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413
颗粒名称: 【旅游资源】
分类号: C912
页数: 5
摘要: 安顺地区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旅游

内容

[自然资源]
  金银山
  金银山属蔡官镇辖区,蔡小公路横贯旅游区中部。距安顺市区18公里,距蔡官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全方位展现了其独特的旖旎自然风景,到过金银山的人无不被它绚丽多姿所迷倒。
  金银山生态旅游区是以生态林场为基础,沿金银山、交椅山扩展,延绵近20公里。东起小〓街,西至平地场,北东——南西走向,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在旅游区范围内有天然混交林和人工林地31600亩,茶园3000亩,还有板栗、核桃、油茶、竹林及杜仲等林木。森林覆盖面达96%。
  金银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夏季特别凉爽,年平均气温14℃,年降雨量1370毫米。水、热同季,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林木、药材、竹生长,平均海拔1500米,最高点交椅山顶为西秀区境内的第二制高点,海拔1667.6米,最大相对落差509米。本区属长江流域,旅游区分布在轿子山~金银山~交椅山脊状中山山脉侵蚀地貌地带,地层分布为二叠煤系地层。80%为碎悄岩,小〓街有灰岩露出而形成峰林,峰丛谷地。
  金银山生态农业综合为三个特点:
  (1)森林植被好,自然生态已进入良性循环。在旅游区内处处郁郁葱葱,青山绿水,特别是天然林与乔灌草植物群落的合理位置别具一格,林中动物与植物相得益彰。人工林与天然林互相融洽,使这片土地形成天、地、林、人的合谐。
  (2)气候好,负氧粒子含量高。走进金银山,回归大自然,人们在这里休闲、浏览、饱吸特别新鲜的空气可洗肺、清心、益智、健身。
  (3)旅游区有一特景观。登上交椅山,向东望,看日出,朝霞满天,气势挥宏:向西望,夕阳西下,残阳如血;放眼四周,苍山似海,近观林海如云。
  交椅山与小〓街田坝有500米高差,登高望去构成一幅幅水墨丹青,酷似盆景。金银山上百顷草坪绿阴似毯。在旅游区“春看十里杜鹃红似火,夏采白莓仍品尝,秋摘茅栗听涛声,冬观树挂不沉寒”。一年四季皆可游览。
  罗大寨古银杏
  罗大寨村有3棵古银杏,约1000余年,当地人称之为“白果”,是蔡官境内古树名木中高寿者之一。覆盖面100余平方米,雌雄异株,最大的为雄树,树为8.50米,须七、八人才能合抱,每年雄树开花,雌树结果,果实几百上千斤不等。另一棵距离较远,据说是上面两棵银杏树的后代。树旁有一青龙寺,建于清咸丰7年,现今烟火旺盛。
  银杏树旁有一口井,此井水清凉可口,水质十分好。离古井3米之处有一株古黄杨树。此黄杨“每岁只长一寸,不溢分毫,逢闰年反缩一寸”。黄杨树主干分六枝,枝叶茂密,形同华盖,飞金点彩,清香浓郁如金桂。
  罗大寨后箐小〓可开发,箐背后可修筑水库一个。开发后,可直接连北斗山、金银山,是旅游的好地方。
  岗嘎碴
  位于蔡官镇东北面15公里处的小〓街村后面。岗嘎䃎峡谷,长约2公里左右,深百余米,宽百余米,峡谷内流水潺潺,树木葱茏,山花飘香,峡谷外山峰奇形怪状,形态各异已吸引众多探险观光人士驻足观赏及游玩。涨水天,急流从峡谷飞奔而下。流进溶洞,周围集岩洞、山、水石为一身,融雄、奇、险、峻为一体。
  人恰水不流
  人恰水不流河段蜿蜒曲折形态优美,两岸有野生梨树和刺梨等野果、鱼戏清溪,远处有青山绿水,景观十分协调。
  穿洞
  穿洞位于小〓街洗马塘上游,外观呈拱桥形,高约30米。洞中栖息着百只蝙蝠、百只燕子、麻雀,每天早晚在洞中翻飞,其场面蔚为壮观。
  象鼻洞
  象鼻洞位于小〓街白岩角,又叫牛鼻子洞。洞口高10米,宽30米,旁侧围岩突出。从正前看,酷似象鼻;从侧面看,酷似牛鼻子。洞口以上沿节理面形成白岩陡壁,酷似象头前额。洞内长100米,宽10米,洞高约20~25米。有石柱、石笋、钟乳石、微型边石坝和石花。洞中有高3米的溶岩浆凝结而成的“仙人”。
  [人文]
  屯堡女人
  屯堡女人是明代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或“调北填南”时代的“军嫂”。
  蔡官屯堡人当年的职能是征战、戍守与屯种,武备始终贯穿他们的生活。当战乱发生烽烟燃起的时候,他们必须村自为战,户自为战。当男人外出征战时,女人必须全部承担农事并成为“最后的堡垒”。由此,屯堡人家便出现了这样的特征:“一个家庭不但是一个屯种单位和经济的相结合体,而且是一个战斗小组”。在这个小组中,征战任务主要由男人执行。而屯堡女人要在男人发生意外后承担起养儿育女维持世系的使命。清康熙《贵州通志》说屯堡人的习俗之一是“男子问贸易,妇人力耕作”。
