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九章 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685
颗粒名称:
第九章 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0
页数:
11
摘要:
主要从国民经济计划、工商行政管理两方面阐述旧州镇经济管理。
关键词: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工商行政
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
地方计划管理的任务是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方针政策,从地方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保证计划顺利进行。县(市)计划委员会对各乡、镇直接下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镇政府负责对本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起草工作,对镇属各村,各工作部门等执行计划单位进行协调和指导,应用经济杠杆做好“统筹、协调、服务、监督”。
“一五”计划期间(1953年~1957年),在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发展工农业生产,扩大商业。此间,旧州镇1954年粮食产量1176吨,人均产粮254公斤;平寨乡1954年粮食产量681吨,人均产粮448公斤;詹家屯乡1954的粮食产量1222吨,人均产粮236公斤;猛贡乡1954年粮食产量1218吨,人均产粮346公斤。1955年,旧州镇粮食总产量1258吨,比1954年增长7%,人均产粮249公斤;平寨乡粮食总产量749吨,比1954年增长10%,人均产粮416公斤;詹家屯乡粮食总产量1295吨,比1954年增长6%,人均产粮214公斤;猛贡乡粮食产量1315吨,比1954年增长8%。
“二五”计划期(1958~1962年)按上级要求,农业生产平均要增长30%左右,工业生产平均增长53%左右。1958年是“二五”计划的第一年,当年旧州公社粮食产量464吨,人均产粮124公斤;平寨公社粮食产量374吨,人均产粮144公斤;詹家屯公社粮食产量672吨,人均产粮107公斤;猛贡公社粮食产量670吨,人均产粮204公斤。1959年旧州公社粮食产量684吨,人均产粮132公斤;平寨公社粮食产量396吨,人均产粮150公斤;詹家屯公社粮食产量712吨,人均产粮126公斤;猛贡公社粮食产量710吨,人均产粮215公斤。1960年,旧州公社粮食产量779吨,人均产粮201公斤;平寨公社粮食产量451吨,人均产粮225公斤;詹家屯公社粮食产量812吨,人均产粮194公斤;猛贡公社粮食产量809吨,人均产粮310公斤。1961年,旧州公社粮食产量786吨,人均产粮189公斤;平寨公社粮总产量464吨,人均产粮214公斤;詹屯公社粮食总产量830吨,人均产粮183公斤;猛贡公社粮食产量834吨,人均产量296公斤。1962年是“二五”计划最末一年,旧州公社粮食总产量711吨,比“二五”计划初期增加10%;平寨公社粮食总产量598吨,比“二五”计划初期增加6%;詹家屯公社粮食总产量874吨,比“二五”计划初期增加3%;猛贡公社粮食总产量650吨,比“二五”计划初期减少4%。
三年调整时期(1963年~1965年),为完成计划任务,加强农业的经营管理,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年内基本垦复了丢荒的耕地,维修了水利工程,增添灌溉工具,添置了耕畜农具,增施肥料,逐步推广优良品种和科学种田。1963年虽然遭到连续180天的大旱灾,1964年秋收时持续40天的低温阴雨天气,1965年又遭受雹灾,由于充分利用荒地,获得增产、农、林、牧、副、渔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965年与1962年相比,粮食产量增长51%,油菜籽产量增长8倍以上,耕牛头数增加37%,生猪头数增加4倍以上。粮食、油菜籽等主要农产品收购都完成了计划,财政收支平衡,人民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在校学生增加,医疗卫生等事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五”计划期间(1966年~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影响,经济计划失去控制,经济管理体制混乱,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混乱和困难局面。
“四五”计划时期(1971年~1975年),1971年全国计划会议提出整顿经济秩序的若干具体措施,县机关抽调干部到农村,着手纠正一些“左”的政策,要求农村人民公社不能把国家政策允许的多种经营当资本主义批判,同时为一些遭受打击的干部恢复名誉,安排工作,这些重大决策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计划纲要的基本方针,任务是贯彻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和“准备打仗”。第四个五年计划的执行随着政治形势动荡起伏而未能完全实施。
“五五”计划期间(1976年~1980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工作重点开始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减指令性种植计划,尊重社队自主权,发展多种经营,调整不适应生产发展的规章制度,改“统”为包,实行承包责任制。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户生产积极性,但当时耕作条件落后,旧州公社、陇灰公社粮食产量没有按计划完成。
“六五”计划(1981年~1985年)是贯彻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时期。”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对粮油等多种主要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和产品从原来的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1980年的旧州公社和陇灰公社农民人均收入130元,1982年为262元,是1980年的1.1倍”
