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水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702
颗粒名称: 第十四章 水利
分类号: TV
页数: 15
摘要: 轿子山镇水利资源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水利

内容

第一节 河 流
  轿子山镇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上,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有1条主要河流,11条支流,3条溪渠。
  一、主要河流
  境内主要河流千峰河,发源于蔡官镇梅家庄,流经境内河安、屯脚、袁家屯、木头寨、讨兑寨、大硐口、本寨、各什至水洞穿象鼻洞进入普定白岩乡,潜入伏流,在普定白岩乡鹞子岩露头汇入高洋河,最后流入三岔河。河流由东向西流出,入境处海拔高度1460米,出境河口处海拔高度1400米,高差60米,流域面积180.9平方公里,河道长12公里,实测枯流量为0.18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2.678立方米/秒,推算最大洪峰流量292.1立方米/秒。河流上游为灰岩、白云岩分布区,无基流,仅靠降水补给,河床平缓较浅,中下游经碳酸盐岩区,受构造断裂破坏,岩溶发育,逐渐有些岩溶地下水补给,水量也随之增大。河流经过断裂段形成深谷河床,水量小,落差不大,故水能资源很小。河流沿途境内建有安家箐、关冲水库两个小(二)型蓄水工程及毛栗坡、讨兑寨、水洞电灌站,建拦水坝14道,灌溉流域内5000亩稻田。
  二、支流
  青山河支流:源起邓家马坎分水岭处及张官水库补水流入邱家苑汇合,流经青山、下寨、水塘、院包、棕树、洋坪、新寨入千峰河下游,河道长10公里,灌溉面积900亩。1958年建棕树、洋坪水库,青山至新寨河被截断,现青山河流入水库,洋坪至新寨1公里断河输送洋坪水库溢洪道水。
  马鞍山至平桥支流:源于马鞍山水库及宋旗镇内河道补水汇合入溶洞出于后山寨,流经郭家庄、大院、镜子塘、木当至平桥三岔河入千峰河,河道长6公里,灌溉面积3000亩,沿河建有电灌1座,拦水坝4道。
  单家屯支流:源于境内大山东塘,流经小园、单家屯、毛栗坡至袁家屯入千峰河,河道长3公里,灌溉面积2000亩,沿河建有电灌1座。
  木头寨支流:源于引子冲水坝,流经轿子山洗煤河,矿区废水补给,流经木头寨入千峰河,河道长3公里,灌溉面积1000亩。
  小硐口支流:源于平寨可太宝山塘及井泉补水,流经平寨田坝至小硐口门前入玲珑洞出于大硐口后洞,古以老河道流水至拦河坝入千峰河,溪堤长1.5公里,灌溉面积500亩。1960年新修水渠接溶洞出水,后洞田坝中间形成断河。
  本寨支流:源于大硐口拦水坝,流经大硐口田坝至本寨门前入千峰河,渠道长1公里,建有拦水坝1道,灌溉面积1000亩。
  下寨支流:源于上寨后大龙潭,流经上寨、下寨及井泉补水至青山河交汇,渠道长1.5公里,灌溉面积500亩。
  厦耳支流:源起白坟丫口,从西向东流经河沟头、厦耳、后寨、前寨、新寨入山岔河,渠道长2.5公里,灌溉面积300亩。
  云盘支流:源起蔡官镇胡家寨,从东北方向往东流经大坡、熊家山、响水岩、青冈坡至雷打岩交汇,渠道长2.5公里,灌溉面积158亩。
  厦耳小峡谷支流:源起蔡官镇金银山,流经境内大坡、杉树林入三岔河,渠道长3公里,灌溉面积250亩。
  麒麟屯支流:源起麒麟屯水库,流经偏坡寨、麒麟屯入千峰河,渠道长2.5公里,灌溉面积500亩。
  三、溪渠
  岩上溪渠:源于本寨村岩上组左侧高岩出水洞,专渠引水流入千峰河,溪长0.5公里。该溪修建于清末民国初年间,解放后,每年在雨季洪水到来之前,由当地村民进行疏理。该溪雨季流水可供当地村民打田,灌溉稻田150亩。
  各什溪渠:各什溪渠有2条,一条从白草坡脚引山水流入千峰河,全长1公里,该溪无雨季时是干溪。另一条源起庙坡龙潭及石人大坡脚接引山水,流入千峰河,全长0.5公里,该渠修建于清末民国初年间,每年雨季时引用该溪流水打田200亩。
  第二节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蓄水工程
  根据安顺市的地形地貌及水资源分布特征,全市划为5个水资源开发利用区,境内属北部中低山谷蓄水提灌区,总面积84.27平方公里,总人数51458万人,农业人口47533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7.3人,耕地面积2.4383万亩,其中田1.7579万亩,地0.6804万亩。河流占地面积9306亩,水库占地面积944.4亩,山塘占地面积385.65亩,溪渠占地面积18亩。多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径流量730毫米,水资源总量1.27亿立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境内采建的各类水利工程,总蓄水量317.4万立方,保灌面积1.626万亩,人均保灌面积0.34亩。
  (一)拦水坝
  境内主要拦水坝有27处。
  千峰河上有22处:水洞拦水坝2处、各什拦水坝、本寨拦水坝、大硐口上、下2道拦水坝、讨兑寨拦水坝、屯脚拦水坝、郭家屯上、中、下3道拦水坝、河安4道拦水坝,新寨、小寨、小园、水塘、单家屯拦水坝。
