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旧《志》成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坝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3054
颗粒名称: 第二 旧《志》成书
分类号: K297.35
页数: 10
摘要: 平坝县旧《志》成书的修志历史。
关键词: 平坝县 旧《志》 成书

内容

成书时代
  第四次志稿辑于知县刘祖宪,名《安平县志》,旋即刻版付印,装订六厚册,《安平县志》于是成书。考刘自作例言,起稿于道光六年(1826)九月,成书于七年(1827)十二月。
  全书序文
  刘书每类之前各冠小序,卷首列有总序。兹凡小序皆弗录,总序属一、二、三各次志稿者,见诸上述不再赘外,只录关于本次之总序二首、引一首。
  序 一
  邑之有乘也,修史之粉本也。史有褒贬,必取信于本地出身之志载,斯为信史矣。而六经者,又修志之根柢也。如诏、谕、奏、疏,诰命体也;观天察地、度地居民与夫制度沿革损益,纪载体也,则兼乎《书》;祈年祷雨,祝圣延厘,坛庙祭祀,饮射宾兴,各有仪节乐章,秩然有序,则兼乎《礼》;星何以飞?彗何以见?冰雹何以间作?修省何以获免?此理甚微,其应甚速,是皆阴阳变易为之①,则兼乎《易》;文人学士,诗歌碑颂,忠义节烈,间吐奇光,即苗童硐女,游咏②赠答,虽非正轨,亦饶十五国之风趣,则兼乎《诗》;至于抑扬前哲,品题时贤,要在发潜德之幽光,存忠厚之遗意,一私不敢存者也,则又兼乎《春秋》。乐统乎礼,礼行而乐附焉,志之难也如此。
  安平此志,亦③因乎旧志,间有删削。弃所当弃,录要之意也④;
  ①为之,道光《安平县志》作“之为”。
  ②咏,道光《安平县志》作“歌”。
  ③亦,道光《安平县志》作“一”。
  ④“弃所当弃,录要之意也”,道光《安平县志》作“删所当删,亦删烦出简之意也”。时有新增,增所当增①,无沽名钓誉之为也。撰述归之②一人之手,无旁杂以人言,而又于公余之暇,取诸平日之所见所闻及延访所及者,参考而互订焉③,盖其慎也。他日輶轩采访④,必⑤叹其书之信而足征,可知安平虽小,将必列于大雅之林矣!樾亭庆林序。
  序 二⑥
  邑之有志,非欲以饰美观、矜博识、侈华藻也。将以使生于斯者,念先畴而绵世泽,景芳型而美风俗也;将以使官于斯者,览其疆域风土、山川险隘、户口田赋、兵防邮传以及节烈之芳轨⑦、政治之因革、学校选举之盛衰,莫不了如指掌,而后得以识张弛之异势、缓急之异宜也。
  独是平坝自明洪武设卫以后,志乘缺如。康熙三十年(1691),知县黄亮辑有《志稿》四十篇,道光二年(1822),知县徐玉章因而广之为七十二篇,钱学使称其“无戾作者”,此皆有功于安平者也。然大成宫殿凡五迁,只详二地;名宦乡贤多辈出,仅载九人;关隘全缺,疆界未分,文治武备亦多疏略。而一卫有三指挥,公署只记县、捕二署。黄亮木主,旧祀书院,文中美请修城垣,动帑逾万,《志稿》均轶之。余若田赋、土产及忠烈、节孝,亦多有舛漏。
  宪于莅任之初,首议修辑,而谭瑞之《黔纪》既无其书,有明末年,屡经兵燹,乾隆戊辰⑧(1748),吏房失火,案牍无存。有志未逮,盖二年于兹矣。道光丙戌(1826)六月,从生员张瑛家得读国初卫守备卢公大济《志稿》一卷,纪载虽亦无多,而文庙之屡建于沙作东郊,平坝之旧名东溪,以及名宦乡贤、忠烈节孝、宦游死难、明经孝廉
  ①增所当增,二“增”字原均作“益”,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②之,道光《安平县志》作“诸”。
  ③参考而互订焉,道光《安平县志》作“参互而考订焉”。
  ④采访,道光《安平县志》作“访采”。
  ⑤必,道光《安平县志》作“无不”。
  ⑥序二,此标题道光《安平县志》作“新辑安平县志叙”。
