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牧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636
颗粒名称: 三、牧草
分类号: F326.3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牧草的品种、利用等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畜牧

内容

(一)品种
  境内牧草品种分属11类、41属、62科。其中豆科6种,莎草科6种,蔷薇科2种,禾本科42种,毛莨科、车前科、桑科、木贼科、唇形科、灯芯草科各1种。优势牧草30种,即:白茅、细柄草、苔草、旱茅、鹅观草、茅叶尽青、马塘扭、黄茅、黄背茅、桔梗、车前草、马鞭草、竹叶茅、野左草、扁鞘、飘拂草、画眉草、青蒿、白三叶、白健杆、鸭嘴草、扁穗草、山茅草、芸香草、荩草、金茅、白茅、五节芒、狗尾草和马塘。其中组成群落优势的有白茅、细柄草、苔草、旱茅、芸香草。
  (二)牧草利用
  民国时期,农村保甲普遍订有乡规民约,规定乡民放牧、割草范围。有的草地规定一村一寨使用,有的允许几个村寨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中,部分草山草坡经过认可划为公共放牧、割草场所,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后,草山草坡划入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供本队放牧割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集体使用。人民公社时期,单纯追求粮食上生产,盲目垦植,铲草皮烧灰积肥,造成牧地缩小,水土流失严重,牧草资源减少,出现草山草坡超载赤收现象。
  (三)人工种草
  境内人工种草始于1976年,各生产队养猪场大量种植葫萝卜、红薯藤,放养水葫芦,解决冬季青饲料不足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境内大寨、青山、水塘、大硐口、平寨、木头寨等村寨秋后广种葫萝卜等越冬作物,补给冬季青饲料不足。
  1994年,境内小园村引进芭蕉芋蓿根种植,办起芭蕉芋种植、收购、加工一条龙的生产线,后因技术、管理等问题,芭蕉芋加工厂未能继续发展。
  2000年,境内从福建引进皇竹草在洋坪村种植100亩。皇竹草,别名巨象草,隶属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科,狼尾草属。营养与用途:幼嫩时可作猪、牛、马、鱼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54.6%,可与其他菌草配合,也可以单独用作香菇、木耳、灵芝、竹荪、巴西蘑菇、双孢蘑菇、平菇、灰树花等食(药)用菌的培养基。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