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天然之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126
颗粒名称: 第二 天然之部
分类号: K296.4
页数: 23
摘要: 平坝县的天然之部,从位置、地势、山脉等方面来说明。
关键词: 平坝县 地理 天然

内容

位置
  平坝位置在本省西部,扼上达云南、下通湖湘之冲道。以山脉论,属苗岭系统;以水道论,属乌江流域;以四邻论,东界广顺,南界安顺,西界织金,北界清镇。其土地毗连不甚广远者,为西南角之普定、东北角之贵阳。
  地 势
  全县幅员,东西较广,南北较狭,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全境则较低于安顺、广顺而较高于贵阳、清镇。西北多山,东南会水,山占全地面三分之二,水以滩险湍急,不通舟楫。山皆层峦叠嶂,陆行困难,谚谓“地无三里平”,吾黔山国,不仅平坝为然。
  山 脉
  平坝诸山,发脉于威宁之乌蒙山,循思腊、毛口两河而下至安顺分水岭,分三大枝:左枝东北行,为轿子山,入境为交几大山;中枝东行,为唐帽山,入境为门闾山;右枝东南行,为画马岩。由此复分二枝,一枝东北行,入境为九龙山。一枝东行,结广顺之鹞子岩,由岩分三枝,中枝不入境;左枝为葫芦坡,入境为白鹅山;右枝行至石洞坡,分二枝,左枝入境,为金凤山,右枝入境,为龙头坡。由龙头坡更分两大枝而入贵阳、广顺境。
  交几山脉
  交几大山在县城西北约五十五里,谷尺水出其北,入思腊河;岩上庄水出其南,入公固河。东北行,曰果糯坡,鸡场水出其北,伏流入思腊河。坡东北曰岩上坡,东南曰更陡坡,曰马鞍山。东曰兰花山,曰望哨坡,马家庄之水出其西,黄家庄之水出其东,皆入公固河。来戛河出其北,入思腊河。兰花山之南曰白岩,曰老顿坡,其北曰金钟山,曰香炉山,曰摆尖坡。东曰营盘坡,曰乐平岭,三岔河之水出其北,入思腊河。再东曰海坝岭,应坝寨之水出其南,入公固河。岭南之山曰老鸦山,岭北之山曰大营坡。自交几大山至大营坡,计长约五十里。大营坡之南,有水曰粮田,曰沙锅,皆入公固河。大营坡之北有山,曰三岔山,补泥河之源出焉。曰斝角山,马跳岩之水出焉,皆入思腊河。斝角山东北曰玉林山,自大营坡至玉林山,计长约三十里。大营坡之东曰浸水山,水打冲之水出其北,伏流入补泥河;凉水井、马场之水出其东,过蔡家水而为暗流河。浸水山东南曰螺丝山,四家堡、六家堡之水皆出焉,南流入公固河。螺丝山之东曰滥岩,出境为清镇之灵台山。自大营坡至灵台山,计长约三十五里。
  门闾山脉
  门闾山在城西约五十里,安顺野鸭塘水出其南,入邢江河;段家庄水出其北,入公固河。东行曰太平山,二官寨水出其南,入邢江河;星宿海水出其北,入公固河。又东曰白鸡山,河上洞水出其南,入邢江河。白鸡山东北曰飞风山,曰老黑山;白鸡山东者曰长坡,曰虎山,稍南有蜂子洞大山。自门闾山至蜂子洞大山,计长约三十五里。大山之西曰凉帽山,六车坝之水出焉,西会河上洞水而入邢江河。东曰灯盏山,大屯水出焉,北流入公固河。南曰鹿角山,小干河出焉,东流入槎头河。鹿角山南行曰马鞍屯,山麓为黔滇孔道,五里屯水出焉,东流入槎头河。马鞍屯之东曰龙凤山,曰大扁坡,曰盔甲山,曰龙井山;马鞍屯之南曰打磨山,曰岩石庵;再东曰蜈蚣山,曰雨农山,曰云掌坡,广口河出其东南,洞上河出其西南,皆入槎头河。岩石庵之西曰天台山,曰龙眼山,大路马场水出其西,入邢江河;岩石庵之南曰大旗山,红革老河出其南,入邢江河。大旗山东曰花柱头坡,曰骆驼山,曰羊西大坡,羊西龙潭出焉,入邢江河;大旗山西曰芝兰山,曰峦山。自鹿角山至峦山,计长约四十五里,有河界之,西即安顺之上九溪也。凡山东之水皆入槎头河,山西之水皆入邢江河。
  由灯盏山而东,曰鞍子山,南麓曰捥水井,城内宋家河之源也;北麓曰野猫沟,入补朗龙潭而伏东行,曰蒙坝坡,再东曰燕子岩。燕子岩之北曰龙洞山,其东南曰万家坡,曰负郭之天马山。自灯盏山至天马山,计长约三十里。其东北曰青山,自灯盏山至青山,计长约二十里,槎头河之源出焉。青山东曰小屯坡,宅吉水出其北,入邢江河。小屯坡东曰五马山,折而南曰金鳌山。金鳌之东曰老岛山,曰金银山;金鳌之南曰长坡山,曰朱雷坡,曰兴隆山,曰龙鼓山。龙鼓之东曰回龙山,马路河出焉,入邢江河;南曰李子山,陇口河出焉;又南曰钟灵山,何家苑水出焉;再南曰莲花山,龙潭寨水出焉。以上三水皆会于上安,入邢江河。自青山至莲花山,计长约五十五里。青山北曰懒龙坡,自青山至懒龙坡,计长约十五里,龙潭口水出其西,茶树林水出其北,皆入公固河;黄家龙潭出其东,伏流而出龙井塘,入邢江河。懒龙坡之东曰歪头坡,曰大雁坡,曰雷打坡,曰贵人山。自懒龙坡至贵人山,计长约二十里。懒龙坡东北曰猪头山,入清镇境曰笔架山。
  九龙山脉
  九龙山在城南约四十七里,清溪堡水出其西,入邢江河;金银洞水出其东,入马桥河。九龙山之北曰马头山。
