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蔡官镇志》 图书
唯一号: 250920020230001308
颗粒名称: 【传统婚俗】
分类号: C912
页数: 12
摘要: 各个民族的传统婚俗。
关键词: 社会 民政 回族 传统婚俗

内容

[汉族婚俗]
  蔡官镇旧式婚姻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年轻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婚姻。未结婚前男女双方不准见面,只凭媒人两头传话,介绍两边情况,直到结婚拜完堂掀起盖头时才相互认识自己的终身伴侣。由于媒人巧舌如簧,出现了成亲前请相貌好的男(或女)青年代替长相丑的相亲,称“打样”,待成亲拜堂后木已成舟,反悔已来不及。“打样”婚姻酿成了一些家庭的悲剧。由于旧时婚姻中媒人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因而有专门从事媒人这一职业的人,地方称“媒人三张嘴,骂起来灰口灰嘴,吃起来油口油嘴,讲起来花编料嘴”。
  旧时娶亲要用轿子,请唢呐队一路吹打。姑娘出嫁时母亲、婶婶、嫂子、姐妹等要哭“嫁送歌”。
  由于男女不平等,有钱人家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以前没有离婚的说法,如果男人不要妻子,只需写一纸休书即可,女的则不可以休男的,故有:“男休女一张纸,女休男只有死”之说。女子出嫁到夫家后,没有自己的姓名,而是随夫姓,夫姓在前,接上娘家姓后冠以“氏”则为该女子姓名,如夫姓“张”,女子娘家姓“李”,该女子在夫家称“张李氏”即可。
  新式婚俗与旧式婚俗截然不同,年轻人自己作主,父母意见只作参考。一般在男女双方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后,建立恋爱关系,再请一位女方家人熟悉的人充当媒人,带上少许礼物到女方家说明这一件事,称为“转弯”。双方父母答应后就正常往来。从媒人“转弯”到男女双方结婚,大体要经过以下环节:“发八字”、“回八字(回信)”、“送日子”、“娶亲”。
  发八字 男方家请人带上糖什果品、面条等食品到女方家要回女方生辰八字,称“发八字”。
  回八字 “八字”发回来后请人测算,与男方生辰八字对比,过一段时日后请人带糖什果品等礼品和测算后的双方生辰八字情况到女方家交与女方父母,亦称“回信”。
  送日子 按双方生辰八字测算出结婚喜日后用红纸写成日单,选择结婚前约1~2个月以内的吉日,男方家请多人带上礼品(包括彩礼、糖、水果、面条、猪肉及两只鸡),在“押礼先生”带领下送到女方家,这一次押礼先生与娶亲时的押礼先生一般无特殊情况不更改。以上礼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本全部合并为一次,地方称“几棒做一棒”,叫订婚。
  娶亲 成亲的头一天,男方家请娶亲队伍(人数要双不要单) ,一般20~30人,带8数最好,这其中有正、副押礼先生,2位接亲女性、童男2人必不可少 ,其余为年轻小伙,到女方家后用开门红包(现在戏说“钥匙”),叫开大门后,在神龛面前,摆上男方家送去的所有礼品,包括:糖、粑粑、肉、香蜡纸炮、茶、酒及2只公鸡(娶亲用的女方衣物不能摆放),就餐时押礼先生上炒菜红包后,女方家厨师才会摆上熟菜,供娶亲人食用。就餐完毕,押礼先生请女方家亲戚中的2童男点烛,称“发蜡”,然后在神龛前依次摆上敬供礼品。两位押礼先生即当堂燃香作揖,叩请女方堂上祖先、老幼及门中三亲六戚前来贺喜。再请女方家厨师清点男家送去的礼品,称“开盒”,拆“高席”,这时女方家人会故意刁难并与押礼先生争吵,曰“闹发”,据说要“闹”一下,新婚之人今后的日子才会幸福,现在“闹”这一内容已逐渐消失。完毕后鸣鞭炮。一般女方父母健在的才穿“高席”,如只有一方健在的改为做“一桌碗”(贡品)去祭祀。按日单要求,出阁女子定时取座向,请一属相相合之福寿妇人为女子梳妆,曰“上头”。娶亲这天晚上,每一礼节均要打发红包,有开门红包、炒菜红包、发蜡红包、开盒红包、拆高席红包、上头红包、上轿红包等,地方俗称“封封”,数额不等。押礼先生从叫门时起每一礼节均要说“四句”(祝词)奉贺主家。以前新郎不同往娶亲,现在兴起了新郎同往娶亲,发亲前新郎新娘一同跪拜双亲谢恩,双亲回赠红包予新郎。