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农业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6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业结构
分类号:
F327
页数:
8
摘要:
从耕作制度和粮食、产值及种植结构两个方面描述旧州镇的农业结构。
关键词:
农业
结构
制度
内容
一、耕作制度
(一)耕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土地改革时,每个农村人口约有耕地1.2亩左右。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期,旧州公社耕地面积有8674亩,其中:田6321亩,地2353亩,人均耕地1.2亩。随着区域的变动,1968年耕地面积有15311亩,其中:田13240亩,地2071亩,人均耕进1.3亩。1978年耕地面积22702亩,其中:田19142亩,地3560亩,人均耕地1.4亩。
文星公社1958年耕地面积8596亩。其中:田6919亩,地1677亩,人均耕地1.4亩。1968年耕地面积8596亩,其中:田6919亩,地1677亩,人均耕地1.3亩。
詹家屯公社1958年耕地面积7391亩,其中:田5902亩,地1489亩,人均耕地1.4亩。陇灰公社1958年耕地面积9543亩,其中田5538亩,地2905亩,人均耕地1.3亩;1968年耕地面积9743亩,其中:田6783亩,地3005亩,人均耕地1亩。
旧州镇2002年,耕地面积34404亩,其中:田25936亩,地8468亩。
(二)水田作物
民国时期,镇内土地耕作制度大部分是一年一熟制,即水田种植一季水稻后就蓄水泡冬或翻犁炕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水田种植为一年一季种植水稻。农业合作化时期开始种小麦,油菜开始下田。1960年后,推广水稻~小麦,小稻~油菜,水稻~蔬菜,水稻~洋芋等一年两熟制。1965年以后,部分村寨则推广水稻~绿肥。在耕作上多为二犁二耙,望天落雨田要三犁三耙后方能插秧。水田农作物种植施用肥料一般以农家肥和磷肥作底肥,化肥作追肥。
(三)旱地作物
旱地作物多为一年两熟制,即玉米~油菜或玉米~小麦。由于农业的技术推广,耕作制度不断革新,1989年,安顺市农业局在旧州北门外推广旱地分带轮作,面积200亩,1990年以后,旱地分带轮作逐步推广,1992年推广400亩,1995年600亩,2002年推广400亩。推广的旱地分带轮作有麦肥分带、有洋芋分带。
(四)复种指数
民国时期,镇内复种指数一般在102%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复种指数在103%~105%之间。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复种指数逐年递增。旧州公社复种指数1966年为153%,1979年为147%,1982年为152%。陇灰公社1966年为112%,1979年为138%,1982的149%。旧州镇1992年复种指数187%,2002的为199%。
二、粮食、产值及种植结构
(一)粮食
1954年,旧州乡粮食总产量为1176吨,人均产粮254公斤;1955年为1258吨,人均产粮249公斤;1958年,因违背科学规律,深翻耕地运动和抽调劳动力大炼钢铁,粮食下降到464吨,人均产粮124公斤;1959年粮食总产量684吨,人均产粮132公斤;1960年,粮食总产量779吨,人均产粮201公斤;1961年粮食产量786吨,人均产粮189公斤;1962年粮食产量711吨,人均产粮186公斤;1963年粮食产量790吨,人均产粮为276公斤;1964年粮食产量1962吨,人均产粮350公斤;1965年粮食产量1165吨,人均产粮345公斤。
平寨乡1954~1955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是:1954的681吨,人均产粮448公斤;1955年749吨,人均产粮416公斤;1958年347吨,人均产粮144公斤;1959年396吨,人均产粮150公斤;1960年451吨,人均产粮225公斤;1961年464吨,人均产粮214公斤;1962年589吨,人均产粮221公斤;1963年811吨,人均产粮244公斤;1964年1081吨,人均产粮312公斤;1965年990吨,人均产粮270公斤。
詹家屯乡1954年~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是:1954年1222吨,人均产粮236公斤;1955年1295吨,人均产粮214公斤;1958年672吨,人均产粮107公斤;1959年712吨,人均产粮126公斤;1960年812吨,人均产粮194公斤;1961年830吨,人均产粮183公斤;1962年874吨,人均产粮192公斤;1963年811吨,人均产粮185公斤;1964年901吨,人均产粮208公斤;1965年970吨,人均产粮265公斤。
朵嘎乡1954~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是:1954年982吨,人均产粮445公斤;1955年905吨,人均产粮340公斤;1958年341吨,人均产粮163公斤;1959年502吨,人均产粮145公斤;1960年573吨,人均产粮165公斤;1962年523吨,人均产粮167公斤;1963年814号,人均产粮254公斤;1964年1183吨,人均产粮323公斤;1965年874吨,人均产粮263公斤。
