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军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637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军事
分类号: E297
页数: 6
摘要: 主要从军事机构、兵役、民兵、民兵活动、驻军、兵事这几方面介绍旧州镇军事。
关键词: 军事 兵事 民兵

内容

第一节 军事机构
  一、民国时期
  民国22年(1933年),贵州省政府发布训令,各乡成立保卫团,乡保卫团的队长或中队长由县保卫团教导队统一招收培训,结业后由县指挥部委任,旧州乡(碧波乡)保卫团人数共20人。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61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文件,安顺市武装委员会成立。同年11月,境内的旧州公社、平寨公社、猛贡公社、詹家屯公社相应成立公社人民武装部,武装部配部长1人,在人民公社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受公社党委和上级人民武装部双重领导。武装部长为公社党委成员。
  1984年8月,改人民公社为乡(镇),旧州公社分为一乡一镇,即旧州镇和詹家屯苗族布依族乡,陇灰公社改称陇灰苗族布依族乡。原来的公社武装部也改为“乡(镇)人民武装部”。1991年12月,撤区、并乡、建镇后,改为旧州镇人民武装部,镇人民武装部配部长1名,武装干事、参谋各1名,人选由镇党委提出,市人民武装部任命。
  1962年1月,境内的旧州、平寨、猛贡、詹家屯等公社相继成立人民武装委员会,人民武装委员会的成员由公社的组织、公安、武装、宣传、青年、妇女、民政等部门领导组成,委员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若干人,主任由公社党委副书记担任。人民武装委员会的任务是:结合本地实际,贯彻执行中央军委有关民兵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指示,审查公社人武部和有关部门提出的民兵建设计划和组织部门协同进行民兵工作,研究改进民兵工作的方法,讨论年度的征兵、退伍和研究战时人力动员方案,开展国防教育等。
  第二节 兵 役
  一、民国时期的兵役
  中华民国建立初期,贵州处于军阀统治状态,军阀连年混战,各地军阀拥兵自重。这一时期的兵源主要来自招募,实行募兵制。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征兵实行“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规定,民国36年(1947年),乡(镇)建立兵役协会,协助县级役政机关征集兵员,按户进行壮丁登记、体检、抽签、征集、交兵等程序进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役
  1955年以前实行志愿兵制,即由自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工人、农业、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人民自愿报名参军,其服役期由部队需要和本人志愿而定,境内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人员,到2002年12月止尚健在48人。
  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后,1992~2002年共为部队输送203名合格青年。
  第三节 民 兵
  一、组织建设
  1950年初,在县武工队(文工团)的组织发动下,境内各村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其主要任务是:管理村级行政事务,履行行政职能,打击敌对势力,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各村均组建“农民协会自卫队”、“农民武装”等民兵组织,境内当时共成立20余个地方民兵组织,人数近300人。当时对民兵的年龄、身体状况条件均无明确规定,一般要求是贫下中农出身,拥护新生政权的积极分子均可加入。
  1951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一系列加强民兵建设的决定,以后连续几年,境内的民兵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58年9月,毛泽东主席发出“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境内掀起了“实行全民皆兵”的热潮。旧州人民公社下辖的詹家屯、旧州、平寨、猛贡等管理区纷纷组建民兵连,当时共有民兵8个连、23个排、56个班、人数达1200余人(其中基干民兵600人)。
