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善、稳定、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61
颗粒名称: 3.完善、稳定、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类号: F327
页数: 3
摘要: 轿子山镇完善、稳定、巩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农业

内容

1982年初,安顺县集中力量全面贯彻中共中央1号文件,签订和完善土地承包合同,将粮食生产计划、粮食征购任务、承包耕地面积、干部报酬、计划生育等一一落实到户,以合同形式明确农民的责、权、利。1984年初,为彻底解除农民怕政策变化的思想包袱,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将延长耕地承包期、提高生产力水平作为农村工作重点,土地承包合同一定15年不变。1984年底,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完全得到稳定和巩固,改变了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1996年轿子山镇人民政府又进行了土地承包合同续签工作,将土地承包期一定50年不变,让农民吃了“定心丸”,促使农业粮食生产一年上一个新台阶,粮食总产量以1.2%,农业总产值以5%的比例逐年递增。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轿子山镇还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依法流转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作为主要工作来抓,在农业基础设施上重抓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对千峰河流域两岸的山及其他灌木林山实行封山育林,涉及相关的河安、云盘、郭家屯、屯脚、木头寨、袁家屯、毛栗坡、讨兑寨、大硐口、本寨、各什、水洞等村已同林业部门签订相关合同,确保镇域内水土减少流失。治理千峰河,防洪排涝,还百姓夙愿,1993年,镇投资3万余元,水洞村投工投劳2000余个,对千峰河流域的消水口(象鼻洞)进行凿岩打大,并对消水洞内的泥石进行清除排外,1997年又对象鼻洞进行第二次清排,投资2万余元,除此而外,在河中上游实施筑坝、引水、屯沙工程,现已筑坝10道,共投资5万余元。1993年至今,修新寨村农灌引水沟渠2.6公里,各什村引水沟渠1.1公里,大硐口村引水沟渠1.5公里,木头寨村引水沟渠2公里,合计投资92万元。对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集体修的村级电灌站17个进行维修,确保农灌用水。在千峰河两岸的水洞、各什、本寨、大硐口、讨兑寨、袁家屯、屯脚、云盘、河安等村实施天保、水保、退耕还林三项工程。2002年底,退耕还林6557亩,天保2800亩,水保500亩。1993年至1998年坡改梯3000亩,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用标牌、定桩划定保护区,杜绝非农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引进先进的科学种田技术,“两杂”(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品种,指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镇农技站还在域内进行“两杂”良种品比试验,实行良种、良法一齐推,长期跟踪服务,镇在跳蹬场长坡设立了防雹点,增强了抵御灾害的实力。在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对镇域内的土地依法管理、依法使用,依法流转,村级实行“三户一员”(即:五保户、死亡绝户、搬迁户、农转非人员)土地合法流转,由村级组织统一安排,还对荒山、荒坡实行统一发包,在宜林、宜茶种植的木头寨、讨兑寨、厦耳、云盘、郭家屯、河安等村进行发包2000余亩。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中,依法流转城镇居民建房用地,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用地时还开展了客土造地,马家冲、跳蹬场大坝子共造300余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轿子山镇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小康社会作为全镇主要工作,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基础上,1993年全镇开展脱贫致富大讨论,各村结合村情,制定了脱贫致富方案,镇机关部门下派人员到村指导、帮助实施,一部分人富了起来。1995年,轿子山镇在黄果树召开“轿子山镇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后,加大了发展农村经济力度,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农村经济共同发展,村、镇迈入小康。2001年,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中,轿子山镇紧抓发展农村经济不放,结合村情,把37个行政村划分为7种经济类型(即:旅游经济型、集镇建设型、城郊蔬菜型、林茶资源型、畜牧养殖型、煤炭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实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优化组合、相互促进、分类指导,共同发展初见成效。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疏散剩余劳动力,组织外出务工经商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因势利导,创造有利因素,鼓励剩余劳动力和经商者走出家门,施展才干,发展经济,从1984年至2002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逐年增加,2002年务工人员达3000余人,带回资金2800万元,外出经商人员地为上海、北京、广西、新疆、云南、贵阳等,70%的经商户在云南省的各州县城市,外出经商现达778户,在云南昆明、下关、宝山等地定居的20余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村民带来了施展才干、发展经济的良好机遇。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