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荞粑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16
颗粒名称:
(二)荞粑粑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屯堡人制作荞粑粑的技法传承。
关键词:
地方
饮食文化
历史
内容
荞,有甜荞和苦荞,一年两熟,称头坡荞和二坡荞。清明是开始点播头坡荞的时间,在阴历五月十五日前后成熟。二坡荞在处暑时开始点播,霜降前成熟。大西桥镇境内主要种植甜荞。大旱之年,村民在干田中种二坡荞。大西桥镇的狗场屯村的西、北部分的千余亩土地,几百年来一直称作“荞地”,基本上种荞。因种荞练就狗场屯村村民精湛的打“连枷”功夫。九溪的“跑马地”的大片“荞地”,几百年来也一直种荞。
荞,屯堡人送其雅号曰“黑糯谷”。其原因是以荞面制作的荞粑粑,可口宜人。1980年以前的大多数屯堡人家备有“大磨”和“小磨”。将荞倒入磨中磨下,筛去荞壳,得到粗荞面。再将粗荞面倒入磨中磨一至二次,用马尾编成的筛箩筛出精面,精荞面一般可以制作以下四种荞粑粑:
其一是水搅荞粑粑。待锅中的水沸腾以后,将荞面依次加入,用手指大小的粑粑棒一根,不断搅动,待加入的荞面已经适量就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换搅动,直到粑粑中已经没有面疙瘩、嘟泡泡,粑粑就已经搅好。将粑粑一砣砣地舀入碗中,淋入预先备好的含佐料的辣子汤就可食用。食过一次以后的人,第二次再看到有人在搅荞粑粑便口边流涎。
其二是锅烙荞粑粑。把荞面在凉水中调作糊状,在安有直径在80~100厘米的大铁锅的灶内燃烧易燃柴火,如干杉木枝叶、干苞谷秆等,待锅温升到一定程度,用锅刷在锅底周边打上菜油。舀入适量的糊状荞浆,用瓢迅速将荞浆碾向锅的四周,瞬间一片荞粑粑便可做成。善烹调者所烙成的荞粑粑其厚度如白纸,香脆可口。狗场屯的当家妇女对此道最为精通,故有“狗场屯的荞粑粑——烙(落)薄(魄)”的歇后语流传至今。
第三是水氽荞粑粑。把荞面揉合成如做馒头的面团之后,再分散拍打成厚为0.5厘米左右、直径为5~6厘米的圆形粑粑,放入沸水之中,待其已漂浮于水面,说明粑粑已熟,即可取出食用。其味妙不可言。事后烧烤食用,表皮如螃蟹背壳,色香味俱佳。
第四是烙饼荞粑粑。将荞面调成糊状,加入丝条葱、蒜苗等佐料调匀。舀入锅底刷有菜油的热锅之中,盖上锅盖,1~2分钟后,用锅铲将其翻转,底面位置对调,盖上锅盖,稍等片刻便得一个烙饼荞粑粑。烙饼荞粑粑最适宜老人食用,有幸食之,也是人生中一大快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高产玉米品种引入,种荞的效益低于种玉米,狗场屯、九溪的荞地均改种玉米。令人垂涎的荞粑粑逐渐离开大西桥镇人民的餐桌。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