猛贡乡1654~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是:1954的1218吨,人均产粮346公斤;1955年1315吨,人均产粮352公斤;1958年670吨,人均产粮204公斤;1959年710吨,人均产粮215公斤;1960年809吨,人均产粮310公斤;1961年834吨,人均产粮296公斤;1962年650吨,人均产粮160公斤;1963年821吨,人均产粮248公斤;1964年1011吨,人均产粮301公斤;1965年899吨,人均产粮269公斤。
1966年~1979年,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72年遭受严重的干旱,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
旧州公社1966~1979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分别为:
1966年为4386吨,人均产粮310公斤;1967年4116吨,人均产粮304公斤;1968年5438吨,人均产粮320公斤;1969年4003吨,人均产粮257公斤;1970年4410吨,人均产粮309公斤;1971年5482吨,人均产粮340公斤;1972年4479吨,人均产粮304公斤;1973年5562吨,人均产粮336公斤;1974年5463吨,人均产粮324公斤;1975年5612吨,人均产粮320公斤;1976年5653吨,人均产粮328公斤;1977年5672吨,人均产粮329公斤;1978年5722吨,人均产粮336公斤;1979年5719吨,人均产粮321公斤。
陇灰公社1966~1979年的粮食总产量和人均产粮分别为:
1966年1734吨,人均产粮286公斤;1967年1930吨,人均产粮297公斤;1968年1790吨,人均产粮274公斤;1969年1614吨,人均产粮210公斤;1970年1760吨,人均产粮291公斤;1971年1820吨,人均产粮294公斤;1972年1430吨,人均产粮283公斤;1973年1910吨,人均产粮296公斤;1974年1870吨,人均产粮290公斤;1975年2010吨,人均产粮294公斤;1976年2027吨,人均产粮298公斤;1977年2131吨,人均产粮302公斤;1978年2288吨,人均产粮310公斤;1979年2345吨,人均产粮308公斤。
1980年以后,境内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全部承包到户,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植结构出现了变化。
旧州公社1980年粮食总产量6160吨,人均产粮265公斤;1981年为6254吨,人均产粮275公斤;1982年6268吨,人均产粮278公斤;1983年为6291吨,人均产粮282公斤。
陇灰公社1980年粮食总产量2260吨,人均产粮261公斤;1981年为2230吨,人均产粮271公斤;1981年为2366吨,人均产粮276公斤;1983年为2378吨,人均产粮289公斤。
旧州镇1989年粮食总产量3208吨,人均产粮354公斤;1990年3209吨,人均产量385公斤。
詹家屯乡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2687吨,人均产粮465公斤;1990年2848吨,人均产粮474公斤。
陇灰乡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1962吨,人均产粮253公斤;1990年2079吨,人均产量331公斤。
1991年12月,旧州镇、詹家屯乡和陇灰乡合并为新旧州镇,当年全镇粮食总产量10899吨,人均产粮472公斤;1992年10997吨,人均产粮486公斤;1993年10112吨,人均产粮495公斤;1994年13483吨,人均产粮483公斤;1995年15195吨,人均产粮512公斤;1996年16105吨,人均产粮510公斤;1997年16048吨,人均产粮515公斤;1998年17089吨,人均产粮518公斤;1999年17706吨,人均产粮518.3公斤;2000年17803吨,人均产粮543公斤;2001年18799吨,人均产粮518公斤;2002年10014吨,人均产粮427公斤。
(二)产值结构
民国时期,农业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为主的单一农业经济。林业、畜牧业、渔业一般自给自足,各村寨的副业一般以纺纱、织布、小手工业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牧、渔、副业有所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境内副业和乡镇企业有了新的发展。
旧州公社1957年农业总产值为186596元,其中:农业产值156611元,占总产值的83.9%;副业产值27337元,占总产值的14.65%;畜牧业产值2648元,占总产值的1.4%。1963年农业总产值为125832元,其中:农业产值124758元,占总值的99.13%;副业部值10686元,占总产值0.85%。1975年农业总产值511325元,其中:农业产值401550元,占总乡镇的78.53%;副业产值85785元,占总产值的21%;林业产值485元,占总产值的0.39%。
文星公社1959年农业总产值为160640元,其中:农业产值131260元,占总产值的81.8%;副业产值26572元,占总产值的16.55%;畜牧业产值2810元,占总产值1.75%。1963年,农业总产值为94392元,其中:农业产值92838元,占总值的98.37%;副业产值1551元,占总产值的1.63%。1975年农业总产值65381元。其中:农业产值492435元,占总产值的75.32%;副业产值155046元,占总产值的23.71%;畜牧业产值6398元,占总产的0.98%。