  白鹅山脉
  与马头山相隔一水者曰白鹅山,有水曰白鹅井,与金银洞水、龙洞水同流会于马桥河而入邢江河。山西曰狗头坡,曰老山;山北曰十里排山,曰牛坡,曰马坡,哨脚水、湖坝坎水、猫猫洞水皆出其东北而入麻线河。又北曰马鞍山,东兴寨水出其西北,入邢江河。马鞍山北曰小方山,曰婉龙坡。自白鹅山至捥龙坡,计长约六十里。凡山西之水皆入邢江河,山东之水皆入麻线河。
  金凤山脉
  金凤山在城东南约五十五里,新窑、老窑、小堡之水皆出其西,入麻线河。山北曰团坡,桥头水出焉,西流入麻线河。又北曰石头山,河湾水出其北,入麻线河。石头山东北曰四轮山,破塘水出焉,东流入二湾河。四轮山西曰白崖,其北曰高峰山,上下滥坝水出焉,东北流入二湾河。高峰山北曰土门山,虾儿河水出焉,西流入麻线河。自金凤山至土门山,计长约六十里。土门山东曰鸡头山,凡山西之水皆入麻线河,山东之水皆入二湾河。
  龙头山脉
  海螺山在城东南约七十五里,其上曰龙头坡,补羊水出其西,入麻线河。尤爱溪源出其东北,入南明河。海螺山西曰小长坡,老莲塘水出焉,二湾河之源也。东北曰响铃坡,曰火炉山,北曰大长坡,母猪龙潭水出焉,入二湾河。大长坡北曰唐帽山,平寨水出其西北,入二湾河;干河水出其东北,入尤爱溪。唐帽山北曰轿子山,曰斝角山,曾周马场水出其西北,入二湾河;杨爱水出其东北,入尤爱溪,过天生桥而会南明河。斝角山西北曰马鞍山,出境为清镇之大中山;东北出境为贵阳之黑石头,北出境为清镇之兰花山。
  山 景
  门闾山系
  团 山 俗名路家山,在治城南隅。一峰圆秀,上有七级石塔,高数丈,道光十年(1830)知县刘祖宪建,面各题名,并有碑记。
  观音山 在治城西南。山半梵刹岩,石壁高耸,波镜弯①环,松柏藤萝蓊翳,溪声鸟语,与梵音相和。旧《志》为八景之一,曰“梵刹奇岩”。
  ①弯,原作“湾”,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道光《安平县志》原注云:“下有通城河水绕之,故云。”
  天马山 距城西里许。耸拔凌云,有昂首高蹇之状,为旧《志》八景之一,曰“天马西来”。
  笋子山 在西门外里许。山麓有洞,曰里五洞。洞中水出,灌溉田亩。
  蚺蛇洞 在城西三里。洞踞半山,有左右二门,中藏碧潭,深邃莫测,出飘带鱼。昔大路经其下,相传有蚺蛇时出伤人,县令黄亮改路城中避之,今亦久无其患矣。
  龙洞山 在城北二十里,高踞公固河上。林木阴翳,中空有洞,下有深潭,每当晦朔风雨,有大声出其中,土人谓为龙鸣。
  歪头山 在城北十六里。高广数里,登之有“一览众山小”之概。
  虾儿岩 在城西北二十五里。高耸奇崖,对出数足,状类虾。上有水,亦多虾;汲水使干,转瞬水出而虾亦出。
  犀牛坡 在城西二十里铁盘洞上。有水时出时没,出时为小屯瀑布。相传洞尝出犀牛,与居民马交,产龙驹。
  镜 石 在小屯后山,有石如镜,远望与日争光。
  蜂子岩大山 在城西二十二里。高耸若屏,插入云表。此山居中,灯盏山居东,鹿角山居南,凉帽山居西,虎山居北,如张四维而拱卫中央,胜概也。岩下有洞,曰蜂子洞;洞上有石篷,下有石底,更下一层有水,深不可测。
  老黑山 在城西三十里。山高百丈,周二里许。绝顶石平如掌,远望若天马腾空;登石掌,一览无际。天将雨,则顶起黑雾,故名。
  六角山 亦名鹿角山,在城西南十五里。六角并峙,状类锯齿,为西南乡一带之祖山。
  虾蟆石 在城西三十里虾蟆关。两峰对峙,溪水环流,上有奇石屹然,状类虾蟆。
  观音洞 在城西四十里青庄寨前。石汁结成人形,居民因势修为观音。
  天台山 在城南二十五里。万山绵亘中特起奇峰,石壁崭截,凭栏下视,不寒而栗。楼阁结构曲折,登览者多有题咏。相传清初吴藩赠宝剑一、象笏一,尚存寺中。又有题名古越王者镌“大观在上”四字于石。
  龙眼山 在天台山侧。山麓有潭,深邃莫测。山上树木成林,奇险逊天台,而远望之眼福则过之。
  老青山 一名天龙山,在城南高寨、茂柏之间。层峦叠嶂,奔腾数十里,至此起三峰,中峰最高,两峰排列于下。上有八景,曰“龙虎洞”,洞口若虎,四周石结如龙,内有水;曰“仙人洞”,为古原和尚入定之所,有天然石方丈;曰“天米峰”,出自然米,轮廓具存,色微黑;曰“天生桥”;曰“双眼井”,出水两股,左清右浊;曰“映月池”,水环若月,天将雨,游鱼逐队而出;曰“上天梯”,石级若梯;曰“活动岩”,偶拨则动,用力撼之反寂然。升椒一望,北之思腊,南之邢江,东之槎头,西之大水诸河,若出其下,四面群山,皆成培〓。
  羊西大坡 在城南三十里。端严高拱,俯视群山。
  飞虎山 在城南二十二里。具天外飞来、声震百兽之势。中空有水。【亦名飞佛山,形势耸秀,似佛飞来,故名】
  雨农山 在城南十八里。突兀峥嵘,山顶尝有云笼罩,农人于此卜晴雨云。
  珞珈山 在城南二十里。山麓有洞,石结特异,洞内有潭。山多异草,名曰“伸筋”,煎之可洗瘫痪诸疾。
