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交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5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交通
分类号: U
页数: 12
摘要: 轿子山镇交通发展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交通

内容

一、道路
  (一)驿道
  早在明清时期,已有石板铺设的驿道穿过境内(又称石街路)。《安顺市志》载:道光二十年(1840),安顺知府派梅万先带领石工修路。路基一般1~2米,路面用石块铺设,厚度15~40公分不等,坡度依自然地形起伏高低差别大,无统一标准。境内主驿道有4条:
  安顺至轿子山驿道,安顺经干河、马家冲、青山、跳蹬场、袁家屯、木头寨到轿子山,全长25公里(当时路程),民国三十年(1941年)改修为公路(后称安轿公路)。
  六塘至安顺驿道,起源六塘,经云盘、郭家屯、金钟院、单家屯、大山、邱家苑、野鹿山上邓家王中坡、进入安顺城。此路是一条中心驿道,右北分岔直达蔡官,大坪地境内。邓家水井洗煤河处是过路往来人的休息站,此处有水源,驮煤进安顺出售在此洗煤、休息、喝水,故称“洗煤河”。
  龙场至大水沟驿道,起源普定龙场经,大硐口、小硐口、埋头井、苑包、马鞍山、北瓦窑、大水沟进入安顺城。
  灯笼山至大水沟驿道,起源普定白岩、灯笼山下各什田坝,经新寨、石古档、大院、张官屯、柴家院、大水沟进入安顺城。
  境内主要四条驿道,是古代民间进入安顺城赶场来往、经商的必由之路。
  (二)主要公路
  境内过境的主要公路有4条,安顺至轿子山公路、青山至安吉厂公路、跳蹬场至七眼桥公路、跳蹬场至大硐口公路。
  安轿公路:全长19公里,过境12公里。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1942年竣工,但工程质量低劣,未通车。解放后,1951年国家开办贵州省轿子山煤矿,1952年重修基本通车,1957年改修,为六级公路,1958年纳入县道管护, 1982年铺为沥清路面,2001年加固整修铺沥清油砂黑色路面为三级公路。路段有平桥河桥、青山河桥2座。
  跳七公路:1957年贯彻“两条腿走路”和“地方普及群众办路”的方针,国家地方组织修建,1958年通车。全长16公里,过境6公里。路段建有大桥坡河桥1座。
  青安公路:1970年,国家支援贵州“三线建设”安吉厂迁入蔡官境内,修建青山至安吉厂公路8公里,过境3公里。
  跳大公路:1995年,国家建设安顺监狱,并开发大硐口煤矿,改建跳蹬场至大硐口路段为沥清路面,改建大硐口河桥为“平安桥”。是年地区水泥厂进行技改新修厂区至大硐口、平寨金银山公路3公里。
  (三)乡村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乡村公路逐渐修建得到发展。《安顺市志》载:1956年,安顺县对各乡委会(即乡政府)与主要村庄间的人行小道里程和宽度进行一次普查,1957年“大跃进”时期国家号召农村大力发展兴修乡村公路。据统计,1957年至70年代末,境内相继修建通车的公路16条,累计总长58公里。
  跳蹬场至水洞公路:12公里。沿线经平寨、小硐口、大硐口、本寨、各什、水洞共6个行政村。
  跳蹬场至新寨公路:10公里。沿线经埋头井、洋坪、新寨3个行政村。
  跳蹬场至大山公路:3公里。沿线经水井坎、新院子、小园、小寨共4个行政村。
  跳蹬场至金钟院公路:4公里。沿线经大桥坡、单家屯、金钟院共3个村寨。
  跳蹬场至毛栗坡公路:2.5公里。
  安轿线平桥河至讨兑寨公路:2公里。
  白坟至河安公路:8公里。沿线经云盘、麒麟屯、河安共3个村寨。
  白坟至郭家屯公路:3公里。沿线经郭家屯、云盘、屯脚共3个村寨。
  白坟至后寨公路:6公里。沿线经长耳朵、前寨、后寨3个村寨。
  白坟至木头寨线:1.5公里。
  至崩土山线:1.5公里。
  水洞至北瓦窑公路:13公里。沿线经新寨村的木当、镜子塘村、大院、张官屯、马鞍山、小洋共6个村。
  青山至苑包线:3公里。沿线经上寨、下寨、水塘、苑包共4个村寨。
  青山至邓家线:2.5公里。
  郭家庄至张坪线:2公里。
  郭家庄至北瓦窑线:2公里。
  孙家庄至北瓦窑公路:2公里。
  大洋至北瓦窑公路:1.5公里。
  1980年,土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有的乡村公路管理不善,出现倒塌和侵占,只通马车。1991年12月,“撤、并、建”后,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乡村公路列为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来抓,提出了“要致富先修路”的指导思想,对全镇各村寨进行分类指导和规划实施。本着新建、扩建和恢复完善的原则,实行自受益、自投入、自调整土地和划段包干责任制,连续10年来,全镇掀起修路高潮。共修乡村公路18条,总长87.5公里,共投工投劳8.97万个,投资55.2万元。