  1962年,贯彻民兵工作“三落实”(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指示,结合社会主义教育工作,以巩固民兵组织和纯洁民兵队伍为主要内容,对民兵进行整顿。1963年,经整顿后,旧州镇境内民兵组织编为3个连、10个排、31个班,人数有416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武器收交,民兵活动终止。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加强民兵组织建设,旧州公社、陇灰公社分别组建了武装基干民兵连,民兵总数245人。1980~1981年主要对武装基干民兵进行整顿,调整布局、扩大分布面。1981年5月~1982年9月调整民兵组织,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简化组织层次,减轻群众负担,基干民兵年龄由28周岁降到22周岁,而且必须是经过军事训练的复退军人,将基干民兵、武装民兵和普通民兵进行编组。1992年以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总参、总政《关于深化民兵工作调整改革的意见》,按照减少数量、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分类建设和有利于领导、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开展活动、有利于执行任务、有利于平衡负担的原则,完成了民兵组织整顿、兵役登记、退伍军人预备役核查登记、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技术人口预备役登记、国防动员潜力调查、预备役部队组建、征兵等工作,按训练大纲经过封闭式或半封闭式训练100余人,同时组织民兵参加“两个文明”建设和扶贫攻坚、人工影响天气等活动。正规化建设和民兵训练被市武装部评为先进达标单位。
  2000年9月,经上级人武部批准,旧州镇成立旧州镇民兵应急分队,队员30人,队长由武装部部长兼任,组建后的应急分队多次参与本镇的各起火灾和险情的抢救,有力地维护了本镇的社会治安及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政治教育
  民兵政治教育工作在乡(镇)或公社党委的领导下,主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兵役法》等内容,结合各个时期实际,进行民兵性质、光荣传统、爱国主义、国际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战略形势、国防观念、民兵政治思想等形式教育。
  三、军事训练
  1950年后,每年都组织民兵进行年度军事训练,旧州镇、平寨乡、詹家屯乡、猛贡乡的民兵干部参加县兵役局的短期培训后,回到各自乡(镇)组织民兵进行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为队列操练、射击投掷、战术等,时间为10~30天。
  旧州镇先后共选派100名民兵参加上级人民武装部集训,每年参加的各项军事训练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得到上级军事机关的表彰和奖励。
  四、民兵活动
  1961年9月,安顺连下暴雨、洪水猛涨,虹山水库险情严重,随时危及城区内的人民群众生活财产安全,旧州区民兵营接到安顺市委、市政府的命令后,在区武装部的组织率领下,420余名基干民兵奔赴虹山水库大坝抢修战斗,经半个月的日夜奋战,终于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修筑任务,受到地、市领导的表彰奖励。
  1969年,黄腊王官大队不法之徒炸毁“青鱼塘水库坝堤”事件,旧州公社武装部组织民兵连前往协助公安机关进行抓捕,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1970年以后,每年组织各大队民兵进行春、夏季防雹工作,驱雹降雨,将冰雹对境内的农业生产的损坏降到最低限度。参加农业生产,开展生产“双抢”竞赛活动。
  2002年5月,西秀区老落坡林场九龙山上发生森林火灾,旧州镇武装部组织民兵应急分队40人赶赴现场,协助林场职工及蒙村村民将大火扑灭。
  第四节 驻 军
  一、明清时期
  明初在要害地方设置卫所作为驻兵地。明中叶后设守备官,行分哨之制。
