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跳蹬场乡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440
颗粒名称: 二、跳蹬场乡人民政府
分类号: D033
页数: 3
摘要: 轿子山镇跳蹬场乡人民政府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政权

内容

1949年11月,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跳蹬场乡所辖各村属千峰区千峰乡, 1950年7月,属第五区千峰乡、乡政府所在地跳蹬场。1953年8月,建立跳蹬场乡属第五区所辖,设乡长1人、副乡长1人,乡文书等。1956年8月,将按序号编的区级行政单位改为所在地名称,跳蹬场乡属蔡官区所辖,乡公所设正、副乡长各1名及民政、公安、武装干事或助理干事各1名。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跳蹬场乡、大硐口乡、郭家屯乡和蔡官区其他乡合并称蔡官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撤县并市,设9个人民公社,以下称管理区,跳蹬场管理区属蔡官人民公社,管理区机构为管理区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1人,秘书、武装部长及公安、民政助理各1人。
  1961年8月至1963年12月,安顺市将原9个人民公社(时称大公社)63个管理区划为9个区,43个公社(小公社)。大硐口管理区、跳蹬场管理区合并为跳蹬场公社,属蔡官区所辖的一个公社。1963年1月,撤销安顺市建制改为安顺县,2月,跳蹬场公社又分为跳蹬场、大硐口公社隶属蔡官区。
  1966年6月,大硐口公社并入跳蹬场公社称跳蹬场公社属蔡官区。“文化大革命”时期,公社管委员会被公社革委会取代,设主任1人、副主任和委员数人。公社行政机构人员10至15人。
  1979年跳蹬场公社辖18个生产大队,110个生产小队,37个自然村。
  1980年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对生产大队进行调整,将跳蹬场大队划分为跳蹬场、小瓦窑大队,公社辖19个大队,110个生产小队,37个自然村。1984年,将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为乡(镇),1990年3月,安顺县、市合并为安顺市,跳蹬场乡仍属市蔡官区所辖,乡人民政府乡长、副乡长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改称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时跳蹬场乡所辖跳蹬场、小瓦窑、袁家屯、毛栗坡、单家屯、金钟院、水井坎、小园、小寨、新院子、大硐口、小硐口、平寨、本寨、各什、洋坪、新寨、水洞、讨兑寨19个村民委员会,直到1991年12月“撤、并、建”时属跳蹬场乡。
  大硐口乡人民政府
  1949年11月至1950年6月,安顺县人民政府成立后,大硐口、小硐口、平寨、洋坪、本寨、各什、新寨、水洞等村均属千峰区千峰乡所辖,1950年7月,按数字排列行政区属第五区千峰乡,乡政府所在地大硐口。1953年8月,建立大硐口乡,属第五区所辖,设乡长1人,副乡长1人,乡文书等。1956年8月,将按序号编的区级行政单位改为所在地名称,对部分乡进行合并调整时,把木头寨乡的讨兑寨村划归大硐口乡,大硐口乡属蔡官区所辖,乡公所设正、副乡长各1名及民政公安、武装干事或助理干事各1名。1958年9月,实行“人民公社化”,大硐口乡、跳蹬场乡、郭家屯乡和蔡官区其他乡合并称蔡官人民公社。1958年12月,撤县并市,设9个人民公社,以下称管理区,大硐口管理区属蔡官人民公社,管理区机构为管理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各1人,秘书武装部长及公安、民政助理各1人。
  1961年8月至1962年12月,安顺市将原9个人民公社(时称大公社),63个管理区划为9个区,43个公社(小公社)。1961年8月建小公社时,大硐口管理区并入跳蹬场公社。
  1963年1月,撤销安顺市建制,改为安顺县,2月,从跳蹬场公社分出建立大硐口人民公社隶属蔡官区。
  1966年6月,大硐口公社并入跳蹬场公社,后随跳蹬场公社沿革至今。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