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二、屯堡人家的粑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5314
颗粒名称:
二、屯堡人家的粑粑
分类号:
G127
页数:
3
摘要:
2004年止,大西桥镇屯堡人制作粑粑的技法传承。
关键词:
地方
饮食文化
历史
内容
(一)糍粑
屯堡人的秧田和村旁太肥的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都种糯谷。备足糯谷的屯堡人在正月十五、端午节、“七月半”、九月重阳、十月初一、春节或有朋自远方来,都打糍粑。打糍粑的头一天晚上淘净糯米浸泡于水中。第二日晨,将浸泡的糯米倒入筲箕中滤去淘米水,放入饭甑中蒸熟后倒入洗净的碓窝或“茶碓”之中,由二力强者各持长1.2米左右、直径为3厘米的糍粑棒一根,此起彼伏尽全力冲打碓窝中的糯米饭,待其成为一个整体后,由一人提着粘在粑粑棒上的粑粑在碓窝中尽力掼打数下后,二人重新“披挂上阵”,冲打碓窝中的粑粑。冲打……掼……冲打……掼……。几个回合之后,糍粑打成。取出后,按食用者的需要量分解成“砣”,食用“热糍粑”。食用时粘“饮子”(苏子)、白糖或红糖。以“豆砂”为馅,包成重2~3两的“豆砂粑”,其味更佳。糍粑干后,食用方式最少有三种。一是将糍粑切成如手指大小的条子,用甜酒煮食,其味甘美异常。二是用菜油炸,所得油炸糍粑最受年轻者青睐。三是在火上烧烤,所得的火烤粑为糍粑中的极品。
(二)荞粑粑
荞,有甜荞和苦荞,一年两熟,称头坡荞和二坡荞。清明是开始点播头坡荞的时间,在阴历五月十五日前后成熟。二坡荞在处暑时开始点播,霜降前成熟。大西桥镇境内主要种植甜荞。大旱之年,村民在干田中种二坡荞。大西桥镇的狗场屯村的西、北部分的千余亩土地,几百年来一直称作“荞地”,基本上种荞。因种荞练就狗场屯村村民精湛的打“连枷”功夫。九溪的“跑马地”的大片“荞地”,几百年来也一直种荞。
荞,屯堡人送其雅号曰“黑糯谷”。其原因是以荞面制作的荞粑粑,可口宜人。1980年以前的大多数屯堡人家备有“大磨”和“小磨”。将荞倒入磨中磨下,筛去荞壳,得到粗荞面。再将粗荞面倒入磨中磨一至二次,用马尾编成的筛箩筛出精面,精荞面一般可以制作以下四种荞粑粑:
其一是水搅荞粑粑。待锅中的水沸腾以后,将荞面依次加入,用手指大小的粑粑棒一根,不断搅动,待加入的荞面已经适量就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交换搅动,直到粑粑中已经没有面疙瘩、嘟泡泡,粑粑就已经搅好。将粑粑一砣砣地舀入碗中,淋入预先备好的含佐料的辣子汤就可食用。食过一次以后的人,第二次再看到有人在搅荞粑粑便口边流涎。
其二是锅烙荞粑粑。把荞面在凉水中调作糊状,在安有直径在80~100厘米的大铁锅的灶内燃烧易燃柴火,如干杉木枝叶、干苞谷秆等,待锅温升到一定程度,用锅刷在锅底周边打上菜油。舀入适量的糊状荞浆,用瓢迅速将荞浆碾向锅的四周,瞬间一片荞粑粑便可做成。善烹调者所烙成的荞粑粑其厚度如白纸,香脆可口。狗场屯的当家妇女对此道最为精通,故有“狗场屯的荞粑粑——烙(落)薄(魄)”的歇后语流传至今。
第三是水氽荞粑粑。把荞面揉合成如做馒头的面团之后,再分散拍打成厚为0.5厘米左右、直径为5~6厘米的圆形粑粑,放入沸水之中,待其已漂浮于水面,说明粑粑已熟,即可取出食用。其味妙不可言。事后烧烤食用,表皮如螃蟹背壳,色香味俱佳。