“七五”计划期间(1986年~1990年),国家改革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又上一个新台阶。农业方面对粮油等多种主要农产品实行市场调节。1989年旧州镇粮食总产量为3028吨,詹家屯乡为2678吨,陇灰乡为1962吨;1990年旧州镇粮总产量为3209吨,詹家屯乡为2842吨,陇灰乡为2079吨。
“八五”期间(1991年~1995年),农村改革经过探索和不断完善,已逐步形成以家庭包责任制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特别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后,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对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1992年,镇政府制定了“八五”计划和十年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目标是:1991年农业总产值的基础上,10年内平均每年增长6%;财政收入在291929元的基础上平均每年增长16%;力争在“八五”期间全乡镇粮食产量达至1520万公斤,到本世纪末达到1780万公斤,人均吃粮达508公斤,平均年递增24.5%。1992年计划任务数实际完成情况;杂稻推广任务19870亩,实际完成21960亩;推广杂交玉米计划种植7490亩,实际完成7840亩;农业总产值计划1014万元,实际完成1068万元,人均年产值322元;全年粮食总产量10079吨,人均产量486公斤,完成农业税395519元,农特税13872元,契税10205元,其他收入2000元,工商税等完成686048万元。
1993年以后,镇党委、政府按照党的十四大提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农业生产放在工作首位,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增加对农业的投入,1994年3月在全镇范内开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大讨论,组织发动党团、机关、农村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脱贫致富奔小康大讨论,增强全镇农民群众奔小康的意识,致富奔小康目标措施进入千家万户,形成户与村、村与镇上下谈心,找差距,寻路子、求发展的大气候,通过大讨论,各村结合实际,制规划、定措施、抓典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994年10月,镇党委、政府制定小康村发展规划和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规划,计划2000年全镇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小康村。
1994年经济计划指标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6455万元,实现利税额728万元;财政收入1053286元;农业总产值1799万元,粮食总产量13483吨,人均吃粮483公斤。年终对照目标检查,各项计划指标均顺利完成或超额完成。
1992年完成财政收入686048元,1993年完成936801元,比1992年增加36.6%。1994年为1087479元,比1993年增加16.1%。1994年农业总产值1799万元,1995年为1997万元,比1994年增加9.9%。
“八五”计划结束后,农业总产值由94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977万元,增加110.3%。种植业、畜牧业分别增长104%和77%,渔业产值增长33%。经济作物油菜籽、山药、折耳根的产量都有大幅度增长,耕作机器、运输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使用率有了提高。1990年粮食总产量为11824吨,1995年,达到15195吨,人均产粮从1990年的354公斤增加到1995年的512公斤。1990年社会总产值3769万元,1995年达到5018万元,增加了33%。集体经济积累1990年为56万元,到1995年达到72万元,增长了28.6%。
“九五”期间(1996年~2000年)。这一时期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旧州镇1996年的经济计划目标是:农业总产值2058万元,粮食总产量15738吨,油菜产量1293吨,乡镇企业总产值5764万元,财政收入达到130万元。实际完成情况:农业总产值2077万元,粮食总产值16105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2元,比1995年增加82元,乡镇企业总产值6550万元;财政收入134万元。
1997年,经济计划为:农业总产值2190万元,粮食总产量16048吨,种植烤烟3100亩,烤烟收购量7750担,乡镇企业总产值6996万元,财政收入158万元。实际完成情况:农业总产值2210万元,粮食总产量16119吨,油菜籽产量1936吨,完成烤烟种植面积3100亩,烤烟收购6500担,乡镇企业总产值7443万元,完成财政收入167万元,超计划任务158万元的5.7%,199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元,比1996年增加87元。
1998年经济计划及实际完成情况:农业总产值计划数为2237万元,实际完成2254万元;粮食总产量计划为17010吨,实际完成17086吨;油菜籽总产量计划1980吨,实际完成2052吨;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3元,比1997年增加92元。
1999年经济计划及实际完成情况:农业总产值计划2060万元,实际完成2178万元;粮食总产量计划17380吨,实际完成17706吨;油菜籽产量2094吨,实际完成2201吨;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28元,比1998年增加97元。
2000年与“八五”计划末期相比,农业总产值由1977万元增长至2420万元,增长了22.4%;粮食总产量逐年增加,2000年的粮食总产量17803吨,比1995年15195吨增长17.2%。