  马鞍山至平桥支流有5处:木当拦水坝、镜子塘拦水坝、大院拦水坝、郭家庄上、下2道拦水坝。
  河安拦水坝共4处,都筑于千峰河上游。第一拦水坝建于1968年;第二拦水坝建于1969年;第三拦水坝建于1973年;第四拦水坝建于1976年。4道坝都用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2米,提灌面积600亩。
  郭家屯拦水坝共有3处,筑于千峰河上游。
  上坝:建于清朝,大户人家修建,原坝上附有水碾(解放后拆),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提灌面积200亩。
  中坝:建于1973年,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提灌面积150亩。
  下坝:建于1999年,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2.5米,提灌面积100亩。
  屯脚拦水坝:屯脚拦水坝共3处,第一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上游,建于清朝,本村自建,坝长15米,宽2米,高2.5米,条石砌成,提灌面积100亩。
  第二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上游,建于清朝,本村自建,坝长15米,宽2米,高3米,条石砌成,提灌面积150亩。
  第三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上游,建于清朝,大户人家修建,条石砌成,坝上原附有水碾(解放后拆)。1991年复修,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提灌面积200亩。
  讨兑寨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中游,建于1965年3月,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5米,宽2米,高2.5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200米,灌溉面积200亩。
  大硐口上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清朝末年,大户人家修建,坝上附有水碾(解放后拆)。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条石砌成,有输水渠道1条,长200米,灌溉面积200亩。
  大硐口下坝: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30米,宽3米,高3米,有输水渠道2条,长500米,灌溉面积800亩。
  本寨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300米,灌溉面积300亩。
  各什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清朝,本村自建,该坝为条石砌成,坝长30米,宽2米,高4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2公里。民国时期,渠道上建有水碾1座,灌溉面积2000亩。
  水洞拦水坝:上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大户人家修建,原坝上附有水碾,条石砌成。1965~1970年使用水轮泵抽水、打米。1991年被洪水冲垮,1992年水洞村修复,用浆砌石筑成,坝长20米,宽3米,高3米,提灌稻田300亩。
  下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清朝,大户人家修建,原坝上附有水碾,条石砌成。1964~1967年曾安装水轮泵抽水、打米。坝长15米,宽3米,高2.5米,提灌稻田80亩。
  新寨拦水坝:筑于千峰河下游,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15米,宽2米,高3米,有输水渠道长800米,保灌面积500亩。该坝1965~1970年曾安装水轮泵打米、打油,并用水轮泵发电照明。1978年因新寨村改造河道而拆。
  郭家庄拦水坝有2处,都筑于马鞍山至平桥支流上,两坝同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第一坝长20米,宽3米,高2.5米;第二坝长20米,宽2米,高2米,提灌面积300亩。
  大院拦水坝:筑于马鞍山至平桥支流上,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提灌面积300亩。
  镜子塘拦水坝:筑于马鞍山至平桥支流上,建于1997年,本村自建,坝长20米,宽2米,高2.5米,条石砌成,提灌面积80亩。