  1993年,镇政府着手规划兴修水洞至安顺油毛毡厂乡村公路13公里。建石桥3座、大涵洞1个、深填方3处。投工投劳2万个,投资15万元,解决了几十年来未通车的局面。是年修通尖山至张官,郭家庄至马鞍山公路4公里。
  1994年,新修袁家屯—云盘,云盘—熊家山—大坡—郭家屯连接乡村公路10公里,建石桥二座共投工投劳1.2万个,投资5万元。
  1995年,新修朱家甫、屯家庄至安轿线(马坎)乡村公路3公里,投工投劳3500个,投资2.1万元。
  1996年,新修跳蹬场—京安砖厂—棕树、石古当乡村公路6公里,投工投劳7500个,投资3万元。
  1996年,新修大院—郭家庄—徐家庄小新寨—徐家庄连接安织线(张坪村)公路4公里,投工投劳5000个,投资2万元。
  1997年,扩建青山—野鹿山—邓家水井公路4公里,投工投劳5000个,投资2万元,其中镇政府补助3000元。
  1998年,新修安轿线(砂子坝)—鸡窝寨—水塘—苑包—八角洞村寨公路4公里,扩建苑包河桥一座,投工投劳4000个,投资2万元,其中镇补助5000元。
  2000年,扩建跳蹬场—水井坎—新院子—小园—小寨公路3公里,投工投劳4000个,投资2万元。
  2001年,新修水塘寨—河安连接蔡小线8公里,投工投劳8500个,投资5万元,其中区民宗局补助5000元,镇政府补助2000元。
  2001年,新修白坟—长耳朵—前寨后寨公路6公里,投工投劳7200个,投资3.6万元。2001年,扩建孙家庄—安轿线(马坎)公路2公里,投工投劳4000个,投资2万元。
  2001年,新修大洋村—安轿线(马家冲)公路2公里,投工投劳4500个,投资1.5万元,其中镇政府补助2000元。
  2002年,小寨村新修至安吉厂连接公路2.5公里,投工投劳4000个,投资10万元。其中轿子山煤矿支持6000元,区民宗局补助3000元,安吉厂(450)支持1万元,新安厂(126)支持5000元,镇政府补助1万元,市交通局补助2.5万元,安顺双牌铝业公司支持5500元。
  至2002年,境内37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村村寨寨通车,条条连接,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二、铁路
  镇内有安轿铁路穿境而过。1958年提出“修建安轿铁路,运出煤炭,开发资源,积累资金,建设安顺”的意见,1959年筹建安轿铁路工程指挥部,1960年春,路线勘测完毕后,从已竣工的虹山水库抽调3个民兵连300余人,开赴火烧寨、伍家关一带施工。修建中,由于国家经济困难而停工,仅完成火烧寨至伍家关路基。1966年轿子山煤矿修建铁路专用线,4月成都铁路局设计院帮助设计,1968年动工,1973年竣工,9月20日试车开通,1973年11月副省长陈朴如亲自为安轿铁路正式通车剪彩。
  安轿铁路全长22.316公里,投资752.86万元,加修站房、货场附属设施和职工宿舍共投资1014.18万元。建有3个站,轿子山为起点,“916”为中间站,安顺火车站设终点站。建有桥4座,石涵洞52道,铸铁涵洞8个。铁路沿线经境内的木头寨、吊屯脚、跳蹬场、袁家屯、大山等村。
  轿子山镇2002年通车公路里程表
  三、运输
  (一)驮马及马帮
  民国以前,境内运输主要依靠人挑马驮,各村寨大部分农民都养马,一般农户养马1~3匹,部分大户养有店马及马帮(12匹称为一店,30匹以上称马帮)。据《安顺市志》记载和调查统计,民国时期到1951年间,境内黄、赵、谢、帅、俞、甘、邓等姓都有马帮30匹以上,甚至还聘专人赶马。马帮主要经营驮运食盐、大烟、布匹、桐油、猪棕及其他土特产品。远者运往省外:云南、四川、湖南、广西等地。近者运往贵阳、六枝、紫云、独山各地。长途马帮还配有猴子或毛驴一只,用于驮用炊具,配有铜锣一对,每马驮重约50~60公斤,带头马和跟帮马装饰华丽,头戴丝绸盔,驮上插着红旗上绣“一帆风顺”“人马平安”等字,项下挂铜铃,后跟驮马在铜铃响中赶路,马帮一般日行70里程,中午选一地坝放哨休息。据统计境内共有16户马帮400余匹,尤为孙家庄甘、邓二姓各有马帮50匹以上,聘有文人武将当后盾。零星马匹是境内部分村民饲养用于驮运燃料、粮食、粪草等生产生活物品的运输工具,闲时主要驮运煤炭到安顺出售,增加收入。驮马运输收入是当时农民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途径,时境内共有零星马匹492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农民养马折价入社归集体所有,加之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驮马被马车、机械化运输所代替,驮马逐渐消失。