旧时娶亲这一晚,娘家人要哭嫁送歌。翌日晨按日单规定的时间发亲,新娘拜别父母,由自己兄或弟背出家门,送上一程,2童男前面点起灯笼火把引路,新娘着红妆,打红伞在众人簇拥下或骑马、或步行或乘车起程。到新郎家屋外,由新郎家人撑红伞罩住新娘坐于大门外,摆上祭品祭祀祖先,新郎新娘双双进堂屋中拜堂,入洞房新郎新娘饮交杯酒毕,新郎弟或妹端上水给新娘洗脸,新娘给红包。新床要在婚前吉日吉时合好,新娘娶进家后即请寨中兴旺发达人家之中年妇人铺床,床铺好后要安排聪明可爱的小男孩在床上翻滚一下,新娘再坐上去。家具、电器、床上用品等一应物资由男方家出彩礼,女方家购物资陪嫁,与新娘一起送到男家。费用一般男方家比女方家多些。娶亲当天女方家会在新被子里面搁些核桃、枣子之类的东西。有的村寨在新娘娶走当天娘家人要邀约一伙人去“望亲”。新娘娶进家时忌寡妇及病人入新房。
  成亲后3天内,新人不能到邻里窜门,第3天一早有亲戚来接去吃一餐饭,称为“踩破路”,以后才能走别人家,3天至半个月内,娘家派人来接新郎新娘回门。有女无儿户,可让男方上门“招亲”,入赘顶姓,继承遗产。3代后可改姓还宗,也有不还宗的,各民族大同小异。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未结婚的女子都要做鞋垫、毛底鞋等针线活,男家每去女家一次“礼信”,女家均以针线绣品等“回提篮”。待出嫁到婆家后,要送给婆家人均1双鞋,称“满家鞋”。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为到市场上买鞋,逐渐少有人做鞋垫及毛底鞋了。
  [苗族婚俗]
  苗族自古以来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男女青年一般通过“跳花”、“游春”、“向月亮”和赶场等机会互相认识、了解,情投意合者经媒人撮合、父母同意缔结婚姻。
  苗族婚姻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程序:
  提亲 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上门说亲一般不带礼物或只带1~2包点心,女方家如果有意,则说商量后回话,如果不同意,则找借口推脱,婉言谢绝。媒人一般要往返2~3次才能谈妥。
  定亲 男方请和自己年龄相当的男青年1人作陪郎,另请2~4人陪同去女方家,媒人代交部分彩礼钱,算为定婚,彩礼钱总数字视带“七”为吉利。女家请酒,花苗等支系称“定婚酒”,水西苗定亲时,男方前去定亲的人必须打酒抱鸡作礼物,女方家杀鸡设宴,故又称“鸡酒”。
  苗族的定婚酒颇为讲究。酒前,女方的妹妹、哥嫂、弟媳合伙给新郎和陪郎“洗脚”、开玩笑。酒宴上安排长者坐上席,主、客人坐两侧,新郎、陪郎坐下席。酒宴开始后,男方来客要即席唱(结亲歌)。席间,长者吃鸡头、妇女吃鸡心、青年人吃鸡脚、儿童吃鸡腿。
  结婚 结婚日子由男方择定,提前1月补齐女家的彩礼钱,向女家报喜。女方的父母、家族按“日单”作好准备。
  结婚前一天,新郎请陪郎提酒1壶、背米1升、抱小鸡2只(称伴鸡)到女家接亲。翌日拂晓,女家打发夫妻双全的夫妇一对,男、女青年2~6人送亲,新郎不骑马,新娘不坐轿。新娘到夫家,男方家族中的一长者在门口手提公鸡在新娘头上空绕几圈,口念《护吉去凶词》扫掉沿途中遇到的“邪气”后方得进家。新郎、新娘进门不拜堂。
  苗族的结婚酒按家庭经济条件安排,一般请客30到50人,多者百十人不等,进出三天。三天客散后新娘随送亲客转回娘家,几天后新郎才去接回。以后一段时间,女方同时在娘家和夫家生活,直到生孩子后才“落夫家”。
  离婚 离婚要经过男女双方的寨、族或亲朋好友调解。男嫌女而离婚,女方不退或少退彩礼钱,有时还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包休费”,女嫌男而离婚,女方要退还男方的彩礼,有时还要赔偿男方一定数量“损失费”。
  《婚姻法》实施后,苗族群众的婚姻有了新的变化。
  [回族婚俗]
  回族的婚姻,是男女双方自愿、父母同意,经过媒人说合缔结而成。缔结的程序有提亲、订亲和结婚。
  提亲 由男方父母请媒人前去说亲。媒人第一次去不带礼物,只探对方意,当女方家默许后才带几把面条、斤把茶叶。一桩婚姻说成,一般要经过3到4次往返。