第四是烙饼荞粑粑。将荞面调成糊状,加入丝条葱、蒜苗等佐料调匀。舀入锅底刷有菜油的热锅之中,盖上锅盖,1~2分钟后,用锅铲将其翻转,底面位置对调,盖上锅盖,稍等片刻便得一个烙饼荞粑粑。烙饼荞粑粑最适宜老人食用,有幸食之,也是人生中一大快事。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种高产玉米品种引入,种荞的效益低于种玉米,狗场屯、九溪的荞地均改种玉米。令人垂涎的荞粑粑逐渐离开大西桥镇人民的餐桌。
(三)糕粑
20世纪80年代以前,每年从阴历腊月中旬开始至大年三十以前,在屯堡村寨中,磕碓声昼夜不停,屯堡人家都在忙着磕米面加工糕粑。一般按糯米:籼米=1:1的比例,将糯米和饭米淘洗浸泡后滤干水分。倒入碓中加工。多人磕面,一至二人用马尾做成的筛箩筛出面粉。面粉中加入适量水分,用饭甑蒸熟后,用顶部长约10厘米、高10厘米的圆柱形粑粑棒在饭甑中筑,正反两面分别筑好后,以绳索将每甑糕粑分成四块,晾干后泡于缸中,食时于缸中取出。食用方式一般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是甜酒煮糕粑。先将甜酒舀入盛水的锅中,水沸后,放入“糕粑钉”。略煮片刻便可食用。清爽可口。
第二种是油炕糕粑。将打成薄片后的糕粑放入盛有适量植物油或动物油的锅中炕制,撒入盐或糖。油炕糕粑是屯堡人款待嘉宾的食品之一。
第三种是油炒“粑粑钉”。将“粑粑钉”在放有适量植物油或动物油的锅中反复滚炒,撒入红糖或白糖,食之甘之如饴。
第四种是火烤糕粑。将切成薄片的糕粑在火上烧烤,馨香可口,深受小孩喜爱。
20世纪80年代以后,碓逐渐退役,现在加工米面也由粉碎机完全取代。屯堡人们做粑粑也不再熬更守夜地磕碓。
(四)粽粑
谜语:“生在青山青朵朵,满山满里去找我,找我来吃饱一顿饭,拿棵草草拴倒我。”谜底:粽粑叶。
心灵手巧的屯堡妇女在端午前、阴历七月半都会相约到山上采集长尺许、宽3~5厘米、新鲜粽粑叶(相似竹叶)包粽粑过节。包时取3~4片粽粑叶从中卷折成筒,充入淘净浸泡过的糯米,筑实后,顶部粽粑叶向下裹折,包好后用草一根捆实顶部,一个粽粑就成形了。成形后的粽粑顶部成三角形,下部形为圆锥体。每包好的5个粽粑为一串。包完后放入水中煮熟,粽粑里渗入粽粑叶的馨香,有幸品尝也为人生一大快事。俗语有“热糍粑,冷粽子”,就是说糍粑应趁热进食,粽粑不论冷热,其味不变,随时可以取用。屯堡人包10~12个粽粑用糯米1斤,4斤糯米可包出近50个粽粑。屯堡人走亲访友时,有时以粽粑作为礼品。民间流传有“一升米的粑,不够送一家,一升米的粽,提取满家送”。
粽粑将永远在屯堡人的饮食中占据它应有的位置。
(五)清明菜粑
清明菜是一种一年生野生植物,叶面积不足1平方厘米,叶灰白色,在大西桥镇的任何地方都能寻到。将采集到的清明菜洗净,稍煮后切细,与糯米面拌合,揉合成团即可做清明菜粑。每个清明菜粑厚不足1厘米,圆形,直径在5~6厘米。通常以红糖、白糖与“饮子”(苏子)的混合物、椿芽与肉沫的混合物为馅。蒸或烙后成熟食,食中佳品之一。中国的传统中有为纪念晋文公的功臣介子推,清明前一日忌举火,该日为“寒食节”,食隔日做好的食品。这是屯堡人为寒食节所备的食品。每年清明节进入屯堡村寨都会闻到屯堡人做清明菜粑的浓浓香味。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的境域及建制、自然地理、人口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安顺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