詹家屯公社1959年农业产值为160428元,其中:农业产值131256元,占总产值的82%;副业产值26570元,占总产值的16.5%;畜牧业产值2809元,占总产值的17.3%。1963年农业总产值为94366元,其中:农业产值92646元,占总产值98%;副业产值1550元,占总产值的1.63%。
陇灰公社1959年农业总产值为160532元,其中:农业产值131256元,占总产值的81.6%;副业产值26571元,占总产值的16.3%;畜牧业产值2808元,占总产值的1.74%。1963年农业总产值为125835元,其中:农业产值124757元,占总产值的99.14%;副业产值1077元,总产值的0.85%。1975年农业总产值为511322元,其中:农业产值401550元,占总产值的78.5%;副业产值84785元,占总产值的21.2%;畜牧业443元,占总产值的0.37%。
1980年以后,农业生产承包到户,据资料统计,旧州镇1985年农业总产值为1149800元,其中:农业产值764200元,占总产值的66.40%;林业产值1500元,占总产值的0.13%;畜牧业产值246500元,占总产值的21.4%;副业产值136700元,占总产值的11.88%;渔业产值900元,占总产值的0.078%。1986年农业总产值为1289500元,其中,农业产值741800元,占总产值的57.5%;林业产值33250元,占总产值的2.5%;副业产值398600元,占总产值的15.4%;渔业产值115830元,占总产值的8.9%。
1992年撤并建后的旧州镇农业总产值为10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725.01万元,占总产值67.8%;农业产值148万元,占总产值的13.8%;畜牧业产值304.1万元,占总产值的28.74%;副业产值35.93万元,占总产值的3.36%,渔业产值1.48万元,占总产值的0.13%。1993年,农业总产值为1675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49.7万元,占总产值的68.6%;林业产值10万元,占总产值的0.59%;畜牧业产值318万元,占总产值的18.9%;副业产值38万元,占总产值的2.27%;林业产值20万元,占总产值的1.2%;渔业产值139.3万元,占总产值的8.32%。1994年农业总产值为1799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277万元,占总产值的70.9%;林业产值20万元,占总产值的1.11%;牧业产值498万元,占总产值的27.7%;渔业产值4万元,占总产值的0.22%。1995年,农业总产值为197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404万元,占总产值的71%;林业产值8万元,占总产值的0.4%,畜牧业产值560万元,占总值的28.3%;渔业产值5万元,占总产值的0.25%。1996年农业总产值为2077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5139万元,占总产值的73.7%;林业产值11万元,占总产值的0.56%;牧业产值的539万元,占总产值的27.3%;渔业产值6万元,占总产值的0.3%。1997年农业总产值为221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653万元,占总产值的74.8%;林业产值10万元,占总产值的0.45%;畜牧业产值541万元,占总产值的24.74%;渔业产值6万元,占总产值的0.27%。1998年农业总产值为2254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160万元,占总产值的73.6%;林业产值10万元,占总产值的0.44%;畜牧业产值308万元,占总产值的13.7%;渔业产值276万元,占总产值的12.2%。1999年农业总产值为217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552万元,占总产值的71.3%;林业产值26万元,占总值产的1.2%;畜牧业产值254万元,占总产值的18.3%;渔业产值346万元,占总产值的11.7%。2000年,农业总产值242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719万元,占总产值的71%;林业产值30万元,占总产值的1.23%;畜牧业产值493万元,占总产值的20.4%;渔业产值178万元,占总产值的7.35%。2001年农业总产值为2270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565万元,占总产值68.9%;林业产值32万元,占总产值的1.4%;畜牧业479万元,占总产值21.1%;渔业产值194万元,占总产值的0.85%。2002年农业总产值233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547万元,占总产值的61.16%;林业产值40万元,占总产值的1.7%;畜牧业产值501万元,占总产值的21.4%;渔业产值250万元,占总产值10.7%。
(三)种植结构
民国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较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夏粮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7%,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5%。