  龙井山 在城南十三里。叠嶂连云,山腰有洞,中有龙湫,碧艳淳沦,深不可测。水由山足涌出,名龙井;由井成河,名龙井河。每春霁秋晴,辄有一缕烟光直与山岚相接,断续高低,青紫红白,盘旋于碧空之中,为旧《志》八景之一,曰“龙井烟霞”。
  龙凤山 在城南五里。圆秀特立,溪水双环。山半有袈裟岩,麓有包玉岩。石径纡斜苍翠。中岩镌县令陈嘉祚“城南第一山”五字,绝顶有寺阁,上祀明建文帝,旁有祀乡贤陈达道诸先生之祠,因诸先生施有田租故也。相传陈定斋先生曾读书于此。
  玉龙洞 在城东北十二里界首铺。群山峭壁,一洞玲珑,内有一石,平坦如床,上盘石龙,鳞甲生动。相传明建文帝尝憩此。清康熙中,县令黄亮、太守颜光猷、训导张之佩、雷自宏等有诗刻洞中。今龙首剥落矣。
  金鳌山 在城东五里。诸峰奔腾,起伏如浪涌波翻,而此山独高耸插云,俨若金鳌出海,故名。为旧《志》八景之一,曰“金鳌东峙”。
  猪场坡 一名长坡,在城东南四里。坡均土阜,长十余里,若几案。每当红晕春晖,半壁余光返照,朱紫与城楼雉堞倒影于清波白石间,天然画境,为旧《志》八景之一,曰“长坡夕照”。
  穿 石 在城东八里。有二说:山如画屏,绝顶一孔彻山背,晓日东升,其光四射,大有奇观,此以“日光之穿石”得名也;是处西为马田,南为梯子洞,两水皆由石洞中穴地而出,会于寨前,此以“水之穿石”得名也。
  石羊洞 在城南太平哨、穿石之间。山若覆钟,有一洞,蛇行可入。相传有马姓者避贼入洞中,甚昏黑,曲折里许,倏然开朗,内有河,河岸石羊眠处,杨梅累累,尽啖之,寿百有四岁。
  南仙洞 在城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余丈,入洞三十步,地势平坦,可容千人。内有深潭,极清澈。
  龙鼓山 在城南十里。详见《艺文志》张钝《龙洞听鼓记》。
  兴隆山 在城东南八里。山足下垂,嶙峋若齿,石径层叠如登梯然。上有庙,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蛟从神龛下出。
  李子山 亦名隐子山,在城东南平坝陇。高广数里,开敞若几。为明朱同知由棣死难处。
  诸葛岩 在城东南一甲寨紫云山南。道路险绝,相传武侯南征时驻此。
  紫云山 在城东南十八里。山幽林密,羊肠樵径,如通天然。
  关刀石 在城北马武屯右。矗立田中,高丈许,宽七尺许,厚尺许,下丰上锐,俨有锯齿,形肖关刀。
  出门三炮 在安上村门首。活石三块,大小、高低、距离均相等。
  钟灵山 在城东南二十里。曲径通幽,丛林拥寺。山半有洞,下有深潭,清澄若镜。
  笔架山 在城南龙洞寨。锋颖三出,秀丽非常,恰肖笔架。
  回龙山 在城东南五家寨。林木茂盛,石窍玲珑。山势至此,折而向北,故名回龙。
  金银山 亦名藏甲岩,在城东七里。云峰缭绕,石壁嶙峋,一户双开,限阈皆具。相传昔人藏甲于此,废垒犹存,俗谓内有金银器皿云。
  敞口洞 在城东驼背关东。洞中深广各数丈,内供观音,又名观音洞。洞外对面一横山,方正朝拱。
  洛阳洞 在城东十五里。溪中有两石穴,方围十余丈,天然栏楯若井甃然。每春水涨时,蘋藻曳青,云岚滴翠,鱼跃出水,如龙门暴鳃者然。土人沿梁楯外取鱼为利。旧《志》为八景之一,曰“洛阳鱼跃”。
  石 角 在城北十八里沙锅寨。寨旁有洞,洞旁有耳,仅容一人蛇行入,以口承之,呜呜成声,凡四五处皆然。
  交几山系
  香炉山 即架部屯,在城西北五十里。高耸峭拔,状类香炉。
  马鞍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形势高耸,有天马腾空之状。
  将军石 在城西北谷挂寨。屹立山巅,高十余丈。
  金钟山 在城西北五十里。形如覆钟,周围有山十八,面皆向此,俗呼“十八罗汉撞金钟”。
  兰花山 在城西北四十里,亦名莲花塘。山麓两水分流,即公固、思腊二河也。
  猴儿洞 在思腊河半岩中。产猿猴,当夜深时,彼鸣此应,或断或续,仿佛巫峡月下也。
  磨盘石 在挂多寨。下有鲤鱼跳龙门石,顶如帽缨。水涨时,思腊河一带之鱼皆来朝会,随跳入洞,居民即于洞口取鱼;贪多者将洞口开大,鱼因不至。
  慈母山 在更屯,俗名背儿坡,状如老媪负子。上有塘,相传犀牛藏此。
  穿 洞 在小谷拐前,亦名天生桥,公固河出其下。
  仙人洞 在城北四十里。四围皆山,而此较大,中有洞,宽十余丈,左右皆石壁,上有石人如罗汉排列,顶有天窗,日光照耀,奇胜难言。内有深潭,滴声如金玉,又有石钟、石鼓,扣之,响震洞中。
  石头打伞 在北区母鸡岩。柄约二丈,顶面宽十余丈,形极肖也。
  石香炉 在北区革秧冲。石足三,共承一炉,周围丈许,高可一仞,居民焚香其中。
  玉林山 俗名峻石庙,在城北齐伯房。山削如壁,栖崖建寺,境极深幽。石径纡斜,而山光树色又掩映左右,俨然山阴道上。山半有洞,曰龙马洞,相传明时出龙马。
  大红岩 在城北六十五里。矗立思腊河上,形如刀削,色类晚霞。每值晴霁,与日光掩映水中,真奇观也!
