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植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705
颗粒名称: (三)种植结构
分类号: F327
页数: 2
摘要: 民国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5%。
关键词: 农业 种植 结构

内容

民国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5%。
  旧州公社60年代初期,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70年代末期下降到37%左右。1981年,夏粮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9%。
  詹家屯公社60年代初期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最高年份为1961年,占42.5%,最低年份是1963年,占11%。陇灰公社60年代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70年代末期下降到33%左右,1981年夏粮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
  旧州镇、詹家屯乡和陇灰乡合并后,1991~2002年,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35.5%之间,秋粮播种在69%~72%。
  1952~1957年,经济作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95%。1958~1959年,发展烤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959年,旧州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21%和65%,文星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35%和65%,詹家屯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33%和67%,陇灰公社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24%和76%。60年代中期,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2%和88%。1970年以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出现徘徊,并有所下降,1980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又呈上升趋势。1991年以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民国时期,蔬菜种植一般自给自足。50年代初,蔬菜种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2%。1960~1963年期间,旧州公社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7.8%、13%和5.5%。文星公社分别为7.85%、11%和12%。詹家屯公社分别为7.4%、12.1%和8%。陇灰公社分别为7.42%、11.4%、7.1%。1965年,开始引进绿肥种植,当年旧州公社绿肥种植1098亩。1978年,旧州公社粮食、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分别为92.5%、4.3%和3.3%。陇灰公社分别为86.6%、6.8%和6.6%。
  1980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和其他物种面积比例提高。1991年,旧州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15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25亩,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529亩,粮食、经济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9.5%、32%和8.5%。2002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017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540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698亩。种植比例分别为67.7%、20.4%和9.5%。
  民国时期,镇内养地作物占农作物面积的6%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养地作物占农业作物面积的比例为9%。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呈上升趋势,旧州公社1958年养地作物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14%;1963年为11.4%;1968年为12%;1973年为10%;1978年又下降为9%。陇灰公社1958年养地作物占农作物面积的13.2%;1963年为22.5%;1968年为11.4%;1978年为12%。1980年以后,由于推广一年两熟制和旱地分带轮作,调整用地和养地种植结构,油菜、绿肥、蔬菜等养地作物种植得到发展,养地作物种植面积增加。2002年养地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5%。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