  订亲 一名“尔改德”(阿拉伯语)。双方达成协议后约定时间举行。订亲的彩礼分食物和现金。食物主要是茶叶、糖、米(1斗)、布(可做2套衣服);现金数额由双方协商而定。届时,男家请1~2人与媒人同往女家。女家设糖、茶宴款待并请亲友相陪,名曰“吃糖茶”。
  结婚 确定婚日,由媒人与男家1~2人带2匹布或适当现金到女家谢亲(即送婚期)。婚前1天送牛肉1腿或1只羊、1斗米到女家“过礼”。婚日晨,男家请2妇女前往女家迎亲。迎亲人到女家吃罢饭即返回。发亲时,由新娘的哥或叔从屋内扶新娘上马(或轿),与接亲人一道送往新郎家。
  当新娘行至距男家不远处时,新郎身戴红花与陪郎往迎,并向送亲人行迎亲礼,然后新郎在前、新娘在后前往新郎家。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由其护送亲属将其抱下马,随新郎入洞房。
  是日下午,新郎家安桌子、放“喜果”(糖果),请阿訇念“尼柯哈”(阿拉伯语),即教育新郎、新娘,从今以后,须互敬互爱承担教规赋予的责任。通过这一仪式表示婚姻已告成。是夜闹洞房,新郎的表兄、弟、姐、妹等到新房里逼新郎与新娘对话或同吃一个果子,直到闹得新郎新娘求饶后才兴高采烈地离去。次日晨,新郎、新娘须给闹洞房之人敬茶,接茶人说些祝词。
  回族娶妻嫁女,亲友均前来祝贺,吃一餐饭即返。菜为8大碗,有年轻人穿梭于席间为客人盛用牛骨炖成的清汤。入席时请阿訇、长辈和稀客坐上席。席间主人敬茶以表示热情。
  办完婚宴,外家近者即要回门,远者则待到正月间。届时新郎、新娘带上大米、茶叶、面条等前往娘家去拜访。
  回族青年与外族女子结婚,如果女方到回族寨中居住,则须请阿訇到家中为新娘进教,新娘先沐浴净身,更换新衣(净身时,必须按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顺序洗浴),然后跪于堂屋中,由阿訇主持进教仪式,以后新娘生活习惯必须全部同于回族,信奉真主,不得更改。
  [仡佬族婚俗]
  仡佬族的婚姻,一般要经过择偶、说亲、订亲、结婚等程序。
  择偶 有两种情况:一是青年男女自由选择;二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
  说亲 又名“提亲”。由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求亲,双方互相了解“生辰八字”。“八字”合而女方及其父母同意便可订亲。
  订亲 男家请媒人携带鸡、酒、糕点等到女家,女家设宴款待并回赠礼物(女方绣的刺品)表示婚姻已定。
  过礼 又称“报日子”。男家在征得女家同意后,择定婚期并写在红纸上,连同备办的鸡酒、衣物送往女家。
  结婚 婚日,由男家请人前往女家接亲。女家派人护送新娘到男家,新娘下轿后,由一年长者手提1只红公鸡绕轿3圈,然后在新娘头上绕3圈,新娘进堂屋后,即把鸡杀了,抛出门外,在外把鸡烫洗净再拿回家中食用。三天后新娘随同送亲客一道返回娘家,过一段时间再由男家请人去接。
  婚期 男女两家都要办酒。女家的“姑娘酒”,酒期2天;男家的“正酒”,酒期3天。办酒期间,亲朋好友备礼前往祝贺,住满酒期而回。
  除正常婚姻外,还有夫死从弟的“转房”婚,女方无兄弟,男到女家的“招赘”婚和寡妇招婿上门的“招婿”婚。
  [白族婚俗]
  明清时期忌与外族通婚,均系同族同姓联姻,有“宁愿葬九冢坟,不愿开错一门亲”的婚姻观念,“姑舅表婚”、“姨表婚”、“背扇亲”较普遍。民国时期渐与汉族通婚,现与汉族通婚比较普遍,婚姻的程序、方式同于汉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提倡移风易俗,各民族男女青年婚姻自主,自由恋爱结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大部分青年结婚从简,婚期不再择“吉日”,多选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举行婚礼。

知识出处

蔡官镇志

《蔡官镇志》

出版者:贵州人民出版社

蔡官修志,亘古未有,此次修志始开历史之先河,顺应历史发展之潮流,该志的完成,为蔡官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份较为全面的历史资料。

阅读

相关地名

蔡官镇
相关地名