  木当拦水坝:筑于马鞍山至平桥支流上,建于清朝,本村自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3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150米,灌溉面积200亩。
  小寨拦水坝:筑于单家屯支渠,建于解放前,本村自建,该坝为条石砌成,长3米,宽2米,高2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200米,灌溉面积200亩。
  单家屯拦水坝:筑于单家屯支渠,建于清朝,大户人家修建,原坝上附有水碾(解放后拆),该坝为条石砌成,坝长16米,宽3米,高2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150米,灌溉面积200亩。
  小园拦水坝:建于2002年,坝长6米,宽1米,高1米,本村自建、筑坝材料为浆砌石,提灌面积60亩。
  水塘拦水坝:筑于青山河支流下游,建于民国年间,本村自建,该坝为条石砌成,坝长20米,宽2米,高2米,提灌面积200亩。
  (二)水库
  境内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总蓄水量280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5270亩。
  棕树水库:小(一)型,位于境内大院村棕树组,于1958年元月兴建,1962年12月建成,水库大坝结构材料为土坝,1963年加固为石级坝基,坝轴线长150米,坝高12米,坝址以上集雨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库容量10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库区建有石古当电灌、棕树电灌、八角洞电灌3座,装机3台52千瓦,保灌面积500亩。
  大硐口水库:建于1958年,水库建成后,由于大坝基础底下遇潭下陷,冒水渗虚坝基,1962年垮塌。
  洋坪水库:小(二)型,位于境内洋坪村,为棕树水库下级,棕树水库放水流经洋坪水库再流入输水渠道,于1958年元月兴建,1962年8月建成,水库大坝结构材料为土坝,1963年加固为石级坝基,坝轴线长220米,坝高12米,坝址以上集雨流域面积3平方公里,库容量80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0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库区建有电灌2座,装机2台60千瓦,保灌面积270亩。
  关冲水库:小(二)型,位于境内郭家屯村,1955年4月兴建,1956年3月建成,结构材料为土坝,坝高10米,库容量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8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平方公里,有输水渠道1条,长0.5公里,工程总投资5200元,群众自筹2000元,国家补助3200元,完成总工程量11000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400亩。
  马鞍山水库:小(二)型,位于境内张官村马鞍山。1958年4月兴建,1962年3月建成,大坝结构材料为土坝,1965年加高加固,1994年轿子山镇投资2万余元修建大坝溢洪道,库容量15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2.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500亩,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库区建有电灌2座马鞍山、小洋合用1座,大寨1座,装机2台,110千瓦,保灌面积350亩。
  麒麟屯水库:小(二)型,位于境内屯脚村麒麟屯,1965年兴建,1975年和1978年两次加高加固后建成使用,结构材料为土坝,坝高20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2公里,国家投资0.3万元,库容量60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4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00亩,有效灌溉面积370亩。
  安家箐水库:小(二)型,位于境内河安村安家箐,1958年兴建,1959年建成,结构材料为土坝,坝高12米,输水渠道2条,长3公里,库容量15万立方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500亩,有效灌溉面积500亩。
  (三)山塘
  境内有大小山塘共16处,总面积385.65亩,总蓄水量55.4万立方米,总灌溉面积1770亩。发挥效益较好的山塘有:
  大寨村山塘:位于大寨村门口田坝,1954年11月兴建,1955年10月建成,山塘筑石坝,设溢水口,蓄水8万立方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200米,可引水灌溉200亩稻田,该山塘集雨、蓄水供大寨村民洗衣服、游泳及牲畜用水,塘内承包养鱼3万余尾。
