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旅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27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旅游
分类号: G127
页数: 6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屯堡人的旅游文化传承。
关键词: 地方 旅游 发展

内容

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消费活动,是社会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日越提高而不断发展。旅游的辐射面广,更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对旅游必备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定位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又作为新的、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并立为七大要素。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旅游业对各国国民经济的贡献大大超过了汽车业、石油业、钢铁业、电子业和其他工业,稳居第三产业之首。中国政府在扩大内需,加快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战略中,把旅游业定为“朝阳产业”来抓,并把“老、少、边、贫”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定为21世纪中国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主战场。贵州是一个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公园大省,旅游发展的潜力已被世人所关注。2002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对贵州省的扶贫专项资金就全部用于整个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旅游作为贵州省的一种主导产业,被各级政府定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
  一、民族风情旅游
  大西桥镇的旅游业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率先在娄家庄炒作起来。娄家庄苗族文化风情旅游点属大西桥镇白泥村,距安顺城区19公里,座落在滇黔公路86公里处,山庄依山傍水,贵州省大河流之一——邢江河支流由村前流过。
  娄家庄苗语称“蒙哨”,亲邸“苗族落脚歇息处”;大约在明代由苗家祖先定居所建,全庄都是苗族(花苗),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庄,在语言、服饰、银器、芦笙歌舞、蜡染刺绣、婚丧礼仪等方面,都保持着苗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风情。1988年由省、地、市民委和旅游外事等部门确定为“苗族文化风情旅游参观点”对外开放。1993年3月,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文化、旅游之乡”。锁呐、芦笙、苗族歌舞成为独具魅力的苗家文化云集来自四方的游客,蜡染工艺、刺绣、织锦、银器成为苗家传统工艺品,变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产品进入市场,远销国外。穿蜡染刺绣品的苗族布料服饰成为一种时尚,被国人接受。苗族作为50个民族大家族的一员,热情好客。客人来自大人、小孩、姑娘、小伙子手捧“海碗”蜂拥而至,团团围定客人,让你先偿“进寨酒”,这别具风格的“进寨酒”成为苗家人民热情好客的一种方式,使客人产生出一种回家感觉的冲动。使你成为苗族人民歌舞声平中的一员。苗族文化千姿百态,接待客人的方式花样繁多,“饮饭酒”被苗族人民视为是对客人的最大尊重,客人的开怀大饮,苗家人视为是客人给他们的情分,如此等等,使娄家庄的苗族文化风情旅游业兴旺起来,除接待国内大批游客以外,还迎来了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新加坡、泰国、韩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国家以及港、澳、台的游客达数千人。自从开展接待以来,旅游收入创收16万元,外币1.5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娄家庄苗族文化旅游风情点的开发利用,不仅为大西桥的旅游业兴起起了带动作用,也使这个原本贫穷落后、闭关自守的苗家村寨脱了贫、致了富。原本破烂不堪的清一色茅草房已被清一色的石木瓦房和现代住房所代替;原来肮脏不堪的寨子变成卫生文明村寨;原本“吃点油盐也发愁的生活困境”,现在人均超千元;原来单一的农耕为主,而今是“经济文化齐发展,芦笙同乐奏欢歌”。苗族文化旅游兴村促进经济增长,使苗族人民偿到了办旅游的甜头,促进了民族团结。
  二、屯堡文化旅游