  九龙山系
  马头山 在城南四十五里。群山联络,高耸凌云,状如马首,因有大小马头之名。有八景:曰“雾卜晴雨”,曰“洞产金银”,曰“神马呈祥”,曰“虾蟆兆瑞”,曰“双水交流”,曰“小泉百出”,曰“古垒留迹”,曰“铜鼓余音”。
  白鹅山系
  革老婆石 在城东南落虹冲,有石屹立,俨若人形。山顶如苗妇人之绾结,故名。
  鱼 石 在城东南落虹寨。河内有石,似鱼,每风晨雨夕,群鱼出游,如朝王然。
  岩孔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高峻盘亘,顶平,广可坐万人,旁多孔穴。
  将军山 在城东南九甲堡后,端严坐镇,群山罗拜于前。
  蹲狮山 在城东南十八里,亦名狮子山,状如狮子蹲踞。
  惊蛰鱼石 在城东南安济桥下。惊蛰前后三四日,鱼皆列队而出,如屯兵然。卢《志稿》言溪中白石磊磊,俨如诸葛八阵。
  爆石崖 在城东二十里。巉岩高峻,藤萝补青,山半有泉,流注龙潭。岁旱,土人烧巨石投潭中爆之,祷雨辄应。
  胡家洞 在城东羊昌河。乱石嶙峋,中有石洞,洞门半为石掩,自洞外观之,天光下射,晶朗莹澈,有若旗纛者,有若龙凤者,有若钟鼓、井臼者,皆石凝成。
  排山洞 在城东南十里排山。石壁陡削,曲径攀缘而上,洞门狭小,躬腰入则宽敞,约五亩许。其上石岩斜覆,空气光线俱足,惜无水耳。
  避兵洞 在城东陈寨门首下寨。洞口长方,曲腰入约半里,宽敞无际,可容数百人。有水有岩有石梯。乡达张亮采避乱题壁诗尚存。
  四轮山系
  四轮山 在城东南四十里。形势挺拔,四面皆方,诚鬼斧削成。
  白 岩 在城东三十五里麻线河上。岩白如雪,长数里,百里外均及见之。
  高峰山 在城东三十五里。形如方几,四壁若城,高二里,周围五里。有石立道旁,镌“玉屏”二字。有盘龙石,长四五丈,盘旋如龙。有面壁岩,高三十余丈,镌“西来面壁”四字。柏干参天,溪流绕砌,山雾早收,林鸦晚噪,徘徊俯仰,异趣顿生矣。山多虎害,自立刹后乃免。相传明建文帝曾游于此。
  观音洞 在高峰山下。洞如屋,宽广可容百人。有观音坐莲像,旁有鹦鹉、钟鼓、旗伞,皆为岩浆所结。灵奇变幻,方之飞云岩,曾不少让。
  海螺山系
  唐帽山 在城东南五十五里。端正庄严,势凌霄汉,为省垣山脉之祖峰。上有庙址,相传明建文帝曾栖息于此。
  羊吊岩 在唐帽山侧。有岩高削,顶倒垂一石,色独白,状如羊。
  狮子山 在城东凯掌紫木井。头尾悉具,雄伟轩昂。
  石牛、石虎、石龙 在城东七十里平寨。寨东有活石如牛,其色红,相传出现则牛瘟,故埋之土中。不数武一洞,中有石,曲折如龙,甘泉一泓,自龙口流出,混混不绝。寨之东有石,蹲伏如虎,亦传先年出食邻村鸡犬,人因将虎头击碎。
  鲤鱼石 在城东普贡寨后山。山有洞,结石成鱼形,鳞甲毕肖。鱼口有小塘,洞上水滴皆入鱼口,有吞吐之势。
  花鱼洞 在城东沙坝寨北傅家桥附近。岩高数丈,水由底涌沸而出,彼出此消,相距咫尺。夏秋则寒,冬则温,冰雪之日,热气升腾数丈,尤为奇观。
  山 险
  金鳌山系
  驼背关 在城东四里金鳌山前。西护县城,东通王家冲、天秤寨等处。两旁巉石,高不可逾,一径中开,只容数人。
  大 关 在城东五里金鳌山后。西通县城,东通小鸡场。陡地危岩,生成天险。
  李家冲关 在城东四里。西南通县城,东北通老鸡场、下营等寨。岩石峻陡,与大关相接,贵安马路经此,费工不少。
  铜鼓关 即黑洞关,在城东南六里。西北通县城,东南通何家苑。两旁岩石重封,山之长亘与驼背关相连,险亦伯仲。
  穿石关 在城东南七里。西通金官塘、头堡,西北通县城,东北通洛阳桥、曾周马场,东南通羊昌河场,为全县最险关口。
  平坝关 在城东南十五里。东南通陇口、坝上,西北通五家寨,东通羊昌河。两山皆石,亦要隘也。
  杉树关 在城南十五里槎头堡后。东通大小王下,达安顺之鲊陇场,北通县城,南达龙狗场。虽不甚险,亦冲要之道。
  细背关 亦名小石关,在城东南十七里。乱石嶙峋,西通车头堡,东通一甲寨,北通梯子洞、马田,与大石关、谷龙关相连成犄角之势。
  大翁关 在城东南二十里。东通龙潭寨至羊昌河,西通薛下达龙狗场,亦乡僻之关隘也。
  四轮山系
  花家关 在城东三十五里。西通焦家桥,东通曾周马场。羊肠鸟道,险殊足恃。
  下洞关 在城东五十里。东通清镇县城,南通曾周马场,西通凯洒诸寨。水绕山环,险亦天然。
  沙子关 在城东南五十里。东通马路场至省城,西通活龙场至广顺,北通毛昌堡至县城。雄踞东南,屏藩西北。
  白鹅山系
  岗石关 在城东南四十五里。西通毛栗坡场,北通羊昌河场,东通活龙场,南通广顺县城。险道曲折,足资扼守。
  牛坡关 在城东南三十五里。西通羊昌河场,东通岩孔达活龙场。山势道路,崎岖难越。
  鹿角山系
  沙子哨关 亦名茶亭关,在城西南十五里。东北通县城,西通石板房,亦滇黔孔道上之关隘也。
  猫洞关 在城南二十里。为由龙狗场出饭笼铺达贵安马路必经之地。关前关后,一线羊肠,计十五里。