  袁家屯村山塘:位于该村大塘坝,1953年动工,1954年12月完工,蓄水5万立方米,供提灌周围稻田100亩,塘内承包养鱼1万余尾。
  小瓦窑村山塘:位于该村张家井,1953年动工,1954年8月完工,结构材料为土坝,蓄水3万立方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150米,有效灌溉面积100亩,该塘集雨、蓄水供本村村民洗衣服及牲畜用水,塘内承包养鱼1.5万尾。
  大洋村山塘:位于该村牟家井,1968年3月动工,1969年5月完工,结构材料为土坝,蓄水3万立方米,有输水渠道长50米,有效灌溉面积120亩,集雨、蓄水可供本村村民洗衣服及牲畜用水,塘内承包养鱼1.4万尾。
  平寨村山塘:位于该村可太宝,1954年10月动工,1955年12月完工,属洞泉出水,蓄水量3万立方米,材料为土坝,设溢水口,有输水渠道长150米,有效灌溉面积100亩,蓄水可供该村村民洗衣服及牲畜用水。
  引子冲山塘:位于云盘村,1968年兴建,1969年完工,结构材料为土坝,蓄水量7万立方米,有输水渠道1条,长500米,灌溉面积200亩。
  二、提水工程
  (一)电灌站
  1964~1980年境内共建大小电灌62站,安装电机62台,装机容量1391.8千瓦,总投资59.7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3.55万元。保灌面积7039亩。1980年后,土地承包到户,集体电灌无人管理,部分朽烂,有的拆掉,境内电灌站锐减。据统计,至2002年,境内有电灌20站,安装电机20台,装机容量669千瓦,总投资32.9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35万元,保灌面积3253亩。2002年,申报维修、改建、新建、扩建后启用电灌站增至32站,其中维修28站,改建2站,新建1站,扩建1站;安装电机32台,装机容量935千瓦,灌溉面积8460亩。发挥效益较好的电灌站有:
  毛栗坡电灌站:位于毛栗坡村千峰河上,1964年兴建,1965年建成。总投资2.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6万元,群众自筹1.9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3公里,装机1台55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300米,保灌面积350亩。
  小牛家庄电灌站:位于屯脚村千峰河段,1967年兴建,1969年建成。总投资1.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2万元,群众自筹1.4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5公里,装机1台40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250米,保灌面积100亩。
  跳蹬场七·五电灌站:位于跳蹬场村,1975年兴建,1976年完工。井深50米,总投资1.9万元,国家投资0.8万元,村民集资1.1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3公里。装机1台17.5千瓦,净扬程31米,属滑轨式提水站,可供跳蹬场村境内村民学校共3000人生活用水,500头牲畜饮水,可灌溉农田70亩。
  大院电灌站:位于大院村门前,1966年兴建,1967年完工。总投资0.8万元,国家投资0.8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2公里,装机1台30千瓦,净扬程15米,输水渠道250米,保灌面积150亩。
  石古当电灌:位于棕树水库区内,1968年兴建,1969年建成。总投资1.5万元,国家投资1.5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5公里,装机1台17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500米,保灌面积250亩,提取之水可供灌溉木当、平桥、棕树稻田。
  棕树电灌:位于棕树水库区内,1966年兴建,1967年建成。总投资0.7万元,国家投资0.7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00个,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5公里,装机1台17千瓦,净扬程10米,修有输水渠道200米,保灌面积100亩。
  八角洞电灌:位于棕树水库上游,1966年兴建,1967年完工。总投资1.5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2公里,装机1台18.5千瓦,净扬程25米,修有输水渠道120米,保灌面积150亩。
  金钟院电灌:位于金钟院村大水井,1975年兴建,1976年完工。总投资1.6万元,国家投资0.4万元,群众集资1.2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4公里,装机1台30千瓦,净扬程31米,修有输水渠道220米,保灌面积200亩。