  ⑦节烈之芳轨,原作“节义之轨范”,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⑧“戊辰”二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之岁”二字。及指挥、千百户、驻镇同知等之姓名,多为黄、徐《志稿》所未备,硕果之存,珍如拱璧。若不急为修辑,后益无征,岂非司牧者之过哉?
  惟是平原地瘠民贫,宪于是①年冬间议改文庙,卒以捐助无力而止。劝设便民仓谷及城乡义学,躬为劝谕②,数不满千金,且历二年而始竣事,若设志局,筹经费,虽数年弗能集也。用是开列条款,札饬诸生,采访旧闻,各陈所见,捐廉延请黔西优贡何天爵先生序次之。然事非亲历则有不得其详者,乃督六房书吏,遍搜旧牍,如城池、公署、职官、田赋、经费、蠲恤,颇得其详。又于下乡勘验及躬劝义谷、学田之暇日,与乡绅耆老相接见③,与之谈所历之山川险要及所见闻,以证其是否。其有不合④者,则更为谘诹,或⑤亲历其地,必求其至确而后已。自是民俗、苗语、人物、土产与夫疆域之交界、山川之脉络、道里之远近、关津之险要,莫不稍得其大略。新旧设立各⑥便民仓及新置治平书院膏火,城乡各义学田租章程,窃以为教养之事,莫大于此,志中尤倦倦焉。然又恐其纪近略远也,复于公余之暇,参之《明史》以搜其迹,考之《通志》以求其全,其中从略从详,皆⑦备见凡例。大抵惟求质实,不尚虚华,不敢以轻心掉之,不敢以私心出之,非邑之所有者不载,非志所当纪者不入⑧。为纲者十,为目者五十有三,总期于必征必信。
  自惟学浅,大雅贻讥。而生斯土者观其乡之乡贤、忠烈、节孝与凡可以振浇式靡者,有所观感兴起,贤才奋兴,风俗益美。官斯土者周知其时势异宜,风俗异尚,愈易敷其优优⑨之政,则是志之辑,或不无小补云。
  ①是,道光《安平县志》作“四”。
  ②劝谕,原作“谕导”,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③与乡绅耆老相接见,原作“接见乡绅耆老”,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④合,原作“同”,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⑤“或”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复”字。
  ⑥“各”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乡”字。
  ⑦皆,道光《安平县志》无。
  ⑧非志所当纪者不入,此句原文作“非志之所有者不人”,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⑨优优,原作“悠悠”,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道光七年(1827)十月下浣,前署都匀府分驻丹江通判,永从、普安、务川各县事,嘉庆戊寅、道光辛巳、壬午、乙酉贵州乡试同考①官,特授②安平县知县③刘祖宪谨序。
  新辑安平县志引
  窃惟《周书》列王会之图,官礼重职方之掌。宅中驭外,太平修《御览》之书④;鉴古知今,吉甫作《元和》之志。眷兹平坝,夙号名区。天文当坤、未之交,光分翼轸;地理据滇、黔之险⑤,守固金汤。珠井则万颗流光,信泉则百刻记晷。城西响水之洞,深可巢云;署南梵刹之岩⑥,高还耸翠。金鳌、天马,上下游倚作屏藩;龙凤、羊场,东西道资为保障。
  以此地灵,是生人杰。《易笺》发宋儒⑦之秘,陈定斋学绍、程朱⑧;名臣建大郡之坊,黄礼门政同召、杜。集飞鸿于中泽,“望系苍生”;凿巨石于岷江,人歌利济。谭光美一门尽节,犹传拜石于长冲;金总兵累世勤劳,竟中飞枪于贼垒。或募众捐躯于桥下,或举家焚死于楼中,或手刃七贼而死,或寇陷两关而亡。缅甸从王,黄贡生赤心贯日;校场遇难,何明府丹魄凌霄。劝夫仗义以从戎,节烈之贤堪悯;刈草资生以养父,孝子之行可嘉。此皆乾坤之正气,洵为宇宙之完人。若不急为阐扬,斯民曷由兴起⑨?苟或听其湮没,在位未免怀惭。
  用殚苦心,纂修志乘。寻碑碣于荒烟蔓草,访遗轶于断简残篇。思激浊而扬清,宏纲务举;欲型方而训俗,片善难忘。无如昔名鬼
