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丧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轿子山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376
颗粒名称: (4)丧葬
分类号: F592.7
页数: 1
摘要: 轿子山镇回族人口丧葬概况。
关键词: 乡镇 地方志 民族

内容

境内回族在孙家大坡后山上择“公墓”而葬。丧葬一般经过以下程序:
  葬前准备。寿终前阿訇打讨白(给亡人忏悔)词。在心脏停止跳动时,将眼、口按闭,四肢拉直,置于洗床上,盖上布单,拉上布幔,停放,面部略偏向西。丧家用白棉布缝制“卡番”(即寿衣)、白布帽,然后将亡体洗净,用“展水”(白布)擦干,包以“卡番”,放入“经匣”(公用木匣),由阿訇率众举行“殡礼”,诵经祈告。通过“转经”说明亡者有罪,垦求赐诉。
  安葬。人死之后,争取时间速葬,以得入土为安。墓地是一家族一块,以平稳、干燥而幽静处为宜,墓井挖深六尺,底大口小。在井底向北挖一深洞,洞宽以能转身出入为宜,俗称挖“姑勒”。葬时将亡体从“经匣”中取出,头北脚南面侧向西的平放于洞内,用石板封洞口,以垒土成坟。念《素勒》经一段,表示与死者告别。
  吊葬。在入葬次日举行。吊丧者送祭帐或钱。丧家宰牛或羊款待。缅怀方式为一星期做“头七”,二星期做“二七”……二十八天后做“满月”,有的甚至做“四十日”、“百日”、“周年”等。

知识出处

轿子山镇志

《轿子山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本志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记述轿子山镇的历史,主要记述轿子山镇人民创造历史和改造历史的过程,记述的重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境内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记事上溯至古代,下迄2002年。

阅读

相关地名

轿子山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