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85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
分类号: F727
页数: 3
摘要: 1952~1992年40年间,旧州供销社发展壮大,固定资产增加,计划逐年上升,完成和超额完成上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任务,每年按时上交国家利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供销社由于缺乏竞争能力,购销工作越来越处于被动,经济效益逐年滑坡。
关键词: 供销合作社 市场 经济

内容

1951年,安顺县建立供销合作社。1951年6月15日正式成立安顺县旧州供销合作社,首任理事主任金钟盛,供销合作社号召境内社员入股,创办农村基层供销社,股金为每股2元(当时币),部分社员没有现金,将农副产品茶叶、干辣椒折价入股。建社初期,上级供销社根据全区情况,确定划为两社,上半区建在旧州,下半区建在黄腊。两社各自独立核算。旧州供销社设在北街,办公室和营业场地不到150平方米,行政人员和职工11人。供销社在农村是双重领导,一是上级社,二是当地政府。指导思想是一个方针、两个服务、三大观点。一个方针是毛主席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两个服务是“为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三大观点是“政治、生产、群众”观点。充分发挥了供销社会在农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953年增设了鲜陇分店,1957年上级社决定旧州、黄腊两社合并,统一由旧州供销社领导。随着形势发展,人民生活提高,为扩大购销,职工增加、网点扩大,同年新建了大十字大楼,南街老供销社设立专门农副产品收购门市。1958年建刘官门市和化肥仓库,同时为扩大化肥销售和储备库存,建了北门外1200平方米化肥仓库,为了便于管理建了化肥库办公室和职工宿舍,1970年建了木叶分店、陇灰分店,1978年扩建黄腊门市和收购站,1980年增加了金坝茶场、蚕种场两个分店,1981年建了旧州1100平方米百货大楼,1990年建水桥分店,1994年龙青玲弄场分店搬迁到杨梅寨,新建了门市和化肥库600平方米。
  20世纪50年代合作化高潮时期,按上级指示实行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把境内的工商业户组织起来,成立了公私合营、综合商店、合作小组,由供销社设立专门的对私改造机构,配备专职的对私改造干部,加强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市场流通环节中的作用。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供销社指导思想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农副产品实行派购任务,棉布实行发放布票供应,化肥实行对粮食、生猪和农副产品奖售,燃料按定量的供应,开展统购统销。为搞好和开展购销工作,在较远的村寨设立“代购代销”店45个,供销社在公社定期召开物资交流会,农忙时组织贷郎挑担送货下乡。1980年初期,随着农村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个体商业逐步发展,“双代”店自然消失。农村供销社改革进一步深化。
  1952~1992年40年间,旧州供销社发展壮大,固定资产增加,计划逐年上升,完成和超额完成上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任务,每年按时上交国家利税。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供销社由于缺乏竞争能力,购销工作越来越处于被动,经济效益逐年滑坡,原来的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全部亏损,成了空壳社。原有固定资产大十字百货大楼和老供销社以及北门外化肥库,经上级社同意,旧州供销社现有行政领导和退休人员协商,将以上固定资产划给退休人员拍卖,解决生活费,其余大部分固定资产由行政人员下岗职工出卖,办理劳动保险。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