  ①“考”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试”字。
  ②特授,道光《安平县志》作“知”。
  ③知县,道光《安平县志》作“事”。
  ④书,原作“编”,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⑤险,道光《安平县志》作“隘”。
  ⑥岩,道光《安平县志》作“崖”。
  ⑦宋儒,原作“先天”,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⑧程朱,原作“邵周”,误,据道光《安平县志》改。
  ⑨起,道光《安平县志》作“行”。国,不登于伯益之《经》;后改罗施,只附于顺元之路。李子山骤成灰烬,文献①无征;水西酋②掠我民人,载籍③尽失。探④先朝之宝笈,无殊赵璧归难;搜石室之遗书,窃恨曹仓富少。况夫琼台九仞,取非一山之材;如彼锦绣千端,抽赖万蚕之绪。惟愿文坛耆夙⑤,出囊枕之秘书;学海名儒,来足音于空谷。若名贤,若节义,勿辞采访之劳;曰关隘,曰山川,莫惮登临之苦⑥。非世道所关,无取雕龙绣虎⑦;忘祖宗之善,必非孝子贤⑧孙。
  嗟乎!秦灰既冷,尚存孔壁遗经;汲冢新开,便有周年纪册。矧昔日永平太守,曾传《黔纪》之著作⑨;岂今时平坝文人,遂无宝书之贡⑩献?凡兹绅士,各抒见闻,毋或畏难,襄兹盛举。知县刘祖宪。
  全书凡例
  共二十二条,录如下⑪。【按本志卷首编辑大意中,对于刘公《旧志》体例,间或信笔所及,似觉有肆无忌惮之处,此乃对事之商榷,切勿混为对人之月旦。公实吾邑循良第一人,旧《志》实当时时代必定之产物。然亦幸而有此,今日得所依据,吾人只有感激不已也】
  一、天文星野之说,谢东山诸《志》俱以安顺为参、井之余,无论参、井本属周、秦、韩、魏分野,即以参、井言,自夏禹八年甲子至道光七年(1827),共三千九百八十五年,已右差五十余度。今之参、井,
  ①“文献”二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益以”二字。
  ②水西酋,道光《安平县志》作“安邦彦”。
  ③“载籍”二字后,道光《安平县志》有“因而”二字。
  ④探,道光《安平县志》作“访”。
  ⑤夙,道光《安平县志》作“宿”。
  ⑥苦,道光《安平县志》作“险”。
  ⑦虎,道光《安平县志》作“凤”。
  ⑧贤,道光《安平县志》作“慈”。
  ⑨著作,道光《安平县志》作“书”。
  ⑩贡,道光《安平县志》无。
  ⑪道光《安平县志》的“凡例”实有二十三条,此录“二十二条”,漏“有关义学田租膏火”条,不知何故。岂犹昔之参、井乎?且一度占地一千九百三十余里①。全黔东西千里,南北七百七十里,尚未足一度之数,安平特沧海之一滴,又岂有星野可言乎?故志中只略载徐圃臣先生地度之说,所有参、井、轸星诸图,亦缺而不绘。
  一、疆域中村寨交界,最易藏奸,故凡交界处所,志中必详载之,其大小村寨及各村相去里数,已详载于诸山条内,不另赘。
  一、关隘津梁,最资保障,若不预为讲求,仓卒之间,胸无定见,难免失措。志中特详之者,亦思患预防之意。
  一、诸山兼志村寨及相去里数,一以纪山行脉络,一以纪道路远近。其间及形家诸说者,喜地灵必多人杰也。至水源长短及经流、会合,皆关农田水利,故详载于首,而以古迹、邱墓附焉。
  一、城池以为民也,而社稷、先农各坛,祈谷祈年,尤为民事之要,故首城池,次坛庙,次公署、祠坊,而以寺观终焉。
  一、庙宇香灯、租谷,不能尽载,惟文庙、武庙、文昌、城隍,祀典攸关,故详载之,以杜侵蚀,以垂久远。
  一、营建一门,如邑人所建谢公祠等类,虽废必书,一以动人怀古之思,一以激人则效之志。
  一、屯、科田赋,最易启改屯作科之弊,若只照《赋役全书》开载,仍难洞悉。除另立过割新册外,特将每户、每寨现完屯粮、科粮数目,概为登载,不避繁复,盖以杜飞洒诡寄也。