  讨兑寨电灌:一站位于讨兑寨村溢洪道处,1967年兴建,1968年建成。总投资1.7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5公里,装机1台40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200米,保灌面积140亩。
  二站位于讨兑寨村庙坡,1970年兴建,1971年完工。总投资3.1万元,装机1台75千瓦,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6公里,修有输水渠道200米,净扬程50米,保灌面积210亩。
  水洞电灌:位于千峰河下游水洞村门口河段上,1972年兴建,1973年建成。投资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7万元,群众集资1万元,投工投劳2000个,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5公里,装机1台17千瓦,净扬程15米,提取之水可灌溉木当、平桥的稻田,保灌面积250亩。
  平寨电灌:位于平寨村西孟处,1971年兴建,1972年完工。总投资2.1万元,国家投资0.35万元,本村自筹1.75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3公里,装机1台30千瓦,净扬程28米,修有输水渠道350米,有效灌溉面积280亩。
  小硐口电灌:位于小硐口村后洞,1972年兴建,1973年完工。总投资1.3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5万元,群众集资0.8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5公里,装机1台30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一条长200米,有效灌溉面积240亩。
  大桥坡电灌:位于单家屯村蔡跳公路旁,1977年兴建,1978年完工。总投资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5万元,群众集资1.2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3公里,装机1台30千瓦,净扬程33米,修有输水渠道150米,保灌面积100亩。
  郭家屯电灌:位于郭家屯村大堰,1975年兴建,1976年建成,总投资1.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0.3万元,群众集资0.7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0.4公里,装机1台55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1公里,灌溉面积300亩。
  屯脚电灌:位于屯脚村下坝湾,1996年兴建,1967年建成,总投资1.7万元,其中:国家投资0.8万元,群众集资0.9万元,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公里,装机1台55千瓦,净扬程50米,修有输水渠道200米,灌溉面积250亩。
  马鞍山电灌:位于马鞍山水库内,1966年兴建,当年完工,总投资2万元(群众集资)。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80米,装机1台80千瓦,净扬程30米,修有输水渠道1.5公里,保灌面积350亩。
  (二)其他提水设施
  境内古代提水工具有:水篼、筒车、龙骨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普遍使用水篼、筒车、龙骨车提取枯泉水、阴潭水、山洞水、坑塘水、拦河坝水及台田取水。责任田地承包到户后,龙骨车、水篼有所增加。80年代后,水篼、筒车被淘汰,龙骨车减少,各种流动机灌数量增加。2002年止,境内共有柴油机318台,1662马力;汽油机18台,55马力;潜水泵39台, 148.2千瓦;龙骨车50架。
  三、灌溉引水工程
  境内共有大小引水工程6处,引水量每秒1.87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050亩。
  青山河引水工程:位于青山村,1975年进行河床疏淘治理,石砌河堤, 1976年完工。引水源于上游井泉冒水及张官屯水库补水汇集河水,引水流量每秒0.1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900亩,有效灌溉面积750亩。
  出水洞引水工程(运河):位于大硐口村玲珑洞出口处,于1961年兴建, 1963年建成。结构材料为土筑河堤,国家投资,引水渠道从出水洞至新寨渡槽汇集,长2.5公里,中段与千峰河交流,建有拦河坝1道,设有闸门,可控制水流量,引水流量每秒0.15立方米,闸门以下1994年复修为浆砌石三面光,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
