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651
颗粒名称: (二)牛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牛的饲养措施、品种及分布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畜牧

内容

1.饲养措施
  历史上,牛以私养为主,境内大部分农户都饲养耕牛,农忙用于役耕,农闲放牧山间草地,各村寨都有专门的放牛坡,严禁开荒耕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耕牛存栏大增。1957年成立高级社,农户以入股形式将耕牛入社,由集体统一饲养、役使。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耕牛收归集体,严禁个人私养和宰杀。1961年规定老弱残病牛可以作菜牛处理,同时规定社员繁殖、养育幼畜可以对半分成。1979年进行农村体制改革,集体耕牛作价给社员,鼓励社员大力发展耕牛生产。1982年取消屠宰牛的禁令,商品牛可作菜牛多渠道经营。此后,随着政策的放开,境内大牲畜市场场交易量牛为300头。1975年境内单家屯村大桥坡建屠牛场,日屠牛15头,后因资金不足未能生存。
  2.品种及分布
  (1)黄牛:毛色以黄红为主,少数黑色和花色,头中等大小,颈肩结合好,背腰直平,四脚端正,蹄质坚实,行走灵活,属体型瘦长结实的役用型。公牛的头大,颈项较粗,垂皮长大,肩峰较高;角向外偏上弯曲,短而粗;睾丸大而对称,性情好斗。母牛头部清秀,颈项较细,略有肩峰,背腰平直,臀部较斜,乳房呈圆锥形,乳头排列整齐,性情温驯,母性强。耐温耐寒,行走灵活,攀登力强。一般每天能耕地1~1.5亩,境内主要分布在厦耳、云盘、水洞、各什等村寨,其他村寨不同数量有分布。
  (2)水牛:毛色以青灰为主,亦有少量白色,体型中等,体躯粗壮,腹大。前肢较高,背腰平直,四脚结实,蹄大而圆,为紧凑结实的役用型。角灰黑色粗大,向外偏后弯曲,角根宽厚,角面有凸凹纹路。公牛头宽额大,颈粗、胸宽、脚短粗,后躯丰满,好斗;母牛头面比较公牛清秀,体型较公牛小,臀微斜,乳房圆锥形,乳头排列整齐,性情温驯,母性强。4岁公牛体重350公斤左右,母牛重300公斤左右。适应性强,行动慢,耐力好,易驯,热天喜戏水,适宜水田耕作和山地放牧,每天能耕地1.5~2亩。境内各村寨农户均有饲养。
  (3)奶牛:亦称荷兰奶牛。毛色黑间白,后躯发育好,体型呈楔型,乳房大,乳腺发育良好,角短而细,多向前弯曲,2001年境内邱家苑引进5头饲养,日产奶40公斤,年产奶14600公斤。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