  屯堡文化作为明朝洪武初年调北征南遗存在黔中大地上的一种文化迹象,至今已有六百二十多年的历史。这种文化迹象可概括为:军傩文化(地戏、花灯)、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几百年前,从江南、中原一带征南入黔的军人后裔们视自己祖先当年的荣耀为豪,在世界变迁、各种文化不断发展中,固守着自己传统的文化遗产,而不被外来文化渗透。这已经成为社会学、人类学研究的热点,成为社会作为旅游产品进入市场的开发热点。
  (一)吉昌屯的佛事文化活动
  大西桥镇的佛事文化深厚的吉昌村,是屯堡人抬汪公的最先村寨之一,迄今为止,也是此项活动举办最为完美的村寨,是佛事活动最先引来外国学者、国内学者研究屯堡文化最为集中的村寨。农历正月十八,抬汪公是吉昌屯村几百年来既定的节日,在中断5年后(1964~1969),20世纪60年代末,吉昌屯村就在屯堡村寨中率先恢复这项佛事活动,带动全村和周边村寨的经济发展。仅正月十八举行正式活动这一天,云集吉昌村各类游客达3~4万人之多,各种小吃、工艺品在长达500米的街道两旁,堆得满满当当,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在旅游业不断兴起的今天,吉昌人意识到,将这项佛事活动作为一项旅游产品向外推荐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挖掘开发。进入吉昌村调查、研究的的专家、学者称:吉昌村的佛事文化有着进入旅游市场的可炒作性,潜力极大,如能完善具备旅游的功能设施建设,将会成为大西桥镇旅游业的一个亮点。
  (二)服饰文化——“丝头系腰”独一无二的产地鲍屯村
  鲍屯村作为服饰文化——织丝头系腰的村寨,是屯堡村寨独一无二的文化遗存传人。鲍氏十一世祖鲍大千,怀着对中原服饰的执著,千里迢迢步行反回原籍安徽,将丝头系腰的编织工艺学成回鲍屯传给后人,为服饰文化的遗存作出了贡献,增添了光彩,被称为服饰文化的活化石。这项工艺成为鲍屯村人几百年传世的看家手艺。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旅游资源的屯堡文化,又使即将被现代服饰所代替的屯堡妇女服饰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原本已经只有唯数不多的三两户加工、经营丝头系腰,到2005年,已经恢复到数十户,并成立了“加工工艺经营协会”,创年产值百万余元。这就是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屯堡文化旅游业给传统工艺带来复苏;带来经济增长、富了村民。整个大屯堡的旅游发展,必将使鲍屯村的独特产业成为专家研究、游人观摩的热点。2005年在鲍屯村居住的鲍氏后裔联系了部分省内外的鲍氏代表云集鲍屯村举办《鲍氏文苑》座谈会,拉开了鲍屯村利用本村屯堡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序幕。一个屯堡旅游文化开发旅游业的民间组织已经搭建,鲍屯村以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农业结构调整转型、建设社会主义新鲍屯的目标即将实现。
  (三)集屯堡文化内涵为一体发展旅游业的九溪
  屯堡文化“人文自然资源旅游A级点”、“乡村旅游示范点”,是贵州省2002年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贵州省旅游局给九溪村屯堡文化旅游的定位,给九溪村发展屯堡文化旅游带来机遇。九溪屯堡文化底蕴丰厚,军傩文化(地戏)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国际国内外专家所关注;进入21世纪,九溪村的机遇不断,一个个研究屯堡文化、关注乡村社会的课题组到九溪调研,从智力和发展意识上给九溪人以启发,使九溪的屯堡文化旅游启动工作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大西桥镇党委、政府,将九溪作为发展全镇屯堡文化旅游业的龙头村寨,来带动全镇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纳入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镇政府的主要领导在九溪牵头把关,率先由政府成立了旅游发展、旅游办事机构,专人负责,从组织上给九溪村屯堡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1.把屯堡文化内涵变成旅游产品。九溪村的屯堡文化之所以定位为屯堡中心社区地段的代表,它及军傩文化、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为一体,是旅游产品全方位开发利用的集中之地,这些文化内涵都具有前瞻性、学术研究性、旅游产品开发性,是进入旅游市场不可多得的世界绝无仅有的旅游产品。
  2.学术界参与引发的内发力冲动,打出宣传九溪、兴办屯堡旅游业的牌子。九溪村能够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以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除了有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帮助功不可没。2001年,《中国百村调查·课题组》进入九溪进行社会调查,第一次为九溪打出了利用屯堡文化旅游发展九溪这着棋。从此,九溪村支两委和老、中、青三代有识之士共谋大计,开始筹划酝酿,一个新的发展理念由此而生,成立九溪村屯堡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协会,是九溪村在发展旅游策划中首先着手的第一件事,这是从专家学者研究屯堡文化为什么六百多年能够得以保存得出来的结论。