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市图书馆
安顺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顺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视频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苗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345
颗粒名称:
[苗族]
分类号:
C912
页数:
2
摘要:
苗族的丧葬习俗。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丧葬习俗
苗族
内容
苗族的丧葬习俗,正常死亡者土葬,非正常死亡者火葬。传统丧葬仪式,分“送终”、“开路”、“开丧场”、“打牛”、“招灵”等程序。
送终 老人临终时,儿子、儿媳妇守在身边,聆听遗嘱。寿终时刻,鸣铁炮3响或放鞭炮1串,家族中人及时给亡人剃头(妇女梳戴)、洗身、剪指甲,随后将尸体装殓入棺,横着停放于堂屋神龛位置前面,头朝正房左面。派人告知内亲密友,男客前来瞻仰遗容,妇女哭丧。岳父母去世必须尽快通知女婿,大女婿得买1头小猪(可大、可小),二女婿买1猪头,10斤酒、15~30斤米,以下女婿只买1个小猪头即可,匆忙赶往祭奠。
开路 夜深人静时,开路师坐着面对亡人,用雄鸡作“开路鸡”,口诵《开路词》,指引亡灵力排各处阻拦,越过众多关卡,去与祖先聚会。有些家族指引亡灵渡过“黄河水”,有些家族指引亡灵前往“丰都城”。
开丧场和打牛 安葬死者的头天傍晚,亲戚朋友成群结队前来下祭。当晚,鞭炮声不绝于耳,锣鼓声通霄达旦。
翌日拂晓,死者在芦笙、锁呐、锣鼓和牛角声中被抬到丧场。死者一般都由女婿来抬,大女婿抬前面,小女婿抬后面,侄女婿抬两边或按亲疏顺序安排。丧场开设在离寨子不远的平坦地方,方圆十几丈。中央插着“牛伞”,侧面挂皮鼓。棺材停放在牛伞下,孝子斜披麻衣、系腰带和木弓箭,在棺材前一手牵牛,一手持钢刀扬于牛头上,孝婿手持板斧向牛头做欲打状,打牛师则口诵《砍牛词》,念毕,孝婿挥斧(锤)打向牛头。牛死后,小女婿与侄女婿负责剖牛。之后,按先家族后女婿的顺序,分别打拳棍,送亡人上山安葬。有些家族不开设丧场,打牛在家里进行,称“打强盗牛”;水西苗支系个别家族信奉基督教,已不再“打牛”,部分家族近年来对丧事进行改革,“打牛”仪式从简或略。
抬灵 死者安葬完毕,家族抬“亡灵”转回家做“好事”。用三角形竹架插在竹簸箕上,披上衣裙做亡者形象,连竹簸箕抬着“亡者”,带上糍粑、饭、酒、肉等祭品到寨门口祭祀“亡者和众祖先。”之后,吹响芦笙、唢呐在前开路,端着竹簸箕内的“亡人”回家。治丧主持人反复向“亡灵”和众祖先祭酒饭,毕即把竹架送寨外三岔路口烧掉。丧事结束。
是日傍晚,主人家将所打的牛炖好,来客每人3块牛肉,牛汤则随意而喝,称做“牛肉3块、牛汤紧摆”。这天晚上,女婿们会被外家的舅妈及姐妹们用墨汁、锅垢等涂于脸上,打花脸取乐,推入牛房睡觉取笑等。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