  大元关 在城南二十二里。南通鲜陇场至安顺旧州,北通龙狗场至县城。南有土地关,距此关五里,亦均由本县达旧州暨紫云之隘口也。
  大小石关 在城南四十里。两关相距二里,东通周刘官屯至广顺,南通九溪至安顺,北通鲜陇场。虽处乡僻,然关隘也。
  交几山系
  上坝关 在城西北四十里。西北通架布鸡场,东南通马鞍山。山曲路狭,深足固守。
  土地关 在城西北七十里。北通织金,南通架步鸡场。羊肠一线,山逼险足。
  洗手关 在城西北三十五里。西通乐平场,北通海坝场,东南通县城。道路崎岖,山林丛杂。
  高洞关 亦名绝地关,在城北四十五里。北渡思腊河至织金牛场,西通三岔河至乐平场,东通齐伯房。道路峻折,扼险足守。
  三岔冲关 在城北四十里。北通织金牛场,南通十字路。复岭嵯峨,路径险绝。
  来吉关 在城北五十里。北通齐伯房,南通三柯树,东北通大小翁林。崇岭羊肠,登陟非易。
  高坡关 在城北四十里。北通来吉关,东北通凉水井马场,南通十字路。山峻路危,亦隘口也。
  龙昌关 在城北四十二里。北通清镇高山堡,西北通大小罗海,南通四、六、九。【四甲堡、六甲堡、九甲堡等地段】道路蚕丛,北方屏障。
  门闾山系
  余家关 此关在城西二十八里,平关在城西三十里,两关耸踞,西通乐平,东达县城之要隘。
  白岩冲关 在城西十八里。西通乐平场,西南通架步鸡场,东通县城。西乡要塞,县治藩篱。
  小庙关 在城北七里。北通十字路场,南通县城,亦北乡之可扼险处也。
  长冲关 在城东北二十里。东北通芦荻哨,西南通尧旦塘,为马路未通以前滇黔必经之要隘。
  五马塘关 在城东北七里。西南通县城,东北通界首铺、尧旦塘,亦马路未修以前官道上之要隘。
  油榨关 在城北十里。南通县城,北出黄家龙潭,达清镇之镇西卫,为本县川盐抵城必经之关隘。
  牛昌关 在城北二十五里。北通麦翁,南通油榨关。
  野耶关 在城西五里。东护县城,西通蒙坝、萧冈等寨。
  挖沙关 在城北十五里。南通白瓦寨及县城,北通四家堡。冈陵高峙,路出羊肠。
  河道
  思腊河枝干
  思腊河源出威宁县东南以且海,东北流经水城、郎岱、普定至县属滑挞寨入境,谷尺水自南来注之。谷尺水源出交几大山,过谷①尺寨、滑挞寨,伏流入思腊河。【枝一】又东北十里,经挂多寨,为老雄渡。又东北五里,经崖上寨,为税上渡,小路沟水自西南来注之。小路沟水有二源,皆出鸡场,一过小屯街寨后,经栏马桥至盐泡井伏流;一过小屯街寨前,经尾巴寨、浪竹坝、王家寨、平寨、冲头地、白脸崖至小路沟伏流,同行数里,入思腊河。【枝二】又东北五里,经思腊寨,为黄茅渡,来戛河自南来注之。来戛河源出莲花塘,过谷茅寨,经大小箐口、干樟、谷当、斗篷寨、卷槽田入思腊河。【枝三】至此始定名思腊河。又东流二里,为老渡口。又东流三里,为梭杠渡。又东北流十里,经摆卓寨,为小渡口。又东流三里,经天生桥,三岔河水自南来注之。三岔河有三源,一发源补彩,经大补陇、光耸、龙潭坝;一发源水跳崖,过小补陇、小粪田;一发源黄泥窑,过煤炭窑、鹅抱蛋、尖山口,三流同会于龙潭坝,过天生桥,入思腊河。【枝四】又东北五里,经邱哨渡,为邱哨河。又东北五里,经板岔渡,马跳岩小水自西南来注之。马跳岩小水源出斝角山,过马跳岩入思腊河。【枝五】又东北七里,经狗桥渡,织金三甲小水自北来注之。【枝六】又东北十里,经蔡家阴骘渡,又十一里,经补泥渡,补泥河水自西南来注之。补泥河源出三岔山,东北流经赶坝、滥木桥、来不答、茅草寨、齐伯房、龙家苑、革当多,翁林寨水自南来注之。又打鼓寨水自东南来注之,二流既合,为三岔水,过补泥桥,为补泥河。又过生脚,入思腊河。【枝七】凡入境行约七十六里,又东北七里入清镇,下流至陆广,以下即乌江。
  ①谷,原作“骨”,误,据上文改。
  邢江河枝干
  邢江河源出县境二官寨龙井坡,【一说此河系接九溪下流,非发源于二官寨龙井坡。龙井之水注于九溪大龙潭而成河耳】东南流三里,经下坝,又五里,经安顺狗场屯,又三里经鸡昌,为鸡昌河,黑寨水自东北来注之。黑寨水源出县境河上洞,西流经白鸡山之田坝头、虾蟆关,折而东南,经新寨,会东北来之六车坝水。六车坝水源出鹿角山,过张家坝、凉帽山、六车坝、新寨,入黑寨河。又经安顺黑寨,折而西南,入邢江河。【枝一】又东南过增福小寨,珍珠井水自西来注之。珍珠井水源出安顺背陇坡东,经安庄屯至增福小寨入邢江河。【枝二】又南经大水桥,为大水河。又经大路马场西,饭陇铺水自东来注之。饭陇铺水源出县境龙眼山,西南过安顺石板房、中所屯、鸡场、马场,入邢江河。【枝三】又南至大龙潭,野鸭塘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四】又南流至九溪坝,为九溪河。又南过下九溪,张家庄水自西来注之。【枝五】又南至五翠,西地水自西来注之。【枝六】又东至二十五眼桥,把士寨水自西来注之。【枝七】又东至吴章,龙潭寨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八】又金怪桥水自北来注之。