  清初,废除卫、所和防哨、驻军更名提标营,设讯、塘分防。雍正五年(1727年),安顺提督分别在左、右、前、后四营中各抽出80人,共320名士兵分防旧州,设守备、千总各1员,把总3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分防旧州汛制兵减至60名,设守备1员,把总1员,外委1员。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在汛下设置塘,每塘设士兵2~8名不等。旧州汛设三塘,其中大路一塘为阿若塘,僻路二塘为夏官屯塘,在汛塘分别负责旧州汛所管辖区域的防务。
  二、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安顺团防局建立,下设8个区局,第二区局设旧州,有土枪5支,洋枪3支,人员10余人。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二〇〇师某团一部200余人驻防旧州,一部分驻旧州北街(现村委会办公室),一部分驻詹家屯叶家大院,其任务一是整休、二是为抗战征集兵员。
  第五节 兵 事
  一、太平军过旧州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4月,太平军曾广依部由广西泗城渡河进至归化(紫云),安顺知府周夔、参将全兴率师前往阻击,皆被太平军打死。5月初,九溪坝农民军派人前往联络,太平军派出一支部队于5月24日进至夏官,安营扎寨九溪、石板房。咸丰十一年(1861年)1月7日,太平军在叶桂林(双堡布依族农民军首领)农民军的配合下,进取旧州,旧州官绅民众大开城门,欢迎太平军入城,守城团练弃城而逃。贵州提督田兴恕担心太平军进攻安顺府,遂会合总兵周学贵率清军前往阻击。数日后,太平军改取安平城(平坝),周学贵率兵驰奔安平,太平军因饥不支,弃城西退,再度撤至旧州。2月6日太平军联合叶桂林、罗文秀两支农民军进攻安顺府城,未克。太平军北上镇雄关,两支农民军回本地坚持斗争。
  二、旧州保卫战
  1950年初,安紫长游击纵队(后改编安顺军分区基干团)总司令杨诗书奉命率部开赴旧州剿匪。1月,纵队一部从紫云、坝羊、三棵树返旧州途中,在高大勋指挥下一举击溃三棵树土匪李国祥部,缴获步枪7支。进而围剿双堡山旗堡土匪刘少白部,缴获手枪1支,步枪10支。纵队警卫连在连长张光慈的指挥下,在旧州围剿曹绍华“反共救国军”团长官纬权部,毙匪12人,缴获步枪数支。此次战斗中,纵队四连连长韦庆文、副连长郑克明光荣牺牲。24日,曹绍华与官纬权、潘益恒、谷益生、周荣昌等率土匪2000余人围攻旧州。纵队坚守旧州7天6夜击退土匪多次,毙匪80余人,缴获手枪、步枪100余支,连长李灿儒英勇牺牲。3月13日,曹绍华亲自组织,指挥所部第三支队第十总队、第十一总队占据半山、水桥一带。为确保旧州安全,纵队决定收缩兵力,坚守旧州城。旧州城外,千余名土匪蜂拥而至,旧州城危急。时存于旧州待运县城的粮食有80余万斤之多,按照中共安顺县委的指示,必须保住粮食,坚守到底。纵队调整战术,关上城门坚守抵御。土匪不敢冒然攻城,如此打打停停,相持四五天。16日,解放军17军派出陈玉来、孔宪芳等47名营、连、排干部赶赴旧州,加强纵队思想工作,坚守旧州。为了有效的消灭土匪,解除威胁,纵队在战术上争取了相应的策略。17日区长仝宣涛率领区政府非战斗人员60多人,在纵队一个连的护送下撤离了旧州,返回安顺。18日夜,杨诗书、陈玉来、孔宪芳等又将部门撤出旧州城,在途经老落坡途中,击溃据守在老落坡的土匪,向七眼桥方向转移。包围在旧州城外的土匪不知是计,见有机可乘就拥入占据旧州。19日凌晨3时,纵队、区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增援旧州的解放军一五一团两个营回击旧州,兵分三路包抄,采取关门打狗之战术。一路指向大小者模、文昌阁;一路由把士、晒围、雷神洞进行包抄;中路指向猓狸桥,抢占牛滚塘制高点,进而攻占旧州北门。战斗于凌晨5时打响,顿时,枪炮声大作,剿匪部队一举攻破北门,占据北街,迅速扩大战果,其余的东路、西路不断加强攻势,包围圈逐渐缩小,激战一个多小时,匪众不敌,外出逃窜。1000余名土匪刚占据旧州几个小时,未来得及掠夺更多的财物,在剿匪部队的强大攻势下,便仓惶向刘官、双堡方向逃窜,旧州再次回到人民手中。此次战斗共毙伤土匪15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余支,子弹7000余发。
  天亮后,城内老百姓聚集钟鼓楼下,欢庆胜利,区长仝宣涛发布安民告示,同时发动群众清查出散匪多人,其中几个作恶多端的匪首被就地正法。当日,安顺专署组织运粮车队,将80万斤粮食安全运达安顺。

知识出处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志》

本书系统记述了安顺市旧州镇的自然地理、人口 民族、党派 群团、政权、军事、公安司法、劳动 人事 民政、经济管理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阅读

相关地名

旧州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