1995年人均吃粮512公斤,2000年增加到54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26元,种植业和加工业增长较快,农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财政收入方面,1995年财政收入91万元,至2000年上升为161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5072万元上升至2000的10580万元。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当年以调整农业结构和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为重点,促进粮食增产、粮食丰收。2001年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总产值2270万元,粮食总产量18115吨,油菜籽产量2543吨,完成各项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元,完成本级财政收放141万元。实际完成农业总产值2360万元,粮食总产量18799吨,油菜产量2699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829元,完成本级财政收入141万元,完成各项农业适用新技术的推广。
2002年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总产值2270万元,粮食产量19005吨,油菜籽产量21340吨,人均纯收入增长6%,乡镇企业总产值155082万元。实际完成:农业总产值2338万元,粮食总产量10014吨(主要受到特重级秋风的影响),人均纯收入1966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3272万元。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7月,安顺县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工商局前身),县属各区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工商所前身),受县工商科和当地财经领导小组领导,第八区市管会设于旧州镇北街,有李德宽、周德显等具体工作,贯彻执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经济政策,主要任务是管理市场,管理工商业户,办理开、停、转、歇业登记,申请表报工商科核准后,填发营业许可证;在县物资交流办公室的指导下,配合当地供销、商业等部门召开初级市场物资交流会等(每年有几次)。
市管会在县财委对私改造办公室的领导下参与对乡区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的普查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据县私改办调查,1956年9月30日止,旧州镇(不含全区)的个体工商户,经过改造的情况是:
旧州历史上所辖市场7个,按十二生肖轮流赶场,谓之“转转场”,以后情况变化,有的已停赶。
〓 旧州、黄腊 〓 刘官
〓 鲜陇、刘官 〓
〓 玲珑 〓 玲珑
〓 尖山 〓 尖山
〓 水桥 〓
〓 旧州、黄腊 〓
1963年3月,安顺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之后,在各区设置工商行政管理所(以下简称工商所),属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下属单位,旧州工商所负责本辖区内的市场管理、工商企业登记、打击投机倒把等工作。
一、工商企业管理
建国初期,境内有农具厂、运输管理站、染业社等5个工商企业。1965年后,有国营企业2个,从业人员9人;合作企业1个,公私合营企业1个,从业人员4人;镇办企业2个,从业人员31人。
二、个体工商户管理
民国时期,境内个体商业以走村串寨、短途运输赶“转转场”为主,多为手提肩挑沿街叫卖的小贩。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以后,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开始,个体小商贩分别加入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有的还“升级”、“过渡”到国营或公私合营企业当职工。1956年底,社会主义对私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城乡的个体户所剩无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个体工商户被取缔,到“文化大革命”后期,出现了“吃饭难”、“修理难”等情况,加剧了许多人没事干的矛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截至2002年底,旧州镇个体工商户已有220户,从业人员430人。其中,从事批发零售156户,从业人员310人;个体饮食业9户,从业人员29人;社会服务力20户,从业人员40人;制造业35人,从业人员51人。
1991年7月份,成立旧州个体劳动者协会,协助工商所开展工作,保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社会排忧解难,组织会员参与社会活动,组织个体工商业主进行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等。
三、市场管理
解放前,旧州境内设有旧州、尖山、鲊陇3个市场,村民到此3地赶集进行商品交易,商贩收购农牧产品,销售手工商品,但无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1958年,市场管理取消私商贩运,禁止弃农经商,农副产品不准上市。1962年后,国家又允许个体商贩和手工业者开展经营活动。1965年,旧州工商所主要任务是随时分析投机倒把活动的情况,并向当地政府提出改进管理的意见,对弃农经商人员进行规劝和组织他们投入农业生产。“文化大革命”期间,集市贸易被当成走资本主义道路严加限制和取缔,导致商品供应紧张。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大砍“资本主义尾巴”,没收赶场交易的农副产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行市场建设,发展城乡集市贸易。2000~2001年,在旧州村境内新建白日市场1个,从而使镇政府所在地集市达到2个,市场经营的主要商品有蔬菜,副食、肉类、水果等。旧州工商所负责辖区内的个体经营行为和市场经营秩序,对假冒伪省商品和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近年来,境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流通渠道畅通无阻。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