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373
颗粒名称: [陋习]
分类号: C912
页数: 2
摘要: 安顺地区的陋习。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陋习

内容

吸毒 民国时期,有钱人吸毒较为普遍,个别人家还开“烟馆”,供人吸食,那时称鸦片为“福寿膏”或“洋烟”。栽种鸦片较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推行严厉的禁烟禁毒政策,吸毒现象绝迹。20世纪90年代以后,毒品走私的流入,吸毒现象死灰复燃,镇境内个别村寨出现吸毒现象,吸食者多为青年人,吸食“海洛因”,公安机关已重拳出击,分类采取措施,吸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赌博 民国时期,赌博盛行,闹市开设赌馆,“窝家”以此为业,赌徒四处行赌,赌具以色子(骰子)和“跌十三”为主,有输掉家产者,输掉妻子者,赢钱后被杀于路途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赌博现象基本绝迹。1980年以后,赌风开始蔓延,赌具多为麻将、扑克、骰子、麻辣烫、铺金花等。赌注也大小不等。
  迷信 多为比较落后地方的中老年人相信,犹以妇女居多,认为人的灾难为鬼所致,解鬼的办法最简单的是“倒水饭”,人有小病小痛,即说是遇着“不干净”的,取碗盛水,用3支竹筷倒立于碗中,嘴念所解之鬼,连站立3次,丢几粒米饭于碗中,放进焚烧的纸钱灰,然后泼于门外,鬼吃饭后病会好。
  如家庭有大灾难,则解鬼的办法为个别“迷拉”(巫师)掌握,主人须带上1个鸡蛋、1碗米找“迷拉”“看米,…望蛋”,如果鬼道法较浅,“迷拉”现场“化解”一番,米蛋带回家中按“迷拉”安排处理。
  如果鬼道法较深,“迷拉”则到主家“叫魂”,入夜于堂屋设坛“捉鬼”。“迷拉”如开场白般念过咒语后,即全身摇摆、颤抖,此时“神已附身”,家中灯灭,“迷拉”往后一跤跌倒没有声息,据说已下“阴间”“捉鬼”。待其醒后,屋内亮灯,“迷拉”则在房中乱舞一番,主人全家集中坐于堂屋,迷拉各屋“打粉火”,众观者跟着齐呼“孤坟野鬼出”之类话语,然后将鬼封于“祭坛”用公鸡在全家人头上扫过,交与送鬼人送埋于三岔路,“迷拉”精神没有白费,除鸡、米而外,还有“利是钱”,而观者也有收获,由主人家招待“消夜”(吃霄夜)。送鬼人也实惠,有“没头鸡、鸭”,还有主人家提供的酒饭等,可以大饱口福。目前请“迷拉”驱鬼现象已难得一见。
  立指路碑 孩子有病,如“迷拉”推算为“阴箭所伤”,必须立一块指路碑于十字路口,上刻“东走某地、西走某地、南走某地、北走某地信士某立”等。这种碑立后指明了行人行路,是为“积阴德”,孩子病才会痊愈。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