“弘扬屯堡精神,挖掘和保护屯堡文化遗产,利用屯堡文化旅游促进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了九溪村支两委屯堡研究协会的工作目标。在发展的同时,注重古文化的保护是按照树立科学发展观来实践的。要让屯堡社区以外的人了解屯堡文化,提高屯堡文化旅游的知名度,争取政府的支持、社会的关注,让媒体为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牵线搭桥。九溪人为了谋发展,走出寨门去搞宣传、推荐,成为了2002年春节正月十二着手发展的重头戏,组织了进安顺城区大拜年的活动,这一点在有关专家、老师的策划下,几十台各种大小车辆扎成彩车,抬着牌子,2000余村民参加组成了各式各样的方块队,地戏、花灯、耍龙、花环队、秧歌队、老年佛珠队、老中青屯堡服饰展示队伍,浩浩荡荡进入安顺市城区的主要街道搞宣传表演,打出屯堡第一村的牌子,向安顺市人民拜年,揭开了农民求发展、农民希望政府支持、希望城市人民帮助的序幕。
  3.政府支持,媒体宣传、推荐,启动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九溪人的人文自然资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02年,贵州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在陪同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到九溪考察期间,九溪村的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得到了资金13万元人民币用于改造九溪村的旅游基础设施,修建12个等位的旅游工程,维修了屯堡办公用房和一个临时接待食堂。除九溪村丰富的屯堡文化活动每年的正常开展以外,从2003年到2005年,三届政府主办的“油菜花旅游节·屯堡文化周”的举办,2004年、2005年两届“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屯堡文化周”的成功举办,更是使九溪屯堡文化旅游的宣传上了一个更大的台阶。每次活动,都由大西桥镇政府主办,九溪村支两委承办,老协会协办,屯研协会操办,充分体现了政府和村级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民的自办能力。中央1套、10套、12套及省市、媒体在九溪摄制屯堡专辑、影片和播发报道,引来了大批的国内外研究者和游客。贵州省委副书记黄瑶和副省长包克辛及省政协领导、市区两级的主要负责人在大西桥镇政府领导的陪同下,多次到九溪调研和指导发展工作,奠定了九溪屯堡文化的坚实基础。2004年贵州省安排在屯堡社区的旅游专项国债资金项目1200万元人民币,用于九溪街道排污、铺石板砖50万元;用于修建九溪屯堡办公房和停车场62万元;用于修建九溪到雷屯的屯堡旅游公路150余万元,总计262万余元,改善了屯堡旅游的基础设施和外部投资环境。2005年贵州省旅游局拨给九溪“农家乐”专项资金15万元人民币。2005年末,给九溪屯堡文化乡村旅游示范点专项资金30万元人民币,用于屯堡文化旅游接待功能的建设。一个个旅游项目报告的申报,国家旅游专项资金、国债资金、世行贷款资金正不断进入九溪。
  4.招商引资,寻求投资开发屯堡旅游业的合作伙伴。2003年春节刚过,九溪村为了发展,特聘的几位发展顾问和荣誉村民,就推荐贵阳一家比较有实力的公司进入九溪洽谈合作开发九溪屯堡文化旅游业,这是九溪人在外界人士的启发下,借鉴别的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必须进入市场运行,进入市场又必须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依托公司为载体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屯堡文化旅游正常有序、健康地发展。由于对市场经济不甚了解的原因,九溪恳求政府支持,发展顾问参与到贵阳这家合作伙伴公司进行考察,后历时1年的多次洽谈,曾拟定了合作意向,最终因双方开发意见不一致,第一次九溪人合作开发屯堡旅游业的愿望未能实现。2004年,又是春节,发展顾问们又推荐了一家仍是贵阳的实体公司来九溪谈合作,这家公司在西部大开发中,实行公司转型,在黔东南黎平县有开发旅游的成功先例,经谈一拍即合。一个以九溪村支两委牵头的三村(九溪村、本寨村、云鹫山村)与这家公司合作开发的联合意向出台。三个村在部分专家、发展顾问、区旅游局的领导参与下,赴贵阳考察公司情况,受到了公司的热情接待,并初步形成接触、洽谈的共识。村级干部和带头人的求发展愿望得到了西秀区区委、区政府和七眼桥、大西桥两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下,一个由各职能部门及各级政府官员参加的考察团再次以慎重负责的态度赶赴贵阳,考察这家公司,最后由西秀区人民政府与这家公司达成协议,将两镇三村的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特许权交给这家公司开发经营,经营时间从2005年的1月起到2045年6月止,期限为40年零6个月。从2005年1月到2007年底,投资额为人民币1.2亿元,将三村的旅游品牌打造成为旅游“4A”级景区,现公司正在按计划分步实施中。