【枝九】又东至平寨,阿汪寨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十】又东至刘官屯,红革老①河自北来注之。红革老河源出县境石家大坡,西南流经阿南、山金、平寨,至平桥大冲,纳三块田北来之水,南流经安顺红革老寨、蜡体关、野狗桥、老邦寨注于河。【枝十一】又东经纳赛,名纳赛河,平寨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十二】又东经县境黑秧寨,王官堡水自南来注之。【枝十三】又东北三里经黄蜡大桥,名黄蜡河,羊西龙潭水自西北来注之。羊西龙潭源出羊西大坡,过芒种注于河。【枝十四】又东北五里,经阿浪塘、新寨,萧家庄水自西北来注之。萧家庄水源出萧家庄打鼓龙潭,东南流经骆驼山、老军坝、路家庄,至马龙口注于河。【枝十五】又东北三里,经邢江河石桥,始定名邢江河。又东北五里,经下小河,谓之“黄龙奔江”,槎头河自北来注之。【枝十六】又东五里,至河头寨,清溪堡水自西南来注之。清溪堡水源出陈亮堡,北流经上下簸箕,东过活小寨、桐木园,南过清溪堡注于河。【枝十七】又东五里,经猛古,马桥水自南来注之。马桥水源出安顺龙潭寨,北流过猛坝营盘,至杨梅寨会县境虾蟆口水,又经龙箐、下武、栗木寨,至猛古注于河。【枝十八】又东北十里,经羊昌河桥,遂变名羊昌河。安脚寨水自西南来注之。安脚寨水有二源,一出黄水冲,过凯成、老山、茨门、高寨;一出瓦窑上,过大小陈寨、张官堡,同会于安脚,过辜家堡注于河。【枝十九】又东北十里,至张家庄,钟灵山水自西北来注之。钟灵山水源出钟灵山麓大龙潭,至大园头南纳龙潭寨水,至一甲寨北纳陇口水,至独山北纳滥坝水,又经滑石板、中寨、新寨注于河。【枝二十】又北三里,经洛阳桥,又变名洛阳河。又北五里至下洛阳,马路河自西南来注之。马路河水源出五家寨万古龙潭,东北流过回龙山,纳梯子洞自龙鼓山西北来之水,又东经穿石,纳马田西北来之水。又过威清坝、马路河、坟山坡、老岛注于河。【枝二十一】又北五里至上小山,宅吉水自西北来注之。宅吉水源出白瓦寨,东流过马路、苗田,纳北来么营坝水。又过界首铺,纳玉龙洞水,南至宅吉,纳西来萝卜①园水。又经江西寨、小鸡场、郭官堡,至上小山注于河。【枝二十二】又五里,经焦家桥,水塘河自西南来注之。水塘河源出营盘母猪龙潭,过水塘、雷打坡注于河。【枝二十三】又三里,至新堡,东兴寨水自南来注之。东兴寨水源出郑家苑,过小白头、东兴寨、桑区注于河。【枝二十四】又十二里至下小河,鸭笼坝水自西北来注之。鸭笼坝水源出黄家龙潭,过竹园小坡、毛栗园,至谢家湾伏流,至龙井塘出,南纳马武屯水注于河。【枝二十五】又麻线河自东南来注之。【枝二十六】计入境约流八十七里,入清镇后六羊昌,下流入乌江。
  ①革老,原作“老革”,误,据下文改。
  槎头河枝干
  俗名车头河。发源城北青山脚青龙潭,南流二里,母猪潭水自西南来注之。【枝一】又东南流三里,至许家坡,双龙潭水、木龙潭水自北来注之。【枝二】又东南五里,至戴官堡,沙子冲水自东来注之,【枝三】龙潭坡水自北来注之,【枝四】李五洞水又自北来注之。【枝五】又西南三里,至水关坝,东关厢水自东来注之,【枝六】宋家河水又自西北来注之。宋家河水源出鞍子山挖水井,东南流经双石头,纳黑龙潭水,经萧家屯,纳朝觐西来之水名许家河。又东经滥堡子,纳双龙潭北来之水,伏流经天马山入城,名宋家河。又过谢家桥,出东水关注于河。【枝七】又二里,至九眼桥,蚺蛇洞水自西来注之。【枝八】又南三里,至陶官堡,高堡子水自东来注之,【枝九】小干河水自西来注之。小干河源出鹿角山猫坝,过大洞坡、绿茅场、花堡子、尧蓝堡注于河。【枝十】又夹马关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十一】又南三里,至岩①脚寨,五里屯水自西南来注之。五里屯水源出沙子哨皇井,过马鞍山、下头堡、五里屯、龙凤山、岩脚寨注于河。【枝十二】又南三里,至大寨,新场水自东来注之。【枝十三】少前,龙井水自西来注之。【枝十四】又五里,经槎头堡,河之所由得名也。又南五里,至小王下,广口河自西南来注之。广口河源出马洞,过向阳庄注于河。【枝十五】龙洞水自东来注之。龙洞水源出笔架山,过老鼠洼、郝下、薛下注于河。【枝十六】又南二里,洞上河自西来注之。洞上河源出大元关凉水井,伏流至龙潭出口,会小井、新井水,穿木鱼坡,过石头庄、珞珈山注于河。【枝十七】又南十里,经上小河、下小河,至大丁山入邢江河。凡行约四十三里。【槎头河以槎头堡得名。自槎头堡讹为车头堡,槎头河故讹为车头河】
  ①卜,原作“葡”,误,据新《平坝县志》(贵州省平坝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改,后有类似情况径改,不再一一出注说明。
  麻线河枝干
