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电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76
颗粒名称: (一)通电情况
分类号: F416.61
页数: 1
摘要: 轿子山镇农村通电情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电力

内容

20世纪60年代以前,境内农村未通电。夜间用桐油灯或煤油灯照明。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家在境内建设厂矿,靠近厂矿的村寨,由公社协调厂村关系“以厂带社”、“以厂带村”共用厂矿变压器供电,村寨管电员收取电费交厂矿或定额交费。
  境内“以厂带村”由厂矿转供电的行政村14个,自然村40个。木头寨的4个自然村,厦耳村的10个自然村,讨兑寨村的6个自然村,云盘村的6个自然村由轿子山煤矿转供电。袁家屯村、平寨村的2个自然村,邱家苑自然村,野鹿山自然村,小瓦窑自然村由安顺市水泥厂转供电。青山自然村,观棋山自然村,上寨自然村由安顺市西秀区青山砖厂转供电。新院子、小园、小寨3个行政村由安吉厂转供电。
  境内23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用电为安顺县供电所公共线路(安顺)线(工农兵线路和安青线路)供电。
  80年代初期成立乡镇电管站,县供电局只负责技术指导,因而在农电管理上不规范,在收费上又增加“中间层”,虽然电网经营企业销售给农村的电价并不高,但由于层层加价,使农民到户电价偏高。改革乡镇电管站管理体制后,供电企业实行“四到户”减少,供电中间层环节,从根本上规范农村电力市场,根治“三乱”和“三电”,降低了农村到户电价,减轻了农民负担。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