧与水产、商贸、财政、税务、金融、文化教育、方言等的发展与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双堡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