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族风情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28
颗粒名称: 一、民族风情旅游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民族风情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 地方 旅游 发展

内容

大西桥镇的旅游业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娄家庄炒作起来。娄家庄苗族文化风情旅游点属大西桥镇白泥村,距安顺城区19公里,座落在滇黔公路86公里处,山庄依山傍水,贵州省大河流之一——邢江河支流由村前流过。
  娄家庄苗语称“蒙哨”,亲邸“苗族落脚歇息处”;大约在明代由苗家祖先定居所建,全庄都是苗族(花苗),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庄,在语言、服饰、银器、芦笙歌舞、蜡染刺绣、婚丧礼仪等方面,都保持着苗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风情。1988年由省、地、市民委和旅游外事等部门确定为“苗族文化风情旅游参观点”对外开放。1993年3月,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文化、旅游之乡”。锁呐、芦笙、苗族歌舞成为独具魅力的苗家文化云集来自四方的游客,蜡染工艺、刺绣、织锦、银器成为苗家传统工艺品,变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产品进入市场,远销国外。穿蜡染刺绣品的苗族布料服饰成为一种时尚,被国人接受。苗族作为50个民族大家族的一员,热情好客。客人来自大人、小孩、姑娘、小伙子手捧“海碗”蜂拥而至,团团围定客人,让你先偿“进寨酒”,这别具风格的“进寨酒”成为苗家人民热情好客的一种方式,使客人产生出一种回家感觉的冲动。使你成为苗族人民歌舞声平中的一员。苗族文化千姿百态,接待客人的方式花样繁多,“饮饭酒”被苗族人民视为是对客人的最大尊重,客人的开怀大饮,苗家人视为是客人给他们的情分,如此等等,使娄家庄的苗族文化风情旅游业兴旺起来,除接待国内大批游客以外,还迎来了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韩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的游客达数千人。自从开展接待以来,旅游收入创收16万元,外币1.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娄家庄苗族文化旅游风情点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大西桥的旅游业兴起起了带动作用,也使这个原本贫穷落后、闭关自守的苗家村寨脱了贫、致了富。原本破烂不堪的清一色茅草房已被清一色的石木瓦房和现代住房所代替;原来肮脏不堪的寨子变成卫生文明村寨;原本“吃点油盐也发愁的生活困境”,现在人均超千元;原来单一的农耕为主,而今是“经济文化齐发展,芦笙同乐奏欢歌”。苗族文化旅游兴村促进经济增长,使苗族人民偿到了办旅游的甜头,促进了民族团结。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