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山下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56
颗粒名称: 八、上山下乡
分类号: D033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上山下乡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上山下乡

内容

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高中毕业生董加耕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立志农村当“新农民”的事迹。10月,安顺县动员初、高中毕业生百余人到境内的孙家庄、跳蹬场、白坟公社的有关村下乡插队,到木头寨、厦耳、讨兑寨、林生队、白坟公社的林场等地当新农民。1968年11月,地、县组织因参加“文化大革命”未按时升学的六六、六七、六八届高、初中毕业生200余人到白坟、跳蹬场公社的林场、大队上山下乡。1969年3月,地县又分别动员2百余人到境内上山下乡。1972年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列为正常工作开展,地、县和相邻的轿子山煤矿、安吉厂共248人上山下乡到跳蹬场公社和白坟公社插队落户。在跳蹬场公社的洋坪茶场和白坟公社的云盘茶场分设有知青点、知青农茶场。1974年,又将上山下乡工作的任务、指标、经费分配给公社,到1976年,下乡知青到白坟公社235人,跳蹬场公社221人,两公社的大队、生产队、知青点、知青农、茶场星罗棋布。1978年以后,下乡知青参军,参加高考、中考继续读书而外,普遍回城安排工作,知青点、知青农、茶场由公社另安排。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