  5.村民自主参与,发展于民,利益于民。2001年12月在九溪村支两委的领导下,成立的九溪村屯堡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协会,它实际上是村支两委意识到出面操作旅游发展不适合,村老协会感到力不从心,派生出来搞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工作的一个受村民公认的民间组织。名为“研究协会”,从该组织成立那天起,就一直扮演着主唱九溪发展这台大戏的主角,甚至是很多村务事情都间接介入和参与主导力量。九溪屯堡文化旅游发展能有现在的起色,充分说明了这一民间组织的作用。之所以说这一民间组织能够得到村民的公认和出一些成就,原因有二:一是该民间组织成员除两位负责人是经老协会推荐、村组织认可的以外,其余18人都是自愿参加并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本村村民;二是除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按出勤获得部分酬劳外,其余的工作时间都不拿分文报酬,他们视全村的整体发展为己任,4~5年坚持至今。九溪村屯堡文化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组织者们就在《中国百村调查·九溪课题组》的一次座谈会中(见《屯堡乡民社会——学院与草根的一次对话》)中,就与专家、学者探讨了发展的主题和发展起来以后主要利益归于主体一一九溪人民的问题。这样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参与都离不开村民,每一次基础工程的完成全部由本村村民来做,从而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
  6.融资入股组建九溪人自己的旅游公司。2002年初,启动资金困难,由村支两委组织召开的村民大会,屯研会负责操作,两天内自愿入九溪屯堡文化旅游发展股的股金的村民就达100人之多,融资达9000余元,用于发展工作的各项开支;再由屯研会操作的建设项目工程中,通过精打细算,投工投劳或减少管理费用等来逐步归还自愿融资入股的股金。尽管已经有外来公司进入合伙开发九溪屯堡文化旅游了,为什么还要组建本村自己的旅游公司?这是因为组织者们要让发展旅游真正让村民得到实惠。再则,本村人办属于自己的旅游公司,可以为外来公司进入九溪形成对接,弥补村级组织介入市场经济带来的诸多不便;可以为外来公司的进入、动用土地,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模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让村民自由选择,利用自己经营的土地,通过租赁、置换、折价入股或按政策一次性征用等多种形式参与进公司来发展旅游业。2005年下半年,酝酿已久的九溪村屯堡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筹建组,在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讨后于2005年的11月份,经村支两委、老协会、屯研会共同决定,组建了一个由8人组成的在村支两委领导下的公司筹建组,并规定了筹建组的工作范围,在1个月时间内成立公司的宣传工作,到每家每户、进行公司项目规划、融资入股等工作,为公司的成立做好了铺垫。2006年春节过后,挂牌成立九溪村屯堡文化旅游发展股份公司。
  几年来,九溪村在探索屯堡文化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才能适应农村的发展实际,符合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农村新的经济增长,必须依靠各项资源的整合才能完成;智力资源、外界资源和各种社会资源的参与,才能盘活地方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科学地发展,合理地安排,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才是保护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否则,就会出现多年的努力发展毁于盲目的既得利益追求。旅游业的发展,只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方针,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大西桥镇党委、政府制定的以九溪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带动全镇相关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开创整个大屯堡旅游的新局面。21世纪,突出的首要问题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在只有全镇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个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三、镇政府办旅游的成功事例和待开发的水上景区旅游
  20世纪90年代,大西桥镇党委、政府在娄家庄民族文化风情参观点,旅游开发取得成功以后,由镇政府投资数10万元在贵黄公路小寨路口开办集经果林、休闲山庄为一体的马家井休闲山庄,又为大西桥镇的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途径。自休闲山庄修建、营业以来,为带动全镇的经济林种植和旅游开发取到了示范作用,带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了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在大西桥镇境区范围之内,还有着可待开发的两座水库和大片的河流,可以作为自然旅游观光的旅游产品有待开发,前景十分看好。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