  洋坪水库引水工程(运河):1961年兴建,1963年建成。国家投资,人工修筑引水渠道长10公里,可调配水源到猫猫洞水库。境内渠段长3公里,结构材料为土筑渠堤。共建渡槽3座,长35米,隧洞1座长200米,入洞出境。1968年和1994年两次复修,结构材料为浆砌石三面光,引水流量每秒1.5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000亩,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
  木头寨引水工程:位于木头寨村田坝,1963年兴建,1965年完工。水源系引子冲水坝、轿子山矿区废水。引水流量每秒0.12立方米,结构材料为石砌渠堤,长2公里,国家投资,本村投劳15000个,有效灌溉面积300亩。
  1999年新寨村维修灌溉引水沟渠,结构材料为浆砌石三面光,0.4×0.5米,长2.6公里,国家投资23万元。保灌面积400亩。
  2002年各什村维修灌溉引水沟渠,结构材料为浆砌石三面光,0.4×0.5米,长1.1公里,国家投资9.67万元。保灌面积320亩。
  洋坪村维修灌溉引水沟渠,结构材料为浆砌石三面光,0.4×0.5米,长2公里,国家投资18万元。保灌面积360亩。
  大硐口维修灌溉引水沟渠,结构材料为浆砌石三面光,0.4×0.5米,长1.5公里,国家投资16万元。保灌面积250亩。
  四、人畜饮水工程
  民国年间,境内共有人畜饮水工程90处,其中,堰塘13处,井泉59处,由于水源不丰,分布不均,遇旱季常给人畜饮水带来困难,部分村寨无井源,常以河水为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人畜饮水工作,并发动群众大兴水利建设,开井筑坝、修复古井、开沟引水。20世纪60年代用木桶挑水;70年代开沟引水,仍使用木桶挑水;80年代使用铁桶挑水,有的村开始用管道接泉引水;90年代使用胶桶挑水,部分村寨安装了自来水。据2002年统计,境内共有人畜引水工程131处,其中堰塘35处,井泉96处,兴建人畜饮水工程28处,其中:小(二)型饮水工程17处:下寨、青山、老寿山、袁家屯、新寨、菖蒲苑、水洞、云盘、小园、木头寨、跳蹬场、大硐口、水塘、各什、大寨、鸡窝寨、轿子山镇水厂。小(二)型以下11处:安家箐、本寨、熊家山、大坡、老寨田、小园、小寨、讨兑寨、麒麟屯、郭家庄、观棋山。解决人饮人数26960人,牲畜7041头(匹)。17处小(二)型饮水工程总投资230.6923万元,其中:自筹73.7万元。
  轿子山镇水厂,泵房设在110千伏变电站东侧供水深井处;高位水池选址在集镇规划新区西侧镇政府后山上,管道长210米,扬程104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公里,装机1台20千瓦,流量20立方米/小时,日出水量480吨,水池蓄水500吨,可供5000人饮用水,总投资37.3923万元。2001年5月兴建,2002年交付使用。2002年,轿子山镇政府重点对大院、张官、徐家庄、镜子塘、本寨、郭家庄6个贫困村的人畜饮水进行规划。
  第三节 水土流失治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8年前,境内山清水秀,植被很少被破坏,水土保持良好,自然环境生态基本平衡。1958年“大跃进”,为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林木炼钢铁,森林植被遇到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加之“文化大革命”运动,无政府主义的乱砍滥伐,有伐无种,森林再次被毁,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原山水秀丽的千峰河流域,山脉发红,河床填塞,无积水容量,导致轻微泛洪,水渗田园,尤其河边田连年被水淹。1972年在大硐口后洞段修筑拦沙坝。1993年水利部门对输水渠道进行浆砌石三面光复修,陡坡地段铺草坪,渠堤种树。
  境内易涝面积为7560亩,其中,千峰河流域两岸及下游各什、水洞大坝易涝面积为5000亩,其他零星易涝面积为2560亩。1962年大硐口水库垮塌,千峰河下游淹没稻田3800亩,水洞、平桥、新寨房屋受淹。1985年,蔡官镇平地场的团结水库失事,7月5日晚库水猛涨漫坝,冲垮大坝长65米,境内原白坟镇受灾面积215亩,不能恢复的有50亩,冲断煤厂砌石桥1座,冲走钢轨4吨,煤炭50吨,冲垮澡房和泵房5间,冲走矿车1台。1991年7月连降特大暴雨,百年不遇的洪水泛滥,加之蔡官镇冷家大寨水库洪水漫坝,冲垮坝基,境内从千峰河上游至下游25个行政村被淹,受涝面积(田、地)9660亩,其中千峰河下游最为严重,3600亩水稻绝收,水毁稻田不能耕种80亩。水洞、平桥、木当、新寨、各什等村寨625户房屋被淹,水毁房屋36间。1999年7月,连降暴雨,境内25个行政村不同程度受淹,受涝面积7500亩,1980亩稻田绝收,156户房屋被淹,水毁房屋12间。由于象鼻洞内堵塞,洞外明槽保坎垮塌,雨季洪水排泄不畅,每年千峰河流域两岸水洞、各什坝区造成涝灾。河水流经轿子山煤矿,受到严重污染。1965年“四清”时曾经疏理过洞内一次。1971年和1972年冬季两次凿岩疏排洞内巨石及洞外明槽,是年在大硐口后洞段修筑拦沙坝。1992年和1999年,市镇投资3.5万元,水洞村组织青年突击队,投工投劳1850个,凿深凿宽象鼻洞内巨岩,疏理洞外明槽,加固河堤。除涝面积为5000亩,其中,千峰河下游3600亩。
