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遗址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2060
颗粒名称: 古人类遗址考
页数: 3

内容

在20世纪90年代,有省博物馆文物考古专家蔡回阳、王新金和安顺考古专家、安顺市文物局文物科长郭秉红,到旧州境内考古,发现和采集了新、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品: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石斧;动物化石、人牙、鹿牙、足骨、烧骨、碎骨等。并提供了以下资料和图片:
  〇旧州象鼻洞Ⅰ、Ⅱ、Ⅲ号遗址资料,附图片4幅。
  〇华严洞遗址资料,附图片4幅。
  〇猫猫洞遗址资料,附图片5幅。
  〇地甲洞遗址资料,附图片3幅。
  旧州象鼻洞Ⅰ号遗址
  该遗址位于旧州镇西北500米的牛滚塘寨西北600米,为洞穴遗址。洞口朝向东南,高出洼地底约10米。洞顶已坍塌殆尽,现存槽状,宽15~20米,进深约80米。面积1000余平方米。1990年发现。见堆积物呈黑灰色,厚度不详,采集石制品8件。有石核、古片、刮削器,鹿牙1枚(未完全石化)。虽然石制品均为打制,但采集的鹿牙石化程度不足,亦缺乏地层依据。故将其地质时代暂归全新世早期或稍晚,文化时代归属新石器时代或许稍早。
  旧州象鼻洞Ⅱ号洞遗址
  该遗址位于Ⅰ号地点北面100~150米,为洞穴遗址。洞有3个几乎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不同朝向的洞口,其中两个洞口朝向东,一个朝向北。高出洼地约10米。洞高大约在10~15米之间,宽也在10~15米之间,内连通长约80米。面积共约1500平方米,1990年发现。洞内堆积物呈灰色和黑色,厚度不详。采集人牙1枚,属年轻个体的左上齿,轻度石化,依形态特征归属现代智人。石制品10余件。有石核、石片和刮削器。灰褐色夹砂陶片1块,火候较高,不见纹饰。尽管石制品均为打制,但有加工精细的两块石核与刮削器存在,并且陶片特征显得较为进步,故将文化时代暂定为新石器时代。
  旧州象鼻洞Ⅲ遗址
  该遗址位于Ⅰ、Ⅱ号地点之山顶,为旷野形遗址。高出地面约50米。堆积物呈灰黄色,大致由东向西倾斜。东西长约60米,宽约30米,面积2000平方米。1990年发现。堆积物厚度不详。采集有夹砂陶片4块,其中褐色、灰褐色各1块,灰黑色2块;纹饰隐约,似为方格纹;火候较高。其文化时代暂定新石器时代晚期或稍晚。
  旧州地甲洞遗址
  遗址位于旧州镇西南约2公里的老孟寨西面300米处。为洞穴遗址,洞口朝向东偏北,高出地面约15米。洞高约5米,宽10米,进深40米未尽。面积约400平方米。1990年发现,洞内堆积物呈灰褐色和灰黄色,厚度不详。采集石制品10多件。有石核、石片、石叶、砍砸器、刮削器等。动物化石仅发现1块烧骨,也是用火遗迹的见证。其地质时代可能属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暂归旧石器时代晚期。
  旧州华严洞遗址该遗址位于旧州镇西北1公里的洗马塘寨北约500米处,属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折曲穿通,洞口分别朝向东南和西,高出地面约20米。洞高5~15米,宽8~50米,通长约15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1990年发现。洞内堆积物较复杂,厚度不详。在西洞口采集石制品10件。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等。用火遗迹有胶结坚硬的灰烬和烧骨。动物化石有两块足骨和1块碎骨。根据动物化石的石化程度和胶结坚硬的堆积物特征,时代暂定为旧时器时代中期。
  旧州猫猫洞遗址
  遗址于1990年9月18日发现。位于安顺市旧州镇猫猫村后山。洞口向西偏南,高约5米,宽约10米,相对高程约20米。与安顺市直线相距约18公里。
  洞内堆积物经不同时期的人为破坏,所剩无几,现存村民的菌种房,未发现石制品和动物化石。此次所获的102件石制品和一些动物化石、烧骨、碎骨等均采自洞外斜坡耕土中。这些石制品除一件磨制石斧外,其余均为打制石制品。打制石器含有坑疤砾石、石核、石片、石器。石料以变质灰岩为主,兼遂石和水晶。石核多为双台面石核,单台面石核较少。石片占制品数的1/2,其中还出现双锥体片。石片按台面存在形式分为8种类型,天然台面、素台面、有疤台面之类出现率较高,三者之和数量相当,石器占石片总数2/3,而且,三者之和占石片总数1/3,绝大部分为石片石器,以刮削器居多,含极少的端刮器和砍砸器,未发现尖状器。加工方向以向背面加工为主,向破裂面加工和复向加工的器物较少。对石器的修理粗精不一,反映出加工技术的原始与进步。器物刃口钝、锐兼顾,参差不齐。这些特征与贵州发现的其他同时代地点的石器材料在文化性质上有着区域性的内在联系。其文化时代暂归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