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整风整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53
颗粒名称: 五、整风整社
分类号: D033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整风整社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公社

内容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广大干部群众着实高兴过一阵子,开始都认为跑步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但到年底,才发现理想中的共产主义迟迟未能实现,相反,竟连维持生命延续的食品越来越贫乏。在这种情况之下,社员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热情减退,如跳蹬场公社大硐口营一、二连110个劳力中,只出工69个,情绪已远不如前,消极怠工现象严重,部分基层干部也开始对公社产生怀疑。
  1959年2月,开展人民公社的整顿、巩固工作,纠正对人民公社的错误认识,规定社员生活资料归社员所有,宅旁的零星树木、小农具、小家禽仍由社员保留。允许社员有“大集体,小自由”,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缓解了干部与群众的紧张关系。至8月份,“反右倾”运动又开展起来,干部个人专断作风在党内盛行,层层批判右倾保守思想,瞎指挥、浮夸风又一次重演,12月孙家庄、跳蹬场、大硐口、郭家屯4个管理区开展了整风整社工作。工作组下乡后,把整风整社工作提高到“路线斗争”的高度,发动群众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矛头对准基层干部和部分社员,对他们进行批判、斗争,跳蹬管理区有一个社员因生活水平下降感叹,将“鼓足干劲”错念成“鼓足饭甑”,遭无休止地批斗。基层干部被花样不断翻新的运动牵着鼻子转,强迫命令盛行,社员不理解,干部强制实行,形成官僚主义。干群关系淡薄。
  1960年下半年,针对普遍存在的浪费、干部多吃多占和个人专断作风,开展了“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发动基层干部相互检举、揭发和自己坦白交待问题。原领导“大办食堂”、“大兵团作战”的基层干部大多数被撤换。
  1961年3月,将有些核算单位过大、村寨分散,工作吃力,生产长期掉队、群众生活困难的核算单位划小。6月,贯彻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粮食生产、购销和土地、生产资料以生产队为单位,推行“三包一奖四固定”,深受社员欢迎。8月,对反右倾、“三反”整风整社中受各种处分的干部进行复查、复议,部分减轻处分或撤销处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在这3次运动中被处分、批判斗争的干部落实了政策。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一直延续到1979年底,1980年以后,全面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