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9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计划生育
分类号:
C923
页数:
3
摘要:
旧州镇计划生育情况简介。
关键词:
计划
生育
简介
内容
一、计划生育工作沿革
1956年,省卫生厅向全省转发国家卫生部《关于人工流产及绝育手术的通知》,正式提倡计划生育工作。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指示》,第一次提出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但仍未能使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文化大革命”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遭到破坏。1973年,原旧州公社、陇灰公社相应成立了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78年,计划生育被写进《宪法》。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郑重发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号召。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制定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政策,“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取代了“晚、稀、少”的提法。安顺县委、县政府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人口控制”的要求。1988年1月1日《贵州省计划生育条例》出台,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确定了依法治理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基本法律法规依据,计划生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2002年9月29日省修订颁布施行《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二、组织机构
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后,设置计划生育办公室、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计生干部队伍逐步向以经常性工作为主的管理发展,现又逐步向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型迈进。为加强计生的宣传教育,镇村相继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建立人口学校。1998年8月开展联户管理、村民自治。2001年11月按照省、市、区的安排布署,推行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全镇24个村新建了规范的村级计划生育办公室、妇检室,制定了计生规章制度,并得到严格认真的执行。同时充实调整了村计生组织,村与育龄夫妇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订立了《计划生育村规民约》。通过推行计划生育“村为主”,村支两委直接管理计划生育。
三、政策措施
20世纪50年代,计划生育是国家号召,育龄群众自愿。1974年后,正式开展了女性输卵管结扎、放置宫内节育器、人流引产、男性输精管结扎等手术,从而使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1979年公社开始设置计生专干岗位。1980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农村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最多不超过两个,城市居民只准生育一个孩子,特别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要起模范作用,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提出了“书记挂帅,全党动手,典型引路,群众路线”的措施,指出“计划生育早得晚不得,硬得软不得,紧得松不得”的原则,采取“奖一罚三”的行政措施。1983年、1984年对二胎及二胎以上的育龄夫妇采取个人自愿、组织动员相结合的方法,实行已上环的取环结扎,未扎遗漏的一律做结扎手术。
1985年全镇育龄妇女7482人,已婚育龄妇女4725人,其中:无孩妇女376人,一孩妇女794人,两孩妇女1251人,三孩及以上妇女2304人。采取各种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3801人,节育率82.6%。1991年育龄妇女7841人,已婚育龄妇女5753人,其中:无孩272人,一孩1202人,二孩1914人,多孩2365人。节育5003人,节育率为86.77%。1991年出生5632人,人口出生率16.8‰,自然增长率12.66‰。2001年全镇育龄妇女9206人,已婚育龄妇女7186人,其中:无孩264人,一孩1510人,二孩3884人,多孩1528人,育龄夫妇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共6636人,节育率92.35%。2002年出生478人,人口出生率15.2‰。自然增长率10.6‰。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