  在当地“土著”不断反抗和袭扰的岁月里,男人要不断征战,屯堡女人便组成后勤部,成为最忠实的“屯堡守望者”。屯堡女人的付出使她们在屯堡家庭中成为实力派人物。在封建宗法制度体系中成为汉族妇女的特例。在中世纪,中国妇女所遭受的压迫与性别歧视世所罕见,儒家圣人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集中体现了这一点。明清以来,妇女缠足成为妇女受摧残的恶性典型。万幸的是,由于生存的需要,屯堡女人在特殊地域和特殊环境里得以免遭此难。她们不缠足,不束胸,天足天乳,体魄强健,能挑能扛,极能吃苦,被称作“大脚妹”,又称“屯田妹”。她们是生性活泼的劳动者,是那个时代的“军嫂”。
  由于戍守和屯堡的双重需要,屯堡人一方面要凭险据守,一方面又要依田坝而居,这使他们与山国的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需要石头筑成强硬的城堡,他们更需要像石头那样亘古不变的忠孝节义观念。有趣的是,这些石头般强硬的信念的最忠实乃至最固执的支撑者与维护者,恰恰是那些“水做的骨肉”——蔡官的屯堡女人。六百年来,她们通过对语言、服饰和宗教活动的一丝不苟的坚守,体现了对于观念和文化的亮丽的风景。即便是“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也难以摇撼这道风景。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和舶来文化的冲击下,她们岿然不动依然故我,仍身着古装穿行于现代都市,成为旅游开发的又一个亮点。
  屯堡人通过纷繁复杂的宗教活动和祖先崇拜来加强、团结维持凝聚,这是他们在敌对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生存智慧。
  有趣的是,在蔡官屯堡,各种宗教活动的主角不是屯堡男人而是屯堡女了。
  过去,屯堡女人大多在20岁左右甚至更小一些就结婚,到40岁左右就成为祖母,并称为“太婆”,升格为家庭和屯堡社会的权威,类似于“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和穆桂英一流人物。除了主持家政外,“太婆”的另一重任就是主持村民间的宗教活动。“老户头”是“太婆”领导班子中的核心成员,每遇宗教庆典,“老户头”的权威便立马显现。
  在屯堡村寨,家家有神龛,月月有佛事,蔡官镇屯堡村寨,就有大小寺庙几十座,主持家祭和朝山拜庙的,都是“太婆”。
  屯堡文化并不体现程朱理学的精深,也不追求儒家的纯正,他们的宗教除佛教之外也兼及道教,具有农民特点。而屯堡女人的宗教活动具有更为强烈的民俗学色彩,屯堡女人农历正月朝玉皇、二月观音会、三月拜王母、四月浴佛会、五月迎城隍、六月祭土地、七月地藏王、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十月祭牛王、冬月贺冬、腊月祭灶王。其间,13年一轮的“千人过血河”及农历三月初三的蟠桃会具有更为强烈的女性特色。“过血河”源自目莲救母的故事,一方面谴责目莲之母的有失妇道,另一方面表彰目莲的孝道。同时,通过“过血河”使“过河”者自省,以达到彰显忠孝节义的目的。而蟠桃会所祈求的神祗是王母,女性之神也是至高无上和有求必应的,这正是蔡官屯堡女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塑造。
  蔡官屯堡女人有一种极特殊的群体歌唱活动,那就是“唱福歌”。所唱的并非佛教经典书籍,而是一些带有说教和劝善性质的故事、神话、传说,如《穷人叹更》、《寡公哭妻》、《报娘恩》、《节义女》等等都可成为“福歌”。屯堡女人的“福歌”是生活之歌。
  在接待宾客时,屯堡女人坚守“劝饭不劝酒”的原则,并有“打飞饭”的习俗,“打飞饭”就是隔着桌子,用饭瓢把饭团准确地投掷到客人的碗里。据说,“打飞饭”的成因有三:一是当年的屯堡男人常有征战任务,饮酒常会误事,饭饱则可防饥;二是征战岁月常有军粮耗尽战败而亡的事情发生;三是屯堡人占据坝子种植水稻,粮食富足。
  说到“打飞饭”就会自然想到屯堡的食品,沿袭至今仍出自屯堡女人之手的那些泡酸菜、糟辣子、霉豆腐、干豆豉、腌盐菜、干板菜、香肠、腊肉、血豆腐等等,如不亲口品尝就领略不到其滋味和蕴含在其中的生存意义。
  蔡官屯堡女人绝不参与男人们“跳地戏”和“玩花灯”,但她们却喜欢与男人对山歌,多半是对山歌中的主角和赢家。“山歌无本,全靠嘴狠”、“山歌本是腹中生”。山歌,这是屯堡女人展现机智与才华的最佳时刻,在这一时刻,屯堡女人是充满生机的欢乐的精灵。
  蔡官屯堡女人是“拉鞋刺绣”的能手,在一些年长“太婆”柜中还存放着一种“尖尖花鞋”。这种尖尖花鞋的前端是尖的、往上翘着,如一轮“弯月”。鞋帮上刺绣着“尔吉”或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小孩子戴的“官爷帽”绣得更美观,有的还绣有“长命百岁”、“福星高照”等祈祷的祝福文字。妇女们擅长拉鞋垫,农闲时,妇女们几人坐在一起边做边聊天。把鞋垫绣成“尔吉、白果花”,或绣上字赠送给亲人或是心上人。背扇上绣有“鲤鱼跃龙门”、“莲花七芯”,“双环尔吉”等。
  人物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