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族源、族称与人口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380
颗粒名称: (一)族源、族称与人口分布
分类号: F592.7
页数: 2
摘要: 轿子山镇仡佬族族源、族称与人口分布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民族

内容

1.族源
  仡佬族来源于古代濮人中的“鸠僚濮”。濮人的故地是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东汉孔晃注:“濮人,西南之蛮”。孔安国亦说:“濮为西南夷也”。在贵州的是“鸠僚濮”。
  三国时期,贵州西部的鸠僚濮逐渐发展并危及蜀汉南部。《华阳国志》载:“平南事讫柯兴,兴古僚种反”。《晋书·武帝本纪》亦载:“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六月,牂牁僚二千余落内属”。咸丰《安顺府志·纪事志》说:“(蜀汉)后主时,普里(今安顺)革僚反,命济火讨平之”。
  宋元时期,“普里附于暴蛮”、僚患渐戢,明清之际,因“开发苗疆”,僚事复现。明洪武“二十六年(1395年),西堡长官阿得及诸寨长作乱”, “二十八年(1359年9月),西堡长官阿傍作乱”, “武宗正德五年(1510)西堡阿得,狮子孔阿江据沧叛”。明人曹学全认为:“普定卫(今安顺市)……仡佬,可励苗所居”。这些“革僚”或“仡佬”即今安顺市仡佬族的先民。
  2.族称
  仡佬族自称“仡”或“仡佬”,内部有“花仡佬”、“红仡佬”、“清仡佬”、“打铁仡佬”、“披袍仡佬”等以服饰的颜色、类型或从事的职业命名而称。
  3.人口分布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境内仡佬族有89人。其分布在境内大硐口村60人,新寨村5人,水塘村13人,各什、讨兑寨11人。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