  1978年,进行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时,开展了改河治水工程,境内郭家屯村河道改造1公里,大山东塘至小园河段改造1公里,木头寨河道轿子山煤矿至平桥河段改造1.5公里,轿子山车站至平桥河沟渠改造1公里,河堤渠堤采用浆砌石筑成。大硐口田坝河道弯改直0.6公里,新寨改河道0.3公里,整修千峰河流域拦水坝4处。青山流经下寨、水塘河段改造石砌河堤2公里。境内排涝及河道改造工程总投资为9.8万元,投劳20万个工日,防洪排涝面积2000亩。
  2001年后,区水利局到轿子山镇实施千峰河流域治理工程。为防止水土流失,境内从千峰河源头至下游水洞进行封山育林,培养植被。重点对千峰河上游地段进行绿化,植树造林1400亩,对千峰河沿岸至下游底端进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面积5000亩,并对千峰河流域进行改造,共投资48万元,逐步治理沿河两岸水土流失。
  第四节 水利资源管理
  一、行政管理机构
  民国时期,境内无较大的水利工程,只有一些小型拦水坝、沟渠和水力车,拦水坝带有水碾,为大户人家修建,随土地出租给农民使用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建设的发展,为加强水利管理,各级政府相应设置了管理机构。1975年县水电局设灌保站,负责全县各区、公社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水土保持工作。1984年管理与水保分开后,设立水利管理股,区设水利组,负责工程管理和维修、防汛抗旱等工作。1991年“撤并建”后,各乡(镇)成立水利管理站,轿子山镇设水利管理站站长1名,负责管理境内的小(二)型水库、塘堰、提灌,进行技术指导建设及维修。
  二、工程管理机构
  根据工程权属和工程规范,由国家投资的小(一)型工程,建立国家工程管理机构。
  安顺市猫猫洞水库管理所。1960年3月建成大硐口、棕树、洋坪、猫猫洞4座骨干水库后,1961年10月成立大硐口水利工程管理所,所址设在境内平桥河,有职工28人,其中,技术干部5人;1962年10月该管理所迁址到宋旗镇猫猫洞村,更名为安顺地区猫猫洞水库管理所。2002年,撤地设市后,称安顺市猫猫洞水库管理所。
  三、集体管理组织
  集体管理的工程,按“谁建谁有,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分为区、乡、村及村民四级管理,境内民办公助的小(二)型工程,由政府或主要受益的村组织专人管理,集体投资投劳修建的山塘、电灌站,灌区跨村民组的由村民委员会管理,管理一般采用承包办法,由承包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四、工程维修保养
  境内的小型蓄水、引水工程,在每年的春灌用水之际,由政府或村组织受益农户集资投劳开展一次性全面维修工作,加固堤坝、修建溢洪道、堵塞漏洞、清淤除碍、保持沟渠畅通,对工程量大、花费资金多、群众自筹确有困难的工程,国家给予适当的材料补助费,扶持群众及时进行工程整修,以确保农业用水。
  五、水费粮征收
  征收水费从1970年开始,采取按亩计征的办法,每亩征收水费1元,粮1斤。1982年调整为每亩水费1.5元,粮1斤。1984年根据省人民政府文件精神,征收标准提高为每亩2.5元,粮免征,后以粮为征,每承包人口5公斤粮食,征至2001年。以上水费粮征收,由安顺市猫猫洞水管所在境内洋坪、各什、新寨、水洞等村水灌受益村寨协商征收。
  第五节 水利与生产发展
  解放前,境内农业用水仅靠千峰河及几条支流和少量的井泉流水。千峰河沿岸有大户人家建些小型拦水坝用于碾米和开沟引水灌溉稻田。距水源较远的田和高榜田只有望天落雨,取水工具仅有筒车、水篼和龙骨车,人畜饮水困难。20世纪50年代初期,政府发动群众大兴水利建设,开井、筑坝、修筑山塘、开沟引水。60年代陆续修建境内6座水库,总蓄水量280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270亩。60年代中期,部分村寨利用水能资源安装水轮泵打米、提水。60年代后期境内始建电灌站。据统计,1964~1980年间,境内共建大小电灌62站,保灌面积7039亩。1980年后,土地承包到户,集体电灌因无人管理,年久失修,部分被拆掉,电灌站锐减。至2002年境内电灌有32站,灌溉面积8460亩;拦水坝27处,灌溉面积6900亩;山塘16处,灌溉面积1770亩。20世纪70年代,境内开始使用流动机灌,至2002年境内共有柴油机318台,汽油机18台,潜水泵37台,龙骨车减少,筒车、水篼已淘汰。80年代部分村寨使用管道接泉引水。农村担水工具由木桶换成了铁桶,20世纪90年代,境内大部分村寨安装了自来水,村民挑水的工具由铁桶换成了胶桶。对境内部分年长日久的拦水坝和山塘进行加固维修。到2002年止,境内有6座水库,27个拦水坝,16个山塘,总蓄水量317.4万立方米,保灌面积1.626万亩,人均保灌面积0.34亩。实现了部分土变田、低产田变高产田,高榜田用水不用愁,旱涝保丰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