  麻线河源出广顺麦播寨,初名罗朗河,东北流经县境桥边,为麻线河。又东北十里至小堡,为铺陇河,老窑、新窑二水会小堡水南注之。【枝一】又北八里,经岩孔寨,落虹冲水自西来注之。【枝二】又北五里至桥头寨,花排水自东来注之。【枝三】又北五里,经通催,双眼井水自西南来注之。【枝四】又东北七里,经龙潭寨,狗场水自东南来注之。狗场水源出鸡窝寨,过大小狗场、新堡、河湾,至龙潭寨注于河。【枝五】又北八里,经老郎寨,哨脚水自西北来注之。【枝六】又二里,经七甲堡,白崖后陇山水自东来注之,【枝七】湖坝坎水自西来注之。【枝八】又东北十里至麻窝,长塘河自西南来注之。长塘河源出十里堡蛮子井,过下石桥、猫猫洞、杨家新寨、落戈场、隔跳坡①,至小河口注于河。【枝九】又北十里至下小河东,纳虾儿河水入邢江河。【枝十】计入境行约六十八里。
  ①岩,原作“崖”,误,据下文改。
  二湾河枝干
  二湾河源出县境郑家新苑老莲塘,西北流三里,至二湾寨,遂名二湾河。又三里至帮堡寨,猪槽堡水自东南来注之。猪槽堡水源出大石坡母猪龙潭,②过猪槽堡、马路场、马路寨注于河。【枝一】又三里经普贡寨,又北流十里,经克酹寨为克酹河。又北五里,经魁山寨,暮戒水自东南来注之。暮戒水源出杨柳哨,过暮戒大坝、平寨,至魁山注于河。【枝二】又三里,经曾家寨,水塘寨水自西来注之。水塘寨水源出四轮山,过嘉禾寨、大小破塘、水塘寨、栗木寨,至烟园头注于河。【枝三】又北流八里,经曾周马场,谢家寨水自东南来注之。【枝四】又五里,经关口寨,上下滥坝水自西南来注之。上下滥坝水源出高峰山,过上下滥坝,至哈忙注于河。【枝五】又北五里,经上下凯洒,又十里,经茅草寨入峡,又三里经上洞、下洞出境,下流经后六羊昌入邢江河。计入境约行五十八里。
  公固河枝干
  公固河发源安顺尹家庄,东北流经唐官屯,又东经县境罗大寨,岩上庄水自北来注之。【枝一】段家庄水自南来注之。【枝二】又东北十里,经马鞍山,星宿海水自西南来注之。【枝三】又东五里,经苗寨,马家庄水自北来注之。【枝四】又东五里,经穿洞,又五里,经公固大桥,遂名公固河,老顿坡水自西北来注之。老顿坡水源出莲花塘,经黄家庄、老顿坡注于河。【枝五】又五里,经老乐平城,又东北七里,经唐约寨,石头寨水自西南来注之。石头寨水源出大屯木底龙潭,过小屯、石头寨,会小箐龙潭水,又过安全屯注于河。【枝六】又东北十里,经龙藻桥,应坝寨水自北来注之。应坝寨水有二源,一出海坝场,一出龙坑,至应坝寨合流注于河。【枝七】又东北十里,经摆约桥,粮田水自北来注之。粮田水有二源,一出上革浪,过谷抱;一出沟里,过母猪寨,同会于粮田为小河口,经大屯注于河。【枝八】又东十里,经大河边,中寨水自北来注之。中寨水有二源,一出摆捞,一出小马场,至中寨合流,经沙锅寨注于河。【枝九】又东北十二里,经十朱桥,四家堡水自北来注之。四家堡水源出小白岩,过太平地,东北纳粮田之水,又过卷槽田、罗家苑、四家堡注于河。【枝十】龙潭口水自南来注之。【枝十一】又东北十里,经麦翁,九家堡水自北来注之。九家堡水源出滥岩,过廖下、六家堡、九家堡、后所,注于河。【枝十二】又东北八里入清镇境,下流合滴澄河,会乌江。计入境行约九十九里。
  ①隔跳坡,原文如此,疑“隔跳”为“虼蚤”之误。
  ②道光《安平县志》曰:“二湾河发源于猪槽堡二龙潭。潭一在堡庙后,一在堡前,大旱不竭。东流二里,为二湾河。”今考其地,无水流经,当以寨内龙潭为源头。
  尤爱溪枝干
  尤爱溪源出县境龙头坡,溪东属广顺,溪西属平坝,办插花时据此划界。东北流五里,至野鸭塘,又十里至凯坝新场,又五里至林雅,又十里经沙坝,干河水自西南来注之。干河水出凯掌,有二源①,合于紫木井,过干河、嘉林寨,至火炉山伏流,至沙坝寨傅家桥出注于河。【枝一】又十里,经广顺党武寨、马路河而去,下流即南明河水之一。计行境内约四十里。
  以上河流,思腊、邢江、公固三水经行崇山复岭,距农田高低悬殊,不惟不通舟楫,并亦难资灌溉。槎头、二湾两河,流行平原,纡徐曲折,岸上畎亩受其润济。至各河所载枝干,即以本河为干,来会者为枝,而枝干皆只就平坝境内言。
  ①“有二源”下似有脱文。
  以潭名者
  小箐龙潭 在石头寨。尝出海螺,水最清冽,居民以之造纸,名播四方。
  大龙潭 在萧冈寨。野猫沟及马槽冲之水伏流由此出,宽约二十丈。
  犀牛潭 在补朗小寨。深不可测,相传与清镇王家寨之水相通。人民祈雨辄应。
  黄家龙潭 在城北二十里大路旁。水极清澄,宽约十亩。
  羊西龙潭 在羊西大坡麓。形如满月,可灌田畴。
  陡坡潭 在城东南三十里,为邢江河经过之地,深不可测。
  大补陇龙潭 在大补陇龙潭坝。相传内有灵物,如以石投之,水即涌出,淹没田亩。居民告①诫,无敢犯者。
  万古龙潭 在五家寨。
  狮子山龙潭 在洛阳桥狮子山田坝中。大小二潭,浮翠涵碧,可乐可畏。
  双龙潭 在城南向阳庄。相传出比目鱼,惟不甚深。
  黑龙潭 在城南桂麓庄山峡中。不大亦不深,惟春雨潭涨,可溉百亩;平时亦出细流,环庄如带,四时不绝。
  白马潭 在大元关寨中峭壁下。供饮料,资灌溉。
  以塘名者
  四元大塘 在下坝。塘宽百亩,水涨若湖。
  大小金官塘 在陶官堡后山上。