  (二)人力、畜力车
  1.人力车
  1957年“大跃进”时期开展兴修乡村公路和水利建设,为了省力和多运,农民自制木独轮,轮上钉胶条的手推车(又称鸡公车),可载量50~100公斤,能在较平坦的乡间小道使用,各村寨几乎每户有一架,劳动力多的还有2架。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人力车大量出现在兴修公路、水利建设和农业学大寨工地上,用于土石方运输。也常见运送粮食、肥料、煤炭、建筑材料等。
  2.畜力车
  畜力车以马为动力,木车杆为车盘,木轮钉胶条(称花轮马车),或以马为动力,以胶轮胎和木车杆为车盘、(称汽轮马车),随着公路建设不断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大批马车参与社会运输,特别沿安轿线和有煤资源的木头寨村、厦耳村、讨兑村、袁家屯、跳蹬场、大山一带集体、个体纷纷购置马车、胶轮车和手板车,以营运煤为主。老寿山、青山、下寨、大寨、大洋、邓家等村以营运砖瓦、砂石建筑材料为主。靠近厂矿的村20世纪60~70年代集体马车驻厂运输抓收入。经调查统计境内2002年有马车329部,手板车502部,形成在安轿线运输的主要运力。袁家屯村民俞廷伯,曾为当时拉手板车的编顺口溜“上重下轻、汗流浃背,平坦而过,为的是钱和命”。说明境内马车、手扳车之多。进入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购置机械化车辆跑运输,马车逐渐减少,手板车除少量自用外,部分农民进入安顺城区从事短途搬运。
  (三)机械运输
  1.乡村级车辆
  境内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白坟、跳蹬场、孙家庄三个公社有汽车7辆,大小拖拉机12台。白坟、跳蹬场公社机械运输发展到一定规模,还建有拖拉机站。
  白坟公社购有东风牌大汽车1辆,喀什车1辆,解放牌汽车2辆,“三五”、“二七”拖拉机5台。
  跳蹬场公社购有喀什车1辆,解放牌汽车2辆,“三五”、“二七”拖拉机4台。
  孙家庄公社1975年购有“三五”拖拉机和手扶式拖拉机2台。
  当时政府购置的车辆,主要用于为生产队拉肥拉粮,支援农业生产,拖拉机除运输外,还承担生产队机耕任务。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购买的车辆变卖或承包给专人运输,孙家庄乡车辆于1984年建青山砖厂作建厂入股。1992年“撤、并、建”时新的轿子山镇从原蔡官区分流北京吉普车1辆, 1994年政府购置北泉客车1辆,1996年购置切诺基吉普车1辆。根据工作需要,1997年又购置中巴车1辆,作政府干部职工交通车。
  70年代中期,木头寨村购有东风牌大汽车1辆,拖拉机3台,延续到1985年转承包给个人经营。青山村购有“三五”拖拉机1台,1984年建青山砖厂时作为股份入股。
  2,个体车辆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境内车辆发展突飞猛进,运输业成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经济支柱。到2002年12月底境内共有载重汽车20辆,中巴客车20辆,农用车201辆,中小型拖拉机67台,面的15辆,机动三轮82辆,推土机3台。
  (四)境内车辆营运路线
  客运路线有:
  安顺—轿子山线。起点安顺,经北门、干河、马家冲入境到轿子山终点。营运车辆为私营中巴车,共有28辆,每15分钟发车一班。
  安顺—各什线。起点安顺,经北门、干河、马家冲入镜到跳蹬场分岔直达各什终点。营运车辆为私营中巴车和面的,共有中巴6辆,面的6辆,每20分钟发车一班。
  安顺—蔡官线。起点安顺,经北门、干河、马家冲入境到闽航砖厂,过境路段2公里,直达蔡官终点。
  安顺—水洞线。起点安顺,经油毛毡厂、大水沟、柴家院至境内水洞。营运车辆为私营面的和机动三轮,班次不计时。
  此外,以跳蹬场为起点乡村货运路线有:跳蹬场至蔡官至七眼桥线;跳蹬场至云盘线;跳蹬场至水洞、新寨线;跳蹬场至棕树线,跳蹬场至青山线。这些乡村路线多为跳蹬场赶集经商的货运路线。
  (五)铁路运输线
  境内,有安轿铁路运输线一条,全长22.316公里,安顺火车站为终点,轿子山煤矿为起点,并与贵昆铁路接轨,现有机车3台,年平均运输能力200万吨,通讯装置1985年改为电缆,有24吨平板拖车1台,管理人员188人,装卸工200人,均用机械装卸煤炭,每2分钟装一车皮,2002年轿子山煤矿采煤60万吨,其中火车运出47.33万吨,该铁路为轿子山煤矿专用线,不对外营运。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