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分类号: F7
页数: 3
摘要: 1951-1992年轿子山镇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商贸

内容

1951年建立安顺县供销合作社,1952年,蔡官区供销社在跳蹬场成立,当时无资金,是发动群众投股建社的,股金每户1元2元不等,没有钱入股的,可用葵花、干辣椒折价入股。蔡官区供销社在跳蹬场成立时,只有工作人员1名,借民房作门市兼办公室,逢赶场天开门营业,平时不开店。1953年,供销社在河安、郭家屯、厦耳、木头寨、讨兑寨、大硐口、新院子、青山、大寨、郭家庄、大院、徐家庄等村设了分销点,经营食盐、铁犁口、斗笠、火柴、棉线等。
  1954年,供销社开始收购稻谷、包谷、黄豆、油菜籽等。因当时没有仓库,哪个村有可供临时存放的地点就在那个村收购。稻谷、包谷、黄豆收购后,就上交县供销社。油菜籽收购后,要榨成油才上交县供销社。此收购业务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划归粮管所统管。从20世纪50年代到1986年供销社一直收购烤烟,从播种、田间管理,到烘烤、分级扎把等技术辅导均由供销社派人负责。烤烟收购后,送往贵阳复烤厂。1986年划归烟草专卖局管购。农副产品和废旧收购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农副产品价格放开而停止。以上物资收购,供销社均以批发价收进、调拨价上交而从中收取价差。1955年开始经营化肥,开始农民不相信它的肥效,供销社就搞小面积的稻田和玉米地施化肥试验,喜获丰收。1956年后,化肥销售打开局面,农村普遍施用化肥,致使货源紧缺,供销社在各公社分销点修建能装20~30吨的氨水池。随着化肥需求量的增大,1958年在跳蹬场和白坟、青山各修了一个化肥库。
  供销社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期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独揽着整个农村商业市场,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个体商业的迅速发展,供销社垄断农村商业市场的局面被打破。1992年,供销社将各类商店、门市的商品盘点,让内部职工个人承包经营,改制为国有民营。
  一、商品购销
  1.棉布凭票供应
  从1954年开始,棉布实行定量,凭票由供销社供应。1954年安顺县商业局统一印制布票,每人发3.2尺,1954年3~8月每人发2尺,1962年8月发3.1尺,特殊困难户再补助1.5尺。1962年9月~1963年8月,每人发2.6尺。1963年9月~1965年8月每人发2.6尺。1964年9月~1965年8月每人发5.1尺,农业人口每人另发鞋面布票0.5尺。1965年9月~1966年12月,每人发9.7尺,农业人口另发0.7尺鞋面布票。1967年每人发12.7尺。1968年发7.9尺。1969年发7.9尺。1969~1983年每人发15.7尺,此布票全县通用。棉布从县纺织品公司调进,由区供销社运送到境内各乡销售点供应农户。1984年后,境内棉布敞开销售不再凭票供应。
  2.综合日用工业品购销
  日用工业品一般由区供销社到安顺百货公司二级批发站进货,再发到境内各分销点供应。1950年主要经营的品种有:食盐、棉花、电筒、电池、粮食、糖烟酒、肥皂、洗衣粉、毛线、胶鞋、袜子、卫生衣裤、文具用品、小五金、电灯泡、牙膏、牙刷、土纸和机制卫生纸。1970年,增加了温瓶、茶杯、床单、被面、皮鞋、塑料布、化纤布、汗衫、香皂、西药、涤卡成衣、塑料鞋、单车、手表、收音机等。这些商品除了白糖、饼干和卫生衣裤要凭票外,常缺货的有肥皂、洗衣粉和电池几种物品。20世纪80年代后,商品不断增多,个体商业迅速发展,供销社的销售量逐渐下降。
  二、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
  从1954年开始供销收购稻谷、玉米、黄豆和油菜籽,因当时没有仓库,哪个村有可供临时存放地点就在哪个村收购。稻谷、玉米、黄豆收购后,交县供销社,油菜籽收购后,就找小牛家庄村的韩树山榨成油后上交,20世纪60年代归粮管统管。1986年以前烤烟从播种到田间管理,烘烤技术均由供销社负责。供销社将收购的烤烟送交贵阳复烤厂。以上收购物资供销社以批发价收购,以调拨价上交,从中得到差价。供销社收购的还有:葵花、干辣子、牛皮、废铜、杂铜、废锡、废钢铁、废纸、废铝、杂骨等。
  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供销社经营的农业生产资料有:化肥、农药、药械、农膜、中小农具、马车、轮具、耕畜等。化肥有:氨水、尿素、硝酸铵、碳酸氢铵、磷肥。农药有:“六六六”滴滴涕、鱼藤精、甲敌粉、敌敌畏、敌百虫、杀虫霜、乐果、稻瘟净、托布津、除草剂、敌稗、三甲四氯等。中小农具有:1.铁制类:锄头、镰刀、钉耙、耙齿、熟铁小犁口、生铁大铧口、马掌、抓钉;2.木制类有:水车、斗、风簸、牛加担、牛打脚、粪桶、锤把、扁担、抬扛;3.竹藤皮类:晒席、围席、米箩、牛料箩、竹箕、棕蓑衣、棕麻绳、穿胸、坐皮、皮条、笼头;4.耕畜:1954~1957年,蔡官供销社先后3次从外县购买农贷耕牛106头,按购进价卖给农户或生产队。
  四、旅社和饮食服务
  20世纪60~70年代中期,蔡官区供销社在跳蹬场设饮食店和旅社,经营粉、面、包子、馒头、米饭和随堂小炒,并在楼上设10个床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承包到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境内个体工商户逐渐增加,至2002年,境内以镇政府所在地跳蹬场集贸市场为中心,建起饮食服务一条街(商业街),设有旅游接待站,旅社、饮食在中心区随处可见,饮食服务、旅社已成为集镇中心支柱服务业。为广大外地游客提供方便。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