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清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54
颗粒名称: 六、四清运动
分类号: D033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四清运动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四清

内容

1965年9月22日,中共安顺地委决定在安顺县开展农村点上“四清”运动试点,称“面上四清”。孙家庄公社、跳蹬场公社、白坟公社为第一批开展工作的公社之一,公社设工作队,大队设工作组,省委、地委、行署机关和县都抽调干部参加,并在11月集中在安顺培训,培训的同时,省委、地委先行派出工作队到大硐口公社进行运动试点,不断总结运动经验上报下发。与此同时,各工作队派出先遣队,提前1个月入村,秘密观察农村状态,收集社队干部材料。12月中旬,工作队入村,在大队、生产队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公社机关腾出办公室接待,组织学习“二十三条”,让干部联系思想和实际,揭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的盖子,找问题,“梳辫子”,凡积极分子检举揭发干部的罪行,只可信其有,不可疑其无,要反复追查到底,令其彻底交待。社队90%以上的干部都作了检查,反复多次不能过关。1966年1月,为集中力量“攻坚”,县工作团决定收缩白坟、平地场、张坪等5个公社工作队力量,抽出队员充实其余工作艰巨的社队。2月,以公社为单位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吸收积极分子参加,让各级干部“洗手洗澡”彻底交待问题,主动“下楼”,学习云峰公社“双斗”(斗阶级敌人,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经验,纷纷召开贫下中农大会,对干部的“政治、经济、组织、思想”四不清问题、阶级斗争和两条道路斗争等问题进行检举、揭发、批判,此后,以公社为单位,各工作队把内定的“走资派”揪出来,召开群众大会,由武装民兵押解,进行揭发、批判、斗争、持续1个多月。“双斗”告一段落后,对一般干部在“两条道路斗争中的表现”,要求基层干部人人过关。在“四清”运动后期,对农村的阶级成分重新评审,一些无辜群众被错划家庭成发,遭到批斗,7月,“四清运动”结束。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