  一、常平之设,法至美也。然凶荒发粜,往返需日,且仓设一处,而数百里贫民匍匐就食,往往有食粥而死者,有未经至仓而死于中路者,故余因前县劝捐谷九百四十余石,略恢广之,建仓三十六处,积谷六千七百余石,庶几借者不劳,放者亦易。然谷未及万,仓廒亦只十五处,尚多寄贮公所及寺庙。志中详载谷石、仓廒并收放章程,欲使后之君子,益扩是举,增减旧规,以永惠贫民也。
  一、国家经费,如兵饷、站费、官役俸食、师生廪饩、春秋祭祀之
  ①据道光《安平县志》,“且”字以下为“昔人以表影揆度”七字。下文类此被删削之字词尚多,度其意似为省略,若非关键字词有异,不再出注,以存其貌。类,皆著于令甲,不宜缺略,今照《省志》添列经费一门。
  一、民风土俗,虽属习气,而移风易俗,守土者责也,故另为一志。至苗语异同,亦资听断,并载于末。
  一、学宫另列为《文治》一志,附以学校、书院、义学。所有书院、义学田亩租谷及应纳丁粮,即列之于①后,庶便稽查。
  一、御制碑文,阐扬圣教,不列之《艺文》,盖寓尊圣重道之意。概与建学碑记附文庙后,以类相从,俾易览也。
  一、志中如土人为土官、流官,有功于其土者,有出仕他省而有益他地方者,有言行足为后人所法式者,皆于乡贤中分别书之,盖人物、乡贤,以地为主故也。
  一、邑中仕于他省及本省者,代不乏人,若概列为乡贤,其间只一二政绩而即信其生平,似失之滥;若只与孝廉、进士同录,亦不足昭鼓励,故另立乡宦纪之。
  一、乡贤、忠烈、节义,风化攸关,其已载入前人志稿者,必非无据,故悉为登录。其有苦节堪矜,未经旌表,而其事其人尽为公论所许者,亦录存之,以发幽光。至穷乡僻壤采访所不及者,姑俟之异日。
  一、旧《志稿》以孝子割股,事近轻生,只列其名,不载其事。窃意名必有实,且愚忠愚孝,出自一时天良,何忍没也?故悉照卢、黄各稿采入。
  一、诏、谕、奏、议系一代典章,自宜登入艺文。其他训、序、碑、颂、诗歌,如无关于地方大事或风俗教化者,文虽工不录。他如夏言、彭而述诸人吟咏,诗以人传,且载于《贵州通志》,故仍存之。
  一、“关圣汗战”及“金刚摇动”二事,本骇人听闻,然神降石言,《春秋》书之,故仍附志于灾祥之末。
  一、他志共事多人,意见纷歧。兹志由诸生采访,何天爵先生序次之,而宪则于公余之下,更为考订删削,如名宦、乡贤,与训导罗公国良、乡宦黄公荣、黄公恩培、秀才谭烺,时有论定。城池、公署、职
  ①于,原作“以”,误,据文意改。官、田赋,稽之案卷;民风、土俗、苗语、土产,访之民间;山川脉络、疆域交界、关隘津梁,多得之巡行听讼。自道光六年(1826)九月起,至次年腊月告竣,自愧才疏见陋,难免贻讥。然事必从实,则宪所可自信者也。
  一、志中有因旧《志稿》之旧者,则直书见卢、黄、徐各《志稿》;其新行采访及采自《明史》、《贵州通志》诸书者,亦必记其所出,以昭核实。
  一、延修、缮写、校雠、梓人、纸张、印刷诸费,概系祖宪自捐,毫不派累邑民。
  全书分类
  共分十一纲五十六目,如下所列:
  卷首
  目录—例言—诸图
  天文志卷—
  星野附占验—气候—灾祥
  地理志卷二
  建制沿革—疆域附交界—关隘附津梁—邮传附铺递—形胜附八景—山水附古迹邱墓
  营建志卷三
  城池—坛庙—公署附监狱—坊祠—寺观
  食货志卷四
  户口—田赋—积贮—土产附场市—经费—蠲恤
  风土志卷五
  民风附冠婚丧祭—苗俗附婚祭—苗语
  文治志①卷六
  学宫附田粮—学校—书院—城乡义学
  武备志卷七
  营制—兵防附兵费—师旅
  秩官志卷八
  官制—职官—土司—名宦
  人物志卷九
  选举—乡贤附乡宦—忠烈—节孝—流寓附隐逸—仙释—方技
  艺文志卷十
  诏谕—奏疏—传—记—序—说—引—颂—歌—诗
  以上十一卷,共定六册。
  修辑人物
  列表载之如下:
  全书经费
  各项经费概由知县刘祖宪捐俸开支。参看上列例言第二十二条。

知识出处

平坝县志

《平坝县志》

出版者:贵州民族出版社

本书系统的记述了平坝县的志乘、地理、民生、官治、自治、教育、武备、交通等发面的发展和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平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