  阿浪塘 在邢江河中。水漫成塘,宽广数里,风景颇佳。
  芦茅塘 在谢华寨、大寨之间。长数十丈,形弯如带,向谢华寨一面环抱。
  水 塘 在水塘寨。春夏之际,水与田平,极便灌溉。
  野鸭塘 在东三区野鸭塘寨。
  ①告,原作“诰”,误,据文意改。
  温水塘 在城东十五里半边山。水比他水之温度略高。
  落戈塘 亦名落戈龙潭,在落戈场。水宽四五亩。
  以泉名者
  百刻泉 在城西百余步。旧《贵州通志》云:水从石罅中出,瀯瀯涓涓,一时之间,再盈再缩,如潮之有信,故曰“信泉”,又作“圣泉”。《一统志》云:百刻泉在安平县西一里,一泓自石罅迸出,汇为方池,每日潮汐无停,置石鼓其内,潮溢咫余,下至鼓半而止,昼夜凡百刻,故又曰“百刻泉”。今词人、游女,或献香花,或掷金钱,再拜祈请,泉即澎湃,若有神灵,故又名为“灵泉”。旧《志》为八景之一,曰“信泉刻漏”。【按:潮汐、石鼓之说,今似未符,不知其源有淤塞否】
  珠 泉 在城南,详《艺文志》内碑记。一名“喜客泉”,又名“喷珠泉”。旧《志》为八景之一,曰“珠泉喜客”。
  干 泉 在城东鸡窝寨石齐坡。平素无滴水,天旱久反能涌出,可溉田亩。涌后数日,辄降大雨。
  温 泉 在城北徐家渡。温度可以烫猪,可浴疮癣。
  哑 泉 在城南沙作铺。旁镌“哑泉”二字于石,盖水最毒,今已涸。
  不竭泉 在城西四十五里三柯树。石穴幽深,形似虾蟆口。村人饮料,咸汲于此,以长竿绑木瓢〓之,终日不竭。
  饮马泉 在城北马武屯。涓涓细流,久雨不溢,久晴不竭,恰能饮马。
  以井名者
  七家井 在城北顺城街。泉由沙中冲出,为附郭第一泉。
  大 井 在北街巷口。城内及附郭诸田,均资此井暨赵家、史家二井灌溉。
  龙 井 在城东城隍庙左侧。
  赵家大井 在城东龙王庙前。与城隍庙侧龙井同源,味俱甘美,久旱不涸。
  史家大井 在城南大路旁。来源甚远,久雨不浊。
  月亮井 在南街城垣脚。形如半月,味最甘美。
  朗筛井 在西门侧。水自岩罅中出,炊饭成红色。
  双 井 在城西梓潼阁侧。左井自岩罅中出,水可溉田,右井不盈不竭。味均甘美。
  关刀井 在东关厢。味甚甘美,久旱不竭。
  七星井 在东郊文庙内。井口外甃成泮池,不盈不涸,水极清澈,烹茶尤美,故泮池水甲于他县泮池云。
  星宿井 在猪场坡上。口小如箕,俯视则满井光荧,有若星宿,故名。
  双眼井 在安乐寨侧,当羊昌河场孔道。久旱不竭,行人便之。
  珍珠井 在城南谢华寨。水从底出,累若贯珠,故名。此井与珠泉相类,距离不甚远,说者谓配合成对,实则味之甘洌、烹茶之美,超过珠泉倍蓰,惜未经陆羽《茶经》品题等第。
  白鹅井 在落虹寨白鹅山下。
  白云大井 在白云庄左侧。水由地涌出,甃为四井,一曰四方井,水清洁,供饮料;一曰月亮井,宛似上弦之月,供洗濯;又二长井,一洗蔬菜,一染布匹。清乾隆间建。邻近数寨,均汲于此。【按:现只四方井及洗菜之长井】
  海螺井 在白云庄右侧,与华原寨共。水由岩罅中出,岩张口如海螺覆之,恰容一人一担汲筒出入。风能动荡而日光不入,味最甘洌。春水泛滥时,井中一尘不染,远近村落咸汲于此。
  鸡场堡井 在林下寨后、鸡场堡侧。井口如巨釜,久旱不涸。
  千人井 在天台山下。安酋作乱,居民千余避匿山中,取汲于此,故名。
  饭笼铺井 在饭笼铺寨外。自口至底,能经直垂之绳十余丈,故能供数百户取汲。
  鱼 井 在梯子洞寨外。日常有鱼,千万成群,游戏水面,见人不畏,去来自若。
  凉水井 在北乡马场侧。水从石罅中出,愈入夏愈清凉。
  铜鼓井 在蛮山高寨前。水时潮时退,潮时如铜鼓铿锵有声。产鱼,口如铜铁,身前半红色,后半青色,肉味细美。
  盐 井 有三:一在上小河,一在曾周马场,一在首家窑。相传昔曾煎盐云。
  皇 井 在沙作塘。相传明建文帝过此,渴甚,掬泉饮之,后因以为井。今饮者必跪取方得,故名。
  马武屯井 在马武屯寨。不涸不溢,与他井无殊,所异者,石甃成正方形,井口甃弦凸出,汲者之足污不致流入井。上不祠龙神而祠井神,神前方石不凿孔,化帛而镌字为铭,铭曰:“源泉混混,停蓄为井。其来最远,其甘可饮。久雨不溢,久晴不损。君子则之,以养民而务本。”
  按:凡村落皆有井,《志》中所载井、泉不及五十。全县之大,岂止此数?但其中或名不甚扬,或水无永久性者实多,故不能一一备列。又潭、塘、井、泉皆同一停潴之水而异名耳,所列潭、塘寥寥,盖亦援载井、泉之例。
  以水名者
  回龙水 在城西三十五里苑子头。水口有二,一出一入,循环不已。
  倒流水 在城北五十里来吉山腰。泓水一源,初发时为石岩所阻,倒向上流约三四丈,始顺流而下,故名。
  西流水 在城东门外,即文庙前之文笔水。【亦即槎头河上流】元以前谓之东溪,又谓之平川水。自城垣堡迤〓而来,曲曲盘旋,由巽转兑而去,故名。旧《志》为八景之一,曰“东水西流”。【县古名东溪,殆取义此溪】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