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时期兵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68
颗粒名称: 一、民国时期兵役
分类号: E289
页数: 1
摘要: 轿子山镇民国时期兵役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兵役

内容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贵州处于军阀统治,连年军阀混战,各军阀拥兵自重,其兵源主要来自招募,实行募兵制。
  民国二十二年(1933),民国政府颁布第一部《兵役法》,规定实行征兵制,凡年满18周岁到45周岁的男子,除服常备兵役外,其余服国民兵役。此制度从民国二十五年(1936)起执行。国民兵役分为初期国民兵役、甲种国民兵役、乙种国民兵役3种。男性年满18周岁服初期国民兵役,役期两年,在所在地参加军事训练。初期国民兵役期满后,凡适合服常备兵役、补充兵役之外的,服甲种国民兵役,每年进行2~3个月的军事训练,初期国民兵役服满后,凡未服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和甲种兵役的,服乙种国民兵役,进行适当的军事训练,国民兵役在战时或非常事变时要接受召集,担任补充作战、防灾、勤务、维护地方秩序工作,必要时参战。
  常备兵役分为现役、正役、续役、服役,年龄20~45周岁,平时征集20~45周岁的男性,入营服现役,役期两年,期满转为正役,服正役6年后转为续役,年满45周岁转为甲种国民兵,服正役和续役的常备兵均不在军营中,但平时必须按规定参加点阅和军事训练,这种训练必须入营集中进行,战时随时应征入营。
  民国三十二年(1943),国民政府颁布第二部《兵役法》。民国三十五年(1946)又颁布第三部《兵役法》,规定男性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兵役分常备兵役、补充兵役和国民兵役3种。补充兵役分现役和预备役,现役由适合常备兵役的超龄男性,每年征集部分进入军营,由常备师或管理区进行4~6个月的军事训练,期满退役转为预备役到45周岁退役。
  抗日战争后,国民政府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乡级在民国三十六年(1947)建立有兵役协会,协助县、乡行政机关征集兵员,按户进行壮丁登记,强行抽抓,有权势人家可免、缓兵役,富裕人家买丁顶替,贫穷人家则被强行抽抓,或为生活所迫,以身卖兵。民国后期,在境内共被抓丁648人。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