旧州公社60年代初期,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2%,70年代末期下降到37%左右。1981年,夏粮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9%。
詹家屯公社60年代初期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最高年份为1961年,占42.5%,最低年份是1963年,占11%。陇灰公社60年代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8%,70年代末期下降到33%左右,1981年夏粮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3%,秋粮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6%。
旧州镇、詹家屯乡和陇灰乡合并后,1991~2002年,夏粮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2%~35.5%之间,秋粮播种在69%~72%。
1952~1957年,经济作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约占95%。1958~1959年,发展烤烟种植,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所增加。1959年,旧州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21%和65%,文星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35%和65%,詹家屯公社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33%和67%,陇灰公社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分别为24%和76%。60年代中期,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12%和88%。1970年以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出现徘徊,并有所下降,1980年以后,土地承包到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又呈上升趋势。1991年以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民国时期,蔬菜种植一般自给自足。50年代初,蔬菜种植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1%~2%。1960~1963年期间,旧州公社蔬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7.8%、13%和5.5%。文星公社分别为7.85%、11%和12%。詹家屯公社分别为7.4%、12.1%和8%。陇灰公社分别为7.42%、11.4%、7.1%。1965年,开始引进绿肥种植,当年旧州公社绿肥种植1098亩。1978年,旧州公社粮食、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分别为92.5%、4.3%和3.3%。陇灰公社分别为86.6%、6.8%和6.6%。
1980年以后,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和其他物种面积比例提高。1991年,旧州镇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215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725亩,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529亩,粮食、经济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59.5%、32%和8.5%。2002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0170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540亩,其他作物种植面积1698亩。种植比例分别为67.7%、20.4%和9.5%。
民国时期,镇内养地作物占农作物面积的6%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时期,养地作物占农业作物面积的比例为9%。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呈上升趋势,旧州公社1958年养地作物面积占农作物面积的14%;1963年为11.4%;1968年为12%;1973年为10%;1978年又下降为9%。陇灰公社1958年养地作物占农作物面积的13.2%;1963年为22.5%;1968年为11.4%;1978年为12%。1980年以后,由于推广一年两熟制和旱地分带轮作,调整用地和养地种植结构,油菜、绿肥、蔬菜等养地作物种植得到发展,养地作